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需求到拉动需求
从解决需求到拉动需求
除了信贷,民生环节也是支付宝这两年拓展的一个重点,而它来源于一条朴素的真理:不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电子商务,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交水电费的需求,都有付钱和收钱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仅水电费一项,在我国每年就有几千亿元的资金支付规模。
目前,支付宝已经与上海、杭州、成都、南京等10个城市合作,开通了水、电、煤气的缴费服务,而其2010年的目标,则可能是至少30~50个城市。“这种开拓是相当费时费力的,除了不同部门的沟通成本,因为每个城市的水电系统都基于不同的标准和平台,支付宝要支持其缴费,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邵晓锋说,“但它能体现支付宝的服务,满足用户支付的基本需求。”最开始,水电煤缴费的定位,只是提供给现有支付宝用户的一项免费服务,但推广后发现,它反而推动了更多人使用支付宝,这也算是一个惊喜。原来,用支付宝付款的人在朋友间形成示范作用后,“必须的应用”促进了支付宝的“病毒传播”。
除此之外,在一些其他的应用场景上,支付宝也想尽心思用更便捷的支付模式来吸引用户,并力求用支付方式的改变,来促进用户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应用包括AA付款、交话费、交房租、送礼金等等。在这些应用中,支付宝不仅提供支付结算,还能定期扣款、按时收款、多方比例结算,从付钱到收钱的整个环节都包括了进去,而用户所要做的,可能只是点一下“确认”这么简单。
从2008年开始,支付宝在电子商务之外的其他支付应用上,主动外扩的姿态更为明显。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看做一个货币流动点,但要达到“人人都用支付宝”的愿景,电子商务这个应用场景的拉动并非唯一途径。据邵晓锋介绍,支付宝这一年的新增用户有1/3是新增的应用场景所拉动的。
这让支付宝进一步看清了自己的价值。
如果说2008年之前,主要是爆炸的电子商务市场拉动了支付宝的成长,则在2008年之后,支付宝将要以支付的力量,开始反过来拉动那些需要电子支付的行业的成长。所以,同淘宝网相比,如果支付宝的成长速度更快,这并不奇怪。
过去,淘宝的交易曾经是支付宝的全部,但这几年淘宝交易额在支付宝大盘子中的份额一直在持续下降,目前已经下降到50%左右的水平。按照支付宝的预期,这个数字未来会下降到30%左右。这个发展趋势正在随着支付宝“跳出固定应用场景”,向“支付能力”提供者以及构建整合支付平台的战略转变,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
其实,支付宝最开始的工具性非常明显,这导致支付宝拥有一项先天性的难题:很难主动拓展用户群,而必须依附其平台上的应用来进行拓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被朋友劝说注册了支付宝,但你却不知道拿它来干什么,你依然不会去使用它,但是如果朋友告诉你用支付宝来交话费非常方便,随时随地都能交,你就有可能成为支付宝的活跃用户。你是被“交话费”这个应用吸引的。
在被市场拉着走时,这并不是问题,因为电子商务这个主要的应用场景,跑得比支付宝快。支付宝需要做的是持续优化和拓宽自身,让支付的通路更加壮实,以便能满足电子商务持续增长的支付需求。
但是,当支付宝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要反过来走在前面、驱动电子商务朝更广阔的人群发展时,问题产生了。它需要有应用、需要持续不断拉动用户的应用,而这些不可能都依靠淘宝来提供。
比如无线支付:随着3G的到来,手机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明朗化,作为中国电子支付老大的支付宝,不可能错过这个市场。“我们研究了3年,今年招兵买马,形成了无线方面的编制。”邵晓锋说,“现在已经进入全力跑步的阶段。”因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特征、商务体系、安全体系包括信用体系都完全不一样,支付宝采取了“独立事业部”的形式,将无线放在支付宝现有体系之外,作为单独完整的一个团队。
支付宝的无线拓展,采取了“移动站点+客户端”的模式。但是,无论是哪种模式,它都需要解决一个首要的问题:“用户用它来干什么?”显然,需要有非常明确的应用来推动它,而这些应用,必须与支付宝的系统捆绑,出现在它的站点和客户端上——而且是用户第一眼就能看到的界面。
用户不可能只看到淘宝购物这一个选项,最终必然是一个应用的集合体,用户找到自己的需求,然后再进入支付的链条。也就是说,它将是一个明确无误的由支付宝向上优化、增衍出的应用平台。
事实上,从支付宝准备成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就确定了它的外部性。为了让自身实力迅速扩大,支付宝2005年起就为外部网站等合作者提供支付服务。当支付宝拥有足够多的用户时,服务好用户,商户自然随之而来。现在,商户与支付宝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支付宝将自身提供的支付服务分为多个等级,而使用越多服务,就需要支付越多的费用。这也是支付宝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目前,支付宝的合作商户已达46万家。如果支付宝以“应用+支付”占领手机应用,最终当用户想要使用某种应用,比如买彩票时,选择在哪家商户完成购买,支付宝对用户的引导将起主要作用——这几乎已经成为搜索引擎或媒体才具有的能力。
手机上的拓展,只是一个凸显支付宝未来发展方向的点。支付宝由工具到平台的蜕变,已能看出轮廓。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在支付宝平台化的过程中,它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淘宝网的领地。
客观上,支付宝不再是淘宝局中的一颗棋子,它正在以自己的游戏规则,建立新的棋局。只不过,它能否按照自己的设想成为一个新的平台型企业,这还需要看阿里巴巴集团这个更大的棋局。
阿里系的局
支付宝会不会与淘宝在战略上发生冲突?支付宝是不是要“奉献”给国家?马云需要大智慧!
