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强多少?WD TB级移动硬盘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李旸 2010-03-13 09:00:00原创 返回原文

望穿秋水的USB3.0

USB3.0是2010年传输标准中最值得期待的“新事物”——尽管它已经诞生了两年多,但在2010年,从硬件厂商那里获得的支持才显得越来越多。对于外部设备而言,USB2.0已经显得老旧,不适应快速同步即时传输的需要了。英特尔联合惠普、NEC、NXP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等公司共同开发的USB3.0,将在把快速同步即时传输的特性发挥到极限。在应用上,USB3.0的技术潜力,也给广大个人用户带来了更快、更爽的体验。

相比USB2.0,USB3.0的接口增加了两对SuperSpeed传输数据差分信号线,能实现“全双工双向高速串行数据传输”,支持异步传输模式,理论数据传输率最高达5Gbps,远高于USB2.0的480Mbps,也大幅领先于eSATA接口3Gbps的数据传输率。目前支持USB3.0的外围设备,实际传输速度究竟如何呢?我们收到了西数(WD)送测的My Book 3.0外置桌面移动硬盘,在它的身上,我们希望通过实际测试,感受到USB3.0的强大之处。

My Book 3.0,第一批USB3.0设备

WD的My Book 3.0桌面级硬盘是最先面世的USB3.0外部存储设备之一。该产品和之前的My Book桌面系列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尺寸为165mm×135mm×48mm,重1.18kg。官方数据称,该产品配备“SuperSpeed”USB 3.0接口,可提供5Gbps的数据传输率,同时打开和存储文件的速度比USB2.0设备提升4.7倍。该产品支持USB-IF组织(USB开发者论坛)认证的SuperSpeed USB3.0标准,可向下兼容USB2.0/1.1产品。

我们收到的My Book 3.0依然是传统的书本外形设计,外壳采用了塑料材质,侧表面采用磨砂工艺,为淡墨色,可增加握持的摩擦力,但多汗体质的用户在握持的时候,容易留下隐约的手印。硬盘正面(即书脊一侧)是银色的镂空WD标识贴纸,在稍微偏上的位置,有一个很小的圆形状态指示灯,工作的时候会发出银光。

My Book 3.0的顶部、背面和底面都使用了细腻的钢琴漆工艺,而且整个顶面、背面大部分和整个底面,均呈百叶窗的窗叶设计,有效地为内部的硬盘进行散热。从顶面可以看到,My Book 3.0内部使用了一块单碟500GB的WD 1TB容量3.5英寸硬盘。背面下方是轻触式开关、“SuperSpeed”USB 3.0接口和电源接口。

诚然,目前大多数主板不支持USB3.0接口,因此无法直接和USB3.0线缆连接使用,因此My Book 3.0除了专用的连接线外,还附送了一块扩展卡。

转接卡和线缆

扩展卡的设计非常像以前的中低端独立声卡,绿色的PCB板,简单的芯片,这让我们涌起了一丝对昔日的怀旧情绪。扩展卡使用的是PCI-E 2.0 1×插槽,可以看出,目前即使是传输速度为500MB/s(这里的B是Byte,即字节,1Byte=8bit,换算之后是2Gbps)的PCI-E 1×插槽也能够满足USB3.0的传输要求,可见早期设备的实际传输能力和理论值还是有一定差距。

扩展卡的芯片为NEC的D720200F1,这正是2009年9月NEC推出的首款USB3.0主控芯片,采用xHCI总线控制。在英特尔和AMD没有推出原生主控芯片之前,这也是目前通用性最好的第三方芯片。其封装面积为10mm×10mm,最大耗电量为1W。

扩展卡的两个USB3.0接口。但可惜的是,接口旁边的两个指示灯只能在机箱背面才能看到。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接口的内表面有了明显变化。

附送的USB3.0线缆,比普通USB2.0线缆要粗,公头在外型上和普通普通USB2.0接头没有太大差别,母头的外形不仅现下通用的小口差别很大,与之前放出的接头也并不相同,倒有点像SATA的接口设计。推断一边是供电口,另一边是数据口。

从线缆的接口差异,我们也能看到目前USB3.0无法快速普及的一些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接口标准不统一的缘故。而且目前除了主板厂商之外,各家移动设备存储器厂商支持的标准都有不同,而英特尔迟迟不出来“一统江湖”,这也让诸多制造商在成本和规格的压力面前不敢过分投入。

两倍是底限,常规测试表现

我们采用了i5处理器+P55主板的高端配置组成测试平台,测试系统为Windows 7。鉴于目前并没有针对USB3.0的测试软件,因此适用于USB2.0的常规测试应用在My Book 3.0上,和传统外置硬盘相比可比性更好。所用软件为HD Tach、HD Tune Pro和Atto Disk Benchmark。

