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ET音箱新兴HiFi类产品 不走寻常路

互联网 | 编辑: 黄厚亮-见习 2009-09-16 12:00:00转载-投稿

近日一个新兴HiFi品牌QUIET走入了大家的视野,虽然QUIET仍是传统HiFi类的产品,却以小巧而精致的外观、出乎意料的平衡音质引吸着人的眼球。虽然类似MINI的HiFi产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毕竟相对于HiFi这个圈子来说却还是非主流产品,可能玩HiFi的烧友们只当它是小儿科;但

近日一个新兴HiFi品牌QUIET走入了大家的视野,虽然QUIET仍是传统HiFi类的产品,却以小巧而精致的外观、出乎意料的平衡音质引吸着人的眼球。虽然类似MINI的HiFi产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毕竟相对于HiFi这个圈子来说却还是非主流产品,可能玩HiFi的烧友们只当它是小儿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正是因为传统HiFi发展不前,这种新兴HiFi的发展方向也是HiFi的一种发展之路。

意大利QUIET品牌 天马座功放+天权无源音箱

到底是什么催生了新兴HiFi?为什么这类新兴HiFi产品会从以前的不明朗到现在正式的明确的范畴命名?这类产品的用户群又是怎样的需要?

在解析新兴HiFi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目前传统音频与多媒体音频的发展近况。

HiFi和AV是传统音频行业的两大主线,走的路线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有时候他们也是相互渗透的。我们来看一下HiFi和AV以及发烧友这三者的来龙去脉。HiFi的意思是“高保真重放音响系统”;音乐发烧友是HiFi(高保真)音响设备和音响效果追求的热衷者;AV系统中“AV”的A是指Audio(音频),V是指Video(视频),AV系统是以音视信号的重播作为首要前提来配置的。AV系统主要目的是重放清晰的画面和高度保真的声场以模仿出身临其境的效果来。一般而言,人们在观看电影时非常重视图像的清晰(即视觉效果)和语言对白效果,而对背景音乐的细微部分并不十分留意。因而,AV系统的设计侧重点在于表现视听环境的大动态音响效果和爆棚声,逼真地制造出一种空前逼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声场,这就是家庭影院所要做的工作。俗话说欲与熊掌不可兼得,由于技术细节和声音趋向的不同,家庭影院在音乐的表现力上跟HiFi无法相提并论。HiFi要求的是高保真,对声音细节的把握以及对声音最为真实的还原。从这可以看出,HiFi和AV不同,却又相互渗透。

从市场上的HiFi类器材与AV类器材售价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AV家庭影院类器材通常比HiFi类器材价位低,尤其是国产器材的这种差距非常明显,高端的进口产品对比其实同样也如此。价格门槛低,是AV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同时片源的丰富、高清的兴起,都是AV发展的催化剂。

那么曾经声势浩大的传统音频行业为什么会在全民的追捧中走向下坡路?原因很多,列如传统音频领域在二三线小厂大批加入后市场混乱,没有技术竞争力、低质高利润的恶性竞争伤害了消费者。音源方面也是原因之一,要想欣赏高品质的音乐是离不开出色音源,出色的音源表现在软件方面就是CD;而市面上各种类型的音源诸如HDCD、XRCD等,它们的声音素质确实不错,但是高昂的价格也不是一般发烧友所能承受的,所以普通的CD依旧还是主力;另外还有盗版现象非常严重这一众所周知的国情;这些都造成了高品质音源有限的现状。当然消费者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也是原因之一。总之,在众多因素作用下,传统音响的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2004年跌入谷底,诸多二三线品牌相继退出市场,传统音频 “进入了音响业的冬天”。

那么是否会出现AV压倒HiFi,甚至会出现HiFi逐渐消亡的情况?答案是否定的,HiFi行业“NEVER DIE”。 AV、HiFi是两条在科技、内涵方面都完全不同的产品线。两者应用也完全不同,并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谁取代谁的现象。同时HiFi的消费群体会一直存在,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等精神文明的强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这个群体还会扩大。就象日本,二战后出生的人逐步到达60岁退休年龄,他们有时间,且日本国民家庭经济水平较高,他们中很多人开始购买HiFi器材在家中享受音乐,所以这几年HiFi在日本市场有重新扩大规模的趋势。在中国,最有经济实力的群体却集中在30、40岁的中年人身上。不过,这个群体可能还都忙于工作、事业,难以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品味HiFi音乐。HiFi不会消亡,还有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HiFi本身的音乐性,例如所具有胆味的电子管功放是数字化产品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要用前瞻的眼光来看待传统音频行业的发展前景,前景乐观但现实严峻。中国消费者也需要音乐素养的培育和引导,这也是音频行业所有同行的共同使命。不过,换一个角度看,目前的传统音频市场,经过洗牌,市场细分之下变小了,但更专业、规范了。