2007年11月,当阿里巴巴B2B(alibaba.com)上市时,马云曾经说过一句玩笑话:“大哥赚钱,供三弟上MBA。”这里的大哥是B2B,三弟自然就是支付宝。
B2B上市,为阿里巴巴集团融到17亿美元。马云提到,其中4亿美元留在B2B,13亿美元转入了淘宝和支付宝。从上市前很早开始,B2B就一直为淘宝和支付宝承担着输血的工作,因为后两者从未缺乏过竞争者,“免费”是它们最基本的武器。
有人以人的性格形容“阿里系”的三个“儿子”:老大B2B清正而沉稳,老二淘宝霸气而极具亲和力,老三支付宝聪慧而健硕。B2B做企业级生意,打通国内外供应链,商业模式清晰而稳固;淘宝网是海量的B与更海量的C之间的生意,影响力在电子商务市场无人能及,正处于携消费者全面拓宽商户(B)的转型期;支付宝脱胎互联网,本质却是金融服务,在帮两位兄长“持家”之余,成长惊人,而且拥有电子商务之外更大的可塑性。
但是,可塑性的另一面,是“形未定”。
“二宝”的微妙关系
而在淘宝和支付宝之间,因为支付宝由淘宝直接孵化而出,支付宝的用户一直由淘宝拉动,作为支付宝最大的客户,淘宝每年也必须因此缴纳大量服务费。因此到了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误以为淘宝和支付宝两家公司是一体的。
但事实上,支付宝的成长速度比淘宝更快——在交易额中,淘宝占支付宝总量的比率逐年降低,目前约为50%,预计今后仍会持续下降。支付宝不仅完成了阿里巴巴集团中金融服务这个基础模块的任务,还逐渐外放出来,真正成为了更广意义上的支付平台,而且外放速度很快。
跳出支付宝之外,站在阿里系的角度看这场棋局,阿里巴巴B2B和淘宝B2C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2009年5月的第一届网商交易会上,当B2B总裁卫哲和淘宝网总裁陆兆禧坐在一起的时候,一个“B2B2C”的供货、生产、销售链条已经清晰无疑。但是相对而言,淘宝和支付宝的关系还没有这么清晰。
目前通过广告,或者说流量引导的模式,具有体量优势的淘宝已足够赚钱,淘宝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在“大淘宝”概念指导下,尽可能多地占有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然后通过整合和运作垂直的行业频道完成“机关枪”式的上市。
所以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淘宝向“大淘宝”转化的关键节点──曾经也是立志作为第三方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商的阿里软件、新成立的电子商务存储和计算平台阿里云,都在向着淘宝靠拢。这无疑显示出淘宝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头号战略重点与近期的核心战役所在地。
在这一战略方向,是否需要支付宝的配合?毕竟在越来越多人用支付宝的同时,Vancl、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这样的淘宝潜在竞争对手以及越来越多的垂直电子商务网站也获得了支付的能力。它们能让支付宝变得更为强大,同时支付宝也能让它们分享自己的用户和支付服务,为它们的成长添砖加瓦。实际上,开放的支付宝在从工具到平台的过程中,正在形成以支付为核心的上下级链条,下面是比淘宝更多的用户,上面有着46万家商户。
三重棋局
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支付宝的演进轨迹和目前的选择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化思路,更符合阿里文化里面“追求极致”的基因。但是面对阿里集团目前的战略大局,支付宝该不该在去往平台的路上放慢脚步,向淘宝更靠拢一些?比如,多一些力量为淘宝提供专有的交易服务来优化淘宝平台的竞争力,而不是把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大盘子”的外部性任务作为主要方向。因为对淘宝来说,绝对不愿意自身的成长率低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成长率。
这个问题,还要看看比阿里系更大的棋局──如果将视野放到整个电子支付行业,支付宝公司很可能只是处于“暂时领先”的局面,不快跑还真不行。
从2008年~2009年,整个电子支付行业快速上扬,而且增长速度仍在加快。据艾瑞咨询11月的预计,2009年国内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与2008年相比,增长超过100%,将达到5700亿元——此前,这一预计为4900亿元。
尽管自身成长迅速,在这一年中,支付宝依然没能甩开它的对手们。以交易额计算,支付宝仍然占据市场总量的近50%,财付通排名第二,份额20%左右,快钱和环迅等也排在与2008年差不多的位置。
入局者还在越来越多。除了许多小的立足垂直渠道的公司,仅银联高调宣布旗下网络支付子公司Chinapay登场至今,据最新数据,上海和广州银联已经分别占据市场的7.7%和6.7%。
电子支付所涉及的领域,已经随着互联网的触角,有了深达中国七级渠道的可能。除了分布范围更广,因为支付行为所涉及的行业繁杂,在每一个垂直行业,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有可能挖掘出一个百亿级的市场。这还没有算上移动支付可能在未来3~5年内引爆出的真正“无处不在”的支付。
