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秘密 从阿凡达看电影与网游

互联网 | 编辑: 2010-01-07 12:38:06 返回原文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电影和网游接触非常之频繁,最终完成了联姻。而今年贺岁片的战役不仅局限于档期与票房之争,还弥漫到了后产品的开发上,《三枪》、《风云2》、《大兵小将》、《刺陵》都不约而同地投入到“网中央”,利用剧情与人物创作了网络游戏,业内人士指出,网游与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电影和网游接触非常之频繁,最终完成了联姻。

而贺岁片的战役也不仅局限于档期与票房之争,还弥漫到了后产品的开发上,《三枪》、《风云2》、《大兵小将》、《刺陵》都不约而同地投入到“网中央”,利用剧情与人物创作了网络游戏,业内人士指出,网游与影视作品的联姻可谓是“天作之合”。

就在新年刚刚到来之际,随着大片《阿凡达》的上映,游戏和电影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从《阿凡达》上映后,已经达到了一票难求,万人空巷的境界了。一部电影能火的这样的程度,说明它已经不是一部电影,更近似于一部传奇!

当然,伴随着《阿凡达》的热映,在玩家群体当中讨论较多的是:阿凡达似乎从众多的网络游戏当中吸取了创意和想法。进而甚至有玩家借着陆川的口吻说:《阿凡达》应该向网游磕头。

阿凡达

同时,由Ubisoft研发、与同名电影同步推出的科幻第三人称射击动作游戏《阿凡达》也已经开始发售。

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卖座的电影都宣称要改编成游戏,一些新片更是同游戏一起推出,以便让那些迷恋电影但不特别喜欢玩游戏,抑或迷恋游戏但不怎么看电影的人共同热衷。而这些游戏延续了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控制着电影中的主角完成剧情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另一方面,在商业化十分严重的社会里,商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将挖掘产品的价值,游戏火了改编成电影,玩家们又都变成了影迷。

作为21世纪主流的娱乐元素,电影和游戏有着很多的共同点,这确实决定了电影与游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首先,游戏和电影一样,都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艺术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的游戏中蕴含着离奇曲折的剧情、性格鲜明的人物、绚丽夺目的画面和美妙绝伦的音乐。游戏已经无疑是和电影一样集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所以二者可以向观众提供相似的审美享受,这就形成了第一层的竞争关系。

其次,电影和游戏拥有基本相同的受众群体。

电影和游戏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的范围。又因为二者都需要受众花费时间和注意力,而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二者在多数时候只能被任选其一,这就形成了第二层的竞争关系。

然而,仅仅这样能不能认为电影和游戏永远是一对劲敌,其关系只能是此消彼长,一方打败另一方呢?

从早期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星球大战》、《银河飞将》、《街霸》到《黑客帝国》、《卧虎藏龙》、《生化危机》、《最终幻想》,电影改编的游戏越来越受到玩家的青睐,而游戏改编的电影也霸占了可观的电影票房。二者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链条。推动着电影与游戏产业发展到了今天的繁荣状态。

阿凡达剧照

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到现在都很难说被承认其地位。“第九艺术”更多带着一种苦涩的滋味。实际上,电影和游戏之间所存在的相似性在为二者造成竞争关系的同时,也为它们提供了相依相生、互动发展的可能性。

电影有“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分,只不过电影是“商业利润”和“艺术内涵”并行,而游戏则是“商业利润先行”,“艺术内涵”搭车。随着游戏玩家的年龄层次越来越高,会有一群要求游戏具有一定“艺术内涵”的玩家出现,构成一定的消费群。只要有消费群存在,就会有对应的作品。比如《教父》,游戏把一个黑帮电影变成了一个动作和经营养成兼有的三维游戏,让玩家也来体会整个庞大的虚拟黑手党系统。

《教父》--一部堪称伟大的电影

游戏产业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人们在亦真亦幻的游戏世界中体会作者的思想,了解善与美,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游戏以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参与性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正在用自己的一次次创举向世人证实自己的价值。

游戏在诞生之初直到现在都一直在努力以虚拟现实世界或创造虚拟世界的方式向人们传递其信息。这一点和电影非常的相似。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游戏已经从完成单一动作或达到单一目的的简单游戏发展到了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绚丽的画面、动听的音效等元素的综合性娱乐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游戏显然从电影身上吸取了许多有用的元素。

对于玩家来讲,好玩才是硬道理

游戏具有电影无可比拟的参与性,玩家可以操纵角色推动剧情的发展。一个游戏的成功,并不仅仅是拥有一个好的剧本就万事大吉的,一个成功的游戏必须具备可玩性。游戏性对于游戏犹如盛饭的功能对于国宝级青花瓷碗。只是一件艺术品成为艺术品的之前的基本价值所在。如果还纠结于游戏性情节,其结果就好比要求达芬奇在手套材质纹理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之间做出选择。

酷似魔兽世界里的场景

所以类似于《星球大战》、《蜘蛛侠》、《金刚》、《黑客帝国》、《哈里波特》系列等游戏出现了,拥有了来自电影的剧本和灵感,加以玩家对游戏中军团或角色的控制带来的快感。这些改编自电影的游戏越来越受玩家的青睐。以至于《星球大战》游戏推出后销量一直居高不下,《哈利波特》系列的游戏软件在英国居然卖断了货。

电影给游戏的生产增添了许多题材和灵感,为制作成本昂贵的游戏产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对于游戏开发商而言,从电影改编游戏,不仅降低了剧本创作、人物形象设计、场景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成本,还可以利用电影制造的声势节省游戏的宣传开支,可谓事半功倍,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观众而言,游戏则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可以像将军一样指挥千军万马,可以像小哈利一样挥舞魔杖使用魔法,为观众提供了极大的心理满足。电影改编游戏着实让游戏开发商和观众都作了一场美梦。

《生化危机5》游戏壁纸

相反,在众多优秀游戏诞生后,许多电影制片方也盯上了这块“美味的蛋糕”。然而,由游戏改编电影似乎比电影改编游戏来得更难。和玩电影游戏不同的是,大家看电影大多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进入电影院,这就决定了游戏改编的电影比较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另外,将游戏改编成电影需要对故事主旨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提炼,对于叙述结构和视听元素的把握也成为一个难题。

于是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认清了这一点,他们慢慢地开始以一种类似于品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去对待游戏。对于游戏剧本的把握,思想内核的挖掘、提炼和升华,视听元素的运用都充分地照顾到了游戏迷与影迷的心理需求。游戏改编电影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改编”的层次,而是站在对一个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的高度上传达更丰富、更深刻的信息。一时间无数优秀的作品横空出世。《最终幻想》、《生化危机》、《古墓丽影》等作品相继获得票房的巨大成功。虽然评论届的反应冷淡,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在电影中展示出的游戏中所没有的视觉元素,它丰富了游戏的内涵,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审美可能性。

殊途同归 电影与网游的最终目的旨在娱乐

当在回到《阿凡达》这个话题上来时,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网游创造的娱乐,为何电影不可以拥有呢?而所有电影营造的世界,网游为何不可复制呢?当然,无论是借鉴和学习,或者是心灵相通、英雄所见略同,只要是被观众所认可,被玩家所接受的必然是所欢迎的。

所以,再讨论《阿凡达》是否拷贝了某些经典网游已经是没有意思。而且,这样一件事,外国导演可以做,中国导演可以做,著名导演可以做,不知名导演也可以做,而谁能做到最好,谁能有所突破,谁能成为千万人的追捧,这才是娱乐的大众性。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