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质量效应2》PC版 VS X360版

互联网 | 编辑: 崔盈 2010-01-26 14:30:24

由EA旗下公司BioWare 所开发的角色扮演动作游戏《质量效应2》(Mass Effect 2),于1 月26 日上市,近期也宣布了最新的游戏下载内容技术“The Cerberus Network”,让玩家可以透过该功能,无论是零售版或数位下载版,皆可以取得更多的后续支援服务。

由EA旗下公司BioWare 所开发的角色扮演动作游戏《质量效应2》(Mass Effect 2),于1 月26 日上市,近期也宣布了最新的游戏下载内容技术“The Cerberus Network”,让玩家可以透过该功能,无论是零售版或数位下载版,皆可以取得更多的后续支援服务。

EA于20日时,举行了小型媒体体验说明会,开放给媒体试玩PC、Xbox360 两种平台版本的《质量效应2》,同时也让在场媒体发现,PC 版与Xbox360 版的游戏画面有着些许差异。

低配备也可以顺畅执行

在官方制定的PC 版配电需求中,最低需具备双核心时脉1.8Ghz 以上CPU,而显示卡则是需至少一款NVIDIA Geforce 6800 或ATI Radeon X1600 以上配备,这仅能通过最低特效之考验,若是要往上增加画面特效表现能力,则需更高的配备。

台湾游戏基地GNC 实测PC 版《质量效应2》之后,发现受测的电脑机器搭载的是AMD 的Athlon64x2 5000+,显卡则为NVIDIA 9800GT,内存则是4 GB,并运行于Windows XP SP3 32bit 环境之下(能认3.25G内存)。笔者发现,虽然CPU 并非高端规格,但一张中端显示卡就足以撑起1920 x 1080 解析度的中高阶层特效表现能力,而且试玩全程并无任何的卡或者延迟大的状况出现。

因此,初步判定此游戏应是完成了游戏对硬体相关的周边最佳化,否则这种画面特效表现能力,一般来说要撑到高解析度之1080p,已算是中高阶才能达水准。 (特效、游戏顺畅、画面解析度、反锯齿、阴影…)

PC vs Xbox360 谁画面比较好?

外国游戏网站报导指出,在画面特效开启至1920 x 1080 高特效环境之下,与微软的主机Xbox360 作比较,PC 版的画面确实略胜一筹,但要获得高特效的代理所需付出的升级配备金钱,换算起来并不划算。以下画面Xbox360 是使用720p 的模式在执行:

对比图,点击看大图

从第一张图片看起,差异较大的地方在于窗边的柱子之暗部表现能力,其次是房间内的火焰的细节表现。但是若是只看缩图,是看不出什么差别的,建议玩家可以放大看清楚。

第二张图的部份,很容易发现武器、能力选单两平台的差异,PC 版在中间置底处,Xbox360 则是在中间圆环式。仔细一看右边堆积的圆型柱体,你会发现PC 版的画面在暗处阴影细节处理的确大胜Xbox360,中间的机器人脚部的铠甲处的光泽也十分逼真。

光泽方面PC版远胜于X360版,点击看大图

第三张图展示了子弹击中机器人弹射出的火花特效,PC 版的特效远胜于Xbox360 的画面,这也是这三张图中差异最大的画面比较图。不过这边有些许争议,有些玩家认为Xbox360 的这张画面是没有进入照准介面,PC 版则是有,因此认为会有特效的张力表现差异。

火花效果,点击看大图

游戏性再强化

为了延续前代的故事,《质量效应2》此次可汇入前代的游戏存档,玩家将可以继续一代主角指挥官Shepard 的故事,若是从二代才开始的玩家,也可以创立属于自己的自订化主角。

人物细节

自订化主角可让玩家自己决定人物的脸孔、肤色、个性及许多细部特征,同时也能决定要扮演的职业为何。玩家可以扮演的职业有:工程师(Engineer)、异能者(ADEPT)、哨兵(SENTINEL)、渗透者(INFILTRATOR)、士兵(SOLDIER)、先锋(VANGUARD),他们分别有着类似传统D&D 概念中的战士、魔法师、弓箭手、盗贼那般的特性。

类似《龙腾世纪:起源》那般,玩家在游戏中的对话选择,将会影响到游戏中的画面及故事结局,或者与某些NPC 的关系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此外,游戏也藏着许多新增加的小游戏,玩家可以遇到一些类似配线接电路、骇客破解密码那般的关卡,只要完成就可获得奖励。

玩家在进行游戏时并不能单枪匹马打通关,必须依靠队友的能力来互相支援,甚至打破阻碍在前进路上的障碍物等等…互动中带有一些解谜的成份,十分适合喜欢动脑的玩家尝试。

两大平台版本首批限量版

《质量效应2》的台湾首批PC 版游戏购买者,将可获得限量的“地狱护甲”及“终结站装备”,一般版PC 平台售价为新台币1,290 元;Xbox360 版本一般版赠品也与PC 版相同,差别在于价钱为新台币1,790 元。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