支付宝在发力阶段,面临着复杂的考验,而真正对支付宝构成威胁的势力,来源于两个背景:互联网和金融机构。腾讯的财付通从个人生活、理财及B2B拓展,如今紧跟在支付宝之后;百度携搜索引擎这一流量导入的利器和庞大客户群,正在试图联合众多商家,打造基于其广告和支付的B2C商户平台;盛大在线从数娱类支付着眼,试图占据一块含金量极重的垂直市场……金融机构中,不仅有已经打通银行系统的“国字号”银联,通联、国开行开联,还有保险类的公司,也具有进入并开拓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能力。
如果说支付宝快跑,从阿里系的视角来看似有不妥,但在这种复杂爆发的市场态势下,不快跑就会有失去市场的危险。“你翻倍增长,别人可能会翻两倍三倍地增长。”邵晓锋说,“作为和互联网有关的行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目前,支付宝所确定的重点,都是蕴含相当大体量的市场,已经脱离了战术拓展的层次。今年,无线支付已经开始全力奔跑,而明年,支付宝的重要一仗将是信用卡。“之前的用户消费,借记卡数量占据了90%,而国内1亿多张信用卡,与10亿多张借记卡的消费打成平手。”从付款、担保、结算到还款,支付宝都将仔细打造与之匹配的模式,虽然快钱等公司在这个市场耕耘已久,但当支付宝进入,可能就会改变整个市场的玩法。
“支付宝和淘宝是兄弟,而阿里巴巴未来要做的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服务,促进整个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邵晓锋说,“我们没有定位说未来只有淘宝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我们会做到最好,但不要指望它取代其他所有。”他认为,支付宝的开放性是必须的属性,“只顾保护自家兄弟,就不够大气了”。
国有化宿命和梦想
支付宝在阿里集团中的特殊性,从其股权结构上就可看出。在集团包括B2B、淘宝网在内的所有公司中,支付宝是唯一一家内资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公司。据说,当时在劝服国际股东放弃支付宝股份、由国内方接替时,曾经有过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最终才达成共识。为什么要有这段艰难的过程?就是因为马云明白支付宝这个生意必须是中资的,甚至也许有一天要变成国资的。
当年,成功击退Paypal,在邵晓锋看来就有着更大层面的意义,“支付宝是一家内资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公司,是一家中国公司。说大一些,为了国家金融安全,我们也不能让Paypal这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电子支付领域占据强大的位置”。
如果支付宝以现在的速度继续成长,以淘宝在2014年达到1万亿元销售额来计算,支付宝届时将有3万亿元以上规模。有这么多钱在一个非国有的民企里流动和沉淀着,这是叫人很难想象的。
对阿里系来说,有种风险必须被注意到──如果说一家不涉及金融业务的公司,跑道长度有100米,那对支付宝来说,跑道是否只有50米?跑得太快,会不会一头撞到墙上?
比起许多其他支付平台,处于领先位置的支付宝深知,作为一家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在中国并没有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办法的实际现实下,是可能有政策层面风险的。“我们也希望国家政策能早日明确一个体系,来决定这个行业该怎么做。”邵晓锋说,“而作为支付宝自己,我们要主动去看清楚对国家可能的影响,去思考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和金融体系的关系、和用户的关系。支付宝必须先去做,而不能等国家来要求。我们要让国家和政府看到电子支付对经济很有好处。”
除了股权结构调整外,支付宝从2005年开始,就委托工商银行对其担保资金进行托管,并每年出具托管报告,以证明支付宝从未动用买卖双方托管在这里的一分钱。支付宝一直对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采取积极沟通的态度,一点点积累政府部门和银行对它的信任。
因此,对于央行是否会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牌照一事,邵晓锋并不担心。“只要草案出台,支付宝一定会全力去满足各项要求,符合政策所制定的指标”,“我们早已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达到要求的企业国家也肯定会发牌的”。
就目前看来,国内各方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意见,还是旨在防止蜂拥而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搅乱这个市场,为第三方支付“划门槛”。如果最终监管办法采取这一思路,对支付宝反而是一种保护,利大于弊。
至于做大了是否需要面对国资控股的国有化问题,邵晓锋也并不会回避。“我早就说过,支付宝随时愿意献给国家。”邵晓锋说,“但另一方面,从来没有人说过,支付宝这样的企业必须国有。我们看到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金融体系也是,只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实,“被国有”对支付宝来说未必不是好事,甚至应该是支付宝拼命快跑的动力和原因。因为在马云的大棋局中,支付宝已经从小工具变成了大平台,而没人能说清这个高度不确定的物种最终的使命到底会是什么。
夏勇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