携号转网:用户选择决定实施效果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1-19 10:55: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携号转网的实施是为了促进电信行业健康发展,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取决于用户的最终选择以及三家运营商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向天津、深圳两地的通信管理局下达了关于携号转网的相关文件,要求这两地在今年10月份开展携号转网试点工作,如果试点成功,明年可能在全国推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证实了这一消息。此次推行的携号转网属于单向携号转网,即只允许中国移动的用户转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不允许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用户转到中国移动,但TD-SCDMA的用户不在携号转网范围内。

携号转网的推出就是为了平衡当前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局面。携号转网的实施能否起到改善电信格局的作用,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另外,三家运营商针对携号转网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决定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

消费者选择决定实施效果

由国外实施携号转网的经验来看,单向携号转网可以起到改善电信市场格局的作用。我国实施单向携号转网能否在短期内扭转竞争失衡的局面,还是未知数。一方面,我国移动市场的用户规模已接近饱和,中国移动的优势已经难以撼动。另一方面,用户能否买单也决定了携号转网的实施效果。正如电信专家陈金桥对记者所说:“单向号码携带属于一种间接的机制,需要消费者做出选择。可以携号转网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就会转网,用户需要比较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信号质量、品牌影响力以及服务能力等指标因素后,才会确定是否需要转网。”

另外,依据国外携号转网的经验看,单向携号转网都是实施双向携号转网的过渡阶段,最终都会是双向携号转网。韩国在实施单向携号转网大约一年时间就转为了双向携号转网政策。那么,当前我国到底在实施单向携号转网多长时间后转为双向携号转网,也就是单向携号转网留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到携号转网实施的效果。

全面转网时间难以确定

由于携号转网的实施会牵涉多家运营商的利益,也涉及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携号转网全面实施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需要进行详细论证。

根据国外经验,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前提是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0%以上,而我国2007年年底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1.6%,离普及率60%还有一定差距。尽管也有国家的普及率在40%以下就实施了携号转网政策,但是这些国家移动用户数规模都不大,与我国数以亿计的移动用户规模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情有很大差别。

德瑞电信咨询王海梅向记者表示:“初步实施携号转网政策不能说时机完全未到,只是因为移动通信行业区域发展的明显不均衡性,电信重组刚开始,新的市场格局还未形成,后台支撑系统也未完善,全国大规模实施携号转网还需要一段时间。”

另外,携号转网的顺利实施需要很多配套平台的支持,用户号码数据库等,因为携号转网涉及号码映射、号码漫游。数据库搭建完毕后,还必须有一个常规性组织来管理这个数据库,我国电信市场有逾6亿手机移动用户,用户数据量非常大,要保证转网的顺利实施,必须具备一个高水平的后台支撑数据库。而这样一个庞大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也是非常艰巨的,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运维队伍来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这样一个平台的搭建和维护,以及运维费用的分摊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应对措施

陈金桥认为,携号转网的实施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权,增加了用户的流动性,运营商之间将展开新一轮的用户保卫战。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来争取新客户或者是维护自己原有的客户群体。

当前单向携号转网只允许客户从中国移动转出,中国移动可以借鉴国外主导运营商应对携号转网的经验,只要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也能够很好地维护自己的用户群体。中国移动可以借鉴韩国SK电讯的经验,以业务与内容打造服务差异取得竞争优势。韩国SK电讯在非对称管制初期,市场份额等经营指标都出现了下降,而在后期该公司调整策略,通过以业务与内容打造服务差异又取得了竞争优势。

中研博峰高级分析员肖娟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针对携号转网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一,针对中高端客户,进行消费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或资费政策,提升顾客忠诚度;增加中高端客户的新资费营销、促销捆绑包或者终端捆绑包的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第二,推出更多的增值业务吸引客户留在网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开发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产品,完善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完善统一积分计划,增加品牌黏性等。第三,加强系统支撑,特别是加强渠道运营、客服管理的系统支撑。”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