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液晶面板价格爬触动产业变革神经

互联网 | 编辑: 吴从先 2009-12-04 15:00:00转载

用“出乎意外”形容即将过去的2009年液晶面板行业再恰当不过了。2008年原本供过于求的液晶面板市场,又与全球金融危机狭路相逢,逼得面板价格一路走低。液晶面板产业2009年1月又开市不利,面板价格跌入历史最低点。液晶面板市场的疲软自然引发面板厂纷纷减产,甚至波及液晶面

    用“出乎意外”形容即将过去的2009年液晶面板行业再恰当不过了。2008年原本供过于求的液晶面板市场,又与全球金融危机狭路相逢,逼得面板价格一路走低。液晶面板产业2009年1月又开市不利,面板价格跌入历史最低点。液晶面板市场的疲软自然引发面板厂纷纷减产,甚至波及液晶面板上游产业,玻璃底板制造商康宁也随即关掉了1/3的熔炉。

    而出乎意料的是,进入2009年2月之后,液晶面板市场瞬间爆发的需求反弹力令人惊叹。伴随着数字电视替换模拟电视进程的深入,以及中国家电下乡对电视市场的刺激,液晶面板的价格出现了惊人的反弹。以32英寸液晶面板为例,销售价格从2月的130美元上窜到9月底的215美元,仅仅半年时间涨幅就轻松超过65%。

多因素合力托市,LCD走势看涨

    调研机构方面对液晶面板市场的前景也相当乐观。DisplaySearch对2016年以前的面板价格走势总体看好。该机构认为,2009年是CRT电视与液晶电视之间的分水岭,自2009年之后CRT电视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友达光电执行副总彭双浪进一步指出,即使液晶面板与CRT电视的价格差依旧存在,但是CRT电视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液晶面板国内需求超出预期,家电下乡令液晶替代CRT之风吹遍广阔的农村市场,加速了液晶面板的替代革命。”但DisplaySearch观察到近期终端厂商建立库存的行为趋于放缓,不断高涨的面板价格打压了终端市场的利润,因此该机构预计2009年第四季度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进入互联网3.0时代后,电视作为在线接入、数字家庭的互联中心,电视本身功能的升级也为液晶电视的更新换代推波助澜。彭双浪预计,由于液晶取代CRT和电视本身角色多重化的双效作用,电视转换风潮将进一步加剧。

    液晶电视只是推动液晶面板增长的势力之一,未来面板的增长希望还寄托在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的捆绑销售、All-in-One电脑等新兴市场上。据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笔记本电脑和迷你笔记本未来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率。

    此外,2009年9月美国出版界出现了一种杂志广告新模式,传统的平面广告被2.2QVGA(320×240分辨率)厚2.7mm、嵌入杂志表面的电子屏所彻底颠覆。它是一种可以通过迷你USB接口重复充电的电子纸,可以储存40分钟的视频内容,这对于电子纸和液晶产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面板市场高度垄断,考验产业垂直整合力

    当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一路高歌猛进的另一面,则是面板市场的集中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峰。近日,对手机价格因面板厂垄断行为飚高而忍无可忍的美国AT&T,一纸诉状将三星、LG、友达、华映和夏普统统告上法庭。上游面板资源集中在寥寥数家企业手中,也是造成目前面板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之一。

    据DisplaySearch预估,2009年全球液晶面板的总产出面积中,前5大厂商估计将占近9成份额。

    有意思的是这5大厂商的关系可以说亦敌亦友,因为其中三星、夏普、LG这三家公司也向奇美、友达下单,他们是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但是此番金融危机让这种敌友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日韩企业为了维持集团内部面板生产线产能利用率,提高了面板的自制比重,并大幅收缩对奇美、友达的采购量。这种原本看似稳定的买卖关系实际上极易破坏,一旦市场面板供应出现饱和,这种关系就濒临瓦解。金融风暴吹断了这种脆弱的合作关系,暴露出这种不合理供求关系的弊病。

    金融危机之前,液晶面板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液晶面板供不应求的盛况。各家面板厂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加紧扩充产能。金融海啸后,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之前扩充的产能无法收缩,反而成为拖累企业过冬的负担。

    三星、LG、夏普、索尼以IDM的垂直整合方式经营,一手包办从设计、生产到制造,压缩经营环节腾出时间加速产品上市。IDM在产业结构上化繁为简,直接感知市场的脉搏决定了他们能比纯液晶面板厂更准确地预知市场走向。

