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醒目抢眼的户外广告、种类丰富的3G终端、多处可见的促销站点……此次地方调研中,多种“3G元素”表明了3G已逐步进入普通用户的通信视野。
但通过进一步调查,记者发现,用户对于3G概念的高认知之下,是用户对3G核心业务使用率偏低的事实。除去“他人馈赠”、“公司福利”等被动理由外,相当部分的3G新增用户坦言,选择3G不为“业务”而为“优惠”;即使是以数据业务为目的的“主动型用户”也受困于优质业务的缺乏与套餐的不合理性。当前,地方3G推广面临高“知晓”低“使用”的现状。
知晓率很高
各种对于3G的概念宣传无疑是效果良好的,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几近全部的被访者都已知晓“3G”这一概念。而这其中,不仅包括3G用户,也包括多数的非3G用户。
“去年年底通过街头广告知道了3G,后来又通过电视谈话类节目进一步了解了3G的具体业务,移动互联网、视频通话等,和掌上电脑相似。”以上回答来自于一位经济欠发达城市的非3G用户。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3G概念的高用户渗透现状。
即使不能精准表述出3G具体业务,多数非3G用户也能轻松列出“沃”、“天翼”、“iPhone”等3G关键性字眼。
调查显示,用户多是通过广告、营业厅、运营商活动或朋友间传播知晓了3G,而用户对于3G功能的认知,则大多集中于手机上网、视频通话等业务功能,也有部分用户提到了上网卡和上网本业务。
“被动接受”、“另有所图”
通过对现有用户3G使用初衷进行调查,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3G用户并非自发主动地开通3G业务,而是出于“他人馈赠”、“公司免费福利”等各种被动型动机。
“我的这款3G手机并非自行购买,属于客户馈赠,因为事先已经购买了手机号和预存了一年话费,基本上属于被动使用,如果不用就浪费了。”北京某IT公司部门经理对记者如是说。事实上,相似的被动型缘由在其它调研地也有发现,陕西省榆林市的某位3G用户表示,自己使用3G主要是因为“公司免费派发的福利”。
而上述被动型3G用户由于本身并没有强烈的3G业务需求,那么他们往往呈现出高语音业务、低数据业务的使用特征。“我现在使用两部手机,其中3G手机96元的套餐有240分钟的国内主叫,比较优惠便宜,所以这部3G手机已经成了我的长途专用手机,”上述北京某3G用户告诉记者,“同时套餐中还包括手机上网流量和视频通话等3G特色服务,但因为我没有过多的需求,所以几乎从未使用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