传统音频四面楚歌的同时,多媒体音频却越来越有声有色,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多媒体音响诞生的初衷是为了围绕电脑的多媒体娱乐,但现在“多媒体”的概念已广义化了,多媒体不仅只是电脑,而是更广义上的影音载体。HiFi音箱和普通多媒体音箱最根本的区别在设计理念上。HiFi音箱在设计理念上首先关注的是音箱的音质,其次才是外观和成本等因素。当成本有限,各因素无法兼顾时,就如鱼和熊掌的典故,舍其它而取音质。在最关键的设计师的功力上,HiFi音箱往往由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音响设计师设计。与HiFi音箱不同,普通多媒体音箱在设计理念上往往将关注焦点更多的放到可制造性上,其次是音质、成本和外观。由于多媒体音箱多数定位在入门级市场,这部分市场的用户多数对音质缺乏了解或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音频行业在传统音频行业落寞时,随着个人电脑市场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壮大。因为价格便宜,消费者甚至多次选购。当然这也分流了绝大多数对音乐爱好、却要求不高的消费者。一些传统音频领域的厂商也纷纷转型,开始从事多媒体音箱的开发,而且随着品牌竞争的加剧,许多品牌不得不进入细分市场的争夺,有以外观取胜的,有以数码应用取胜的,有以价格取胜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过,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多媒体音箱的用户也是需要高品质音乐的,虽然多媒体音响造就了大批音乐爱好者,他们购买多媒体音箱欣赏音乐,爱上了音乐,但他们却达不到HiFi级的欣赏水平。虽然多媒体音响音质已今非昔比日臻完善,但现实的多媒体音箱产品依然受制于各种市场因素作用,还是不能充分满足用户对更高品质音乐欣赏的需求,恐怕这也正是QUIET将立足于中国市场的深刻市场背景。

在了解了传统音频与多媒体音频行业近况之后,我们看到现代生活的变化对整个音频行业的影响。以传统HiFi胆机为例,因其声音甜美柔和、温暖耐听,有着其它音频设备无可取替代的魅力,但传统HiFi的局限也是大家都承认的,消费高、耗时多、音源窄、占空间、圈子小,这些也制约着它的发展。传统音频在保持着自身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也在探索着创新之路。今天的数字生活让我们看到,(1)音源的现代变化,即除CD机之外的现代音源越来越普及,如手机、MP3/4、PSP,XBOX、笔记本电脑等;(2)因为音源的变化,使用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使用者不再象传统音频爱好者那样在设有吸音材料的专门房间听音乐了,而是更随意,卧室、书房、客厅、办公室都可以成为听音乐的空间;(3)有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希望能够不用花过多时间精力去研究,不用进行高额的消费,就能享受到HiFi音响的音质;(4)消费者需要个性的音频的解决方案,虽然是HiFi产品,却能够更时尚更特别更能彰显消费者的品味。这些需求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日益突显,虽然传统HiFi用户的需求变化可能不大;但是部分普通消费群体随着对音乐艺术认识的加深、消费水平的提高,他们对HiFi产品也产生了购买欲望并且需求越来越明确,这部份群体的市场也早已存在,只是他们还在寻找合适自己的产品。可以说这些需求推动了传统音频行业的创新,也就让我们看到一些新兴HiFi 的崛起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QUIET带来的新兴HiFi是什么样的产品。其实从QUIET产品形态上来说,它是属于传统音频形态的,同样是电子管功放搭配无源音箱的组合。但是它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虽然QUIET是属于传统音频形态的产品,但它适合多样化的音源搭配。对于传统发烧友来说,他们几乎不会使用CD机之外的音源(除部份高端用户,使用黑胶唱机),不会有人在硕大的胆机旁边放一个笔记本电脑或者MP3做音源。而QUIET不仅可以以CD机做音源,还可以与众多数码音源搭配,不仅从整个产品形态上讲做到了和谐相衬,也是顺应了时下数字音源的新兴热潮,也许日后我们还能在QUIET上看到,一些类似USB、SD、光纤这种更具代表性的数字接驳方式或者操控功能。二是,QUIET产品就是针对居家及办公室等个人环境设计的,从“专业”空间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第三,QUIET产品的价位段从几百元到几千元,这个价格对于发烧友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的高品质音乐诉求来说,没有丝毫压力。而且不需用户费尽心思地考虑哪个功放配哪个音箱,QUIET有搭配方案参考。QUIET外观则不属于看上去标新立异的类型,甚至带一点古朴内敛的气质,但是却无处不彰显经典品味,属于理性消费者的挚爱之选。

QUIET品牌将新兴HiFi这个早已存在的产品类别明确了出来,而这个类别的产品也在摸索探求着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商品社会发展的车轮可能正因为这样日益丰富多元化的商品格局而向前滚动着,作为消费者同时也是鉴证者的我们,却正是这个车轮前进动力的根源。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MP3/MP4频道

数字家庭全体同仁感谢 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