    自然而然,当市场遇经济寒流的时候,日韩企业纷纷抽单以保证自有产能,纯液晶面板厂在IDM面前非常无奈地吃了“垂直整合”的亏。与此同时,也让遭遇抽单的液晶面板企业开始思考、寻求更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一种新的产业结构正呼之欲出。

两岸携手打造垂直产业链

    当日韩企业凭借强势品牌把持了面板出海口、台湾地区面板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低于5成的时候,中国本土品牌也正饱受日韩品牌蚕食市场之苦。台湾地区面板厂和大陆整机品牌正面对着来自日韩液晶产业的威胁。共同的竞争对手把台湾地区面板厂和大陆整机企业凝聚到一起,打通了两岸的液晶产业链,激发出两者的战斗力。

    其实,仔细观察中国和台湾地区液晶面板产业,两者的产业结构互补,留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甚至业界已经诞生了“Chaiwan”一词静候大陆和台湾地区联手之后的液晶产业新格局。

    台湾地区一流的面板制造技术和产能,正是大陆的短板。台湾地区企业擅长精细化管理,经营和管理风格以严格、标准化而著称,行事风格注重效率、精益求精,值得大陆企业借鉴。除此之外,虽然大陆经过了多年的苦心经营之后,看似拥有LCD模组完备的供应链,但实质上大多为外资企业,而且相关人才资源也比较匮乏。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企业则是地地道道的纯正的本地血统。从产业的成熟度来看,台湾企业资金取自风投,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运作准则,而大陆的面板企业仍然依靠政府资金扶持,羽翼尚未丰满。

    当然大陆也并非毫无优势可言,至少广阔的潜在市场就是台湾地区所欠缺的。而且,大陆市场已经孕育了大量国内知名电视品牌,这些品牌企业在多年市场摸爬滚打之后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和分销渠道,最重要的是他们了解大陆市场的消费行为。台湾地区方面除了Acer、ASUS寥寥两家PC显示器方面拿得出手的品牌之外,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陆和台湾地区液晶面板产业面临着来自同一股势力的威胁。令台湾地区面板商忧心忡忡的是三星、索尼、夏普拥有自己的面板制造厂,市场一旦出现波动,国际大厂势必会降低面板委外采购比重。

    而台湾地区缺乏整机品牌,因而液晶面板缺少流入市场的入海口。拥有自有面板制造厂的3S对于依赖品牌大厂下单的台湾地区纯面板厂来说存在潜在的冲击,台湾地区面板厂商还时常面对日韩面板制造能力和产能的竞争。而大陆则没有自给自足型的品牌制造商,面板全部依赖供应商,而且大陆品牌的对手主要是日本韩国的企业。

    目前,台湾地区液晶面板厂商和大陆整机制造商的经营策略已开始尝试新的探索,朝向全覆盖一条龙式发展。继海信、康佳和奇美合作联手进军液晶模组产业之后,长虹与友达合资成立了的长智光电公司。台湾地区和大陆企业联手的业务新模式突破了国内企业普遍因为“缺屏少芯”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困局。对此,友达彭双浪表示,面板厂在海啸后如果不改变经营模式,产能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他指出最直接的整合效应就是成本下降。

面板厂多样化发展,规避面板价格波动

    在经历了2008~2009年液晶面板价格跌宕起伏的变化之后,部分面板商目前已经慢慢加重太阳能照明、电子纸、3D显示、OLED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开始转入多元化经营之路。台湾地区电子纸的战火早已燃起,元太科技收购EInk、友达光电将SiPix揽入麾下,隐隐透出称霸电子纸市场的雄心。从友达光电近期推出的首款6英寸可挠式电子纸来看,它已经顺利采用SiPix的微杯(Microcup)专利技术,成功跨入可挠式电子纸供应商的行列。

    另外,在2009年10月底日本横滨举办的平面显示器展上,友达光电3D显示产品从8英寸到65英寸一字排开,可见其在3D显示方面已经走得颇远了。尤其特别的是,65英寸3D/2D混合超高分辨率显示屏,可在同一个显示屏上满足同时观看局部高解析(3840×2160像素)2D影像及局部高立体度3D影像的需求,适用于各种商场广告等公共显示器。

    可见,液晶面板厂商正在思考,寻求改变。因为经营单一的液晶面板只能跟随液晶市场的大起大落,只有涉足更多产品领域,才能分摊液晶面板的高风险。现在可以看到面板企业正在以液晶面板为核心,向外延伸拓宽业务,摸索一条利润稳健增长的道路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