在HD Tach 3.0.4.0测试过程中,My Book 3.0的平均读取速度达到惊人的75.9MB/s;突发读取速度则并没有太大差别,为77.1MB/s,相比USB2.0移动硬盘30MB/s的平均速度,已经是惊人的飞跃。而且USB3.0保持了一贯的优点——读取曲线波动不大,CPU占用率也仅有1%。

在ATTO Disk Benchmark的测试中,My Book 3.0的写入速度在8kB文件块时就已经超过40MB/s,。读取速度在16kB文件块时超过了50MB/s,最终成绩为写入78.72MB/s、读取76.47MB/s,从综合表现来看,已经十分接近7200转硬盘在台式机内的传输速度。

我们用HD Tune v3.50进行了读取测试。My Book 3.0的存取时间为16.1ms;最低传输率44.5MB/s,最高传输率66.3MB/s,平均传输率65.2MB/s,除了最低传输率外,也基本保持在与USB2.0硬盘两倍的差距。

在文件基准测试项目中,HD Tune v3.50下的读取和写入成绩与读取测试有较明显的差别,基本都在70MB/s以上。软件的差异对My Book 3.0的成绩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测试成绩依然是有说服力的。

 

通过常规测试,我们已经对USB3.0强大的传输能力有所了解。从软件成绩看,USB3.0和2.0之间基本保持了两倍的差距。鉴于目前第三方主控芯片的技术成熟度,以及未来可能对其作出的优化,这一成绩依然存在可以提升的巨大空间。

实际传输测试

实际传输测试我们使用了Fastcopy,拷贝容量为8957MB的720P高清影片《2012》。普通USB2.0接口移动硬盘的成绩为308.55秒,传输速率为29.03MB/s,10GB以下的单个文件的传输时间,目前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一旦高清片源全面推广,单个25GB甚至是50GB的文件会让等待时间变得冗长。这也是USB2.0已经落伍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USB3.0接口下,传输时间大为缩短——不到2分钟!传输速率为78.30MB/s。这是不折不扣的实际应用表现,而且远远没有达到极限。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实用可达到的USB3.0传输速率为130MB/s最高,这意味着传统移动硬盘采用的5400转产品反而成为了传输瓶颈。

毋庸置疑,应用了USB3.0接口的My Book 3.0成绩斐然。新接口引发的性能提升,让移动存储设备的优势真正从应用层面上得到释放,这必然会引发移动存储技术的再次升级——长远来看,能够完全与USB3.0接口匹配的硬盘产品,非SSD莫属。而机械硬盘在目前的传输速率下,性能是匹配的。考虑到7200转2.5英寸硬盘的容量和性能还有提升空间,因此便携存储设备的两极分化趋势不会改变,但接口会最终统一。

总结

WD My Book 3.0移动硬盘无疑是闪亮的明星,它的性能超过了目前普通的USB2.0移动硬盘两倍还多,采用的接口标准,同时代表了今后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方向。随着内置USB3.0芯片的主板越来越多,扩展卡将最终消失,移动硬盘的成本也得以下降,这样有利于新型移动存储设备的推广。

USB3.0的实用意义还在于,如果内置离线下载软件,那么桌面移动硬盘完全可以适应未来宽带网的下载需要,在承担NAS功用的同时,兼顾多任务P2P下载,其传输性能将不再受到多任务处理的影响。或者进一步说,基于目前Windows 7具有强大的驱动程序库,对各种软硬件的良好兼容性,外围设备甚至可以内建系统,而家用台式机和笔记本可以发展成真正的“无盘工作设备”。

对于产品自身而言,WD My Book 3.0移动硬盘也存在着几分缺憾。那就是没有内置PSP下载功能,没有数据同步更新软件或者回滚功能,也没有任何可以脱机调用的第三方播放软件。这让新型接口不能脱离PC单独存在,暂时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产品的附加值因此而降低,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同时让人有些费解的是,WD选择了桌面级移动产品而不是便携级产品进行USB3.0的开发尝试,是否USB3.0在独立供电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上疑问,让更愿意使用便携移动硬盘的用户更加期待后面的产品。

 

当然,目前USB3.0接口的产品并未有配套的软件出现,我们将持续关注WD的后续产品以及可能做出的相应升级和改进。就WD本身来说,面对USB3.0所走出的这一步,是值得肯定的。150MB/s的时代,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1.新接口性能惊人

2.散热效果好

3.做工精细

1.未内置任何软件

2.不利于携带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