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业务连续性是银行不变的追求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9-05-14 11:35:00转载-投稿

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行)近日公布的2008年年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显示,2008年工行实现税后利润1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最盈利的银行。工行利润业绩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其后台IT系统。据工行官网报道,工行已于2008年年底正式启动了其第四代IT系统的建设。记者于工行北京数据中心总部进行专访,从中我们总结了工行在运行管理、风险控制、业界趋势等方面先进的经验与观点。

主机是海量业务和数据处理的最佳平台:

工行在单个生产数据中心处理能力方面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平,每天上亿的业务量都是通过生产数据中心的大型主机系统进行高效和不间断地处理。五年前工行完成了在主机平台的全行数据大集中,这个平台为未来更多的业务量发展提供了灵活的横向和纵向扩展空间。

主机是全球大型银行核心系统平台的首选:

工行和许多大型银行一样采用了大型主机系统处理其最核心的交易和数据,这是由于在银行应用方面大型主机具备其它平台不能达到的特性:首先,银行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非常高,IBM大型主机在保障系统高可用和高可靠性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其次,银行业务要求数据实时处理,交易的并发性、吞吐量需求很大,大型主机能够保障实时的系统响应和业务高峰时稳定的系统性能;第三,银行要求高水平的数据和系统安全,大型主机专有的操作系统和通讯协议能够保障数据和交易的安全,而其它平台需要时刻面对系统遭遇攻击的挑战; 第四,大型主机是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的重要角色,大型主机的虚拟化技术能够使得内存、CPU等系统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在场地、能源和日常维护成本方面与其它平台相比在投资回报(ROI)上有非常大的优势。

主机技术帮助实现高水平的风险控制:

工行在风险控制和防范在国内银行业处于最领先的水平。工行开启了国内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和灾难备份的先河。早在911事件之前,即在开始数据大集中工程的时候,就开始了灾备规划和建设,因为数据集中也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到2003年,核心业务系统的灾备系统已经建成,近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建设和完善。目前业务连续性规划已经基本覆盖全行所有业务,并根据业务的关键性制定了不同的灾备等级,体现出非常有效的运行服务管理水平。

目前工行建成的灾难备份体系是本地数据实时备份,异地灾难备份,在北京和上海两个数据中心之间跨1200公里的距离建立灾备体系。上海本地数据中心采用IBM主机的GDPS/PPRC/HyperSwap技术进行计划内磁盘维护和计划外磁盘故障的秒级无缝业务接管;北京和上海数据中心之间采用IBM主机的GDPS/XRC技术进行数据远程实时复制,当上海数据中心发生场地级灾难时,北京数据中心能够在两个小时内接管生产,数据丢失小于两分钟,即实现灾备等级的RPO小于两分钟。RTO小于两小时的技术指标。

在灾备中心建设方面,利用主机灵活的资源调配的特性,使得灾备中心的资源和测试中心的资源覆用。平时的主机资源用于测试,灾难发生时能够立即用于接管生产。这些技术和方案在其他平台上是难以实现的。

主机架构满足新一代银行应用架构的发展:

工行和其它全球大型银行都在进行银行核心应用的转型,对应与银行业务模块化和流程标准化的趋势,银行IT基础架构也逐步迈向标准化、组件化、虚拟化和松耦合的架构,从而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业务需求。主机的技术架构能够满足面向服务(SOA)和整合的应用需求。对应于新一代的银行应用架构,主机平台将不仅仅作为数据和交易处理平台,主机利用其高可用、高可靠和安全性将为新一代银行应用架构提供更广阔的业务整合和业务控制功能。未来灵活的应用架构和灵活的基础架构相结合能够为银行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提供一个非常有力的IT平台。

主机在银行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和其它大型银行一样,工行对于主机在IT系统中的定位是处理关键性、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量都非常高的事务和功能,这些事务和功能不仅仅是在数据和交易层面,还将是服务交付和控制层面以及整合和集成层面。这些新的事务和功能在主机平台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完善的研究和论证过程,工行一方面借鉴其它大型银行在这些新的事务和功能在主机上的经验,一方面也主导新的事务和功能在主机上的研究和开发。

先进的规划、决策和方案与先进的主机技术的结合将使得银行IT系统的先进性在未来几年得到长足的提升。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