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的构造之手感的奥秘

互联网 | 编辑: 毛晨达 2010-03-29 00:00:00转载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购买键盘,手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当然,价格是另一个重点)。不过,手感这样的条件虽然重要,但很遗憾的是,手感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情,很难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评定这是好的手感,那是不好的手感。所以,你觉得好,我觉得不一定好;我觉得好,你又可能非常嫌,这种事情常常会发生。

因此,在购买键盘,将手感列为重要的条件时,通常就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上网看看别人对于这把键盘的评价;若找不到心中想要的,可能说个预算,请大家推荐一下。另一种就是找到这把键盘,亲自试试看。

虽然键盘手感是个很主观的感受,但个人也曾为手感这样的事情,想要做个分类。虽然没办法真正做到百分之百,依照描述就可以想象到手感是如何,但如果抓几个大项,并且将描述尽量具体一些,让买的人在下手之前有个想象,个人认为是可能做得到的。不过这件事情我没有贯彻去做,半途而废了Orz。将来找个适当的机会,再把个人所想的完成下去。言归正传,即便是手感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但因为手感毕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还是有厂商找出办法,来形容描述手感。像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过桌上型剪刀脚键盘有走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厂商强调与笔电键盘使用经验一模一样,就是利用曾经用过笔电或是针对笔电使用者的感官经验来进行说明(同时也会说明,剪刀脚因为结构的关系,即便是按压到按键的边边角角,也依然能够很顺利下压一类的手感)。另一个则是加高按键下压的距离,按键行程较长的剪刀脚键盘,在现今的笔电上没有出现。所以这是再加上利用你曾用过传统薄膜的经验,告诉你较长的按键行程,再加上笔电键盘的使用经验,形成一个新的手感感受。

不过,以上的方式,厂商花了这么多的力气来描述,仍然是主观的角度,只是说诉求使用族群之前就有的经验,比单纯说明手感来得更有说服力就是。

不过对于手感的描述,厂商仍然还是有客观的数据可以参考,就是利用所谓的「按键行程图」来说明。至于什么是按键行程呢,相信看完以下的概念图以及个人的说明,应该就可以理解了。

现今绝大多数的键盘,按键行程大概都是如上图的呈现,包括笔电键盘、桌上型剪刀脚、传统薄膜等等,主要是采用硅胶帽的按键所画出的图形(哭哭,用小画家画的,手抖得厉害,不过讲概念还堪用啦),大约就是会这样子。

在说明之前,个人提一下上面手绘抖抖图所标示的东西:

「零」为原点,「一」是在黑线最高处,「二」是在黑线最低处,「三」是在蓝线最低处,「四」是在蓝线最高处,「五」则是黑线与蓝线交会处,「A」则是指从原点至黑线(蓝线)的距离。关于底下的说明,你可以拿起你的手指放在按键上想象一下,这样会比较具体。

此外,黑线的部分是下压力量,而蓝线的部分则是回弹力道。

这概念图,所要表达的,其实很单纯,就是一个按键下去之后再上来,一个周期的动作。底下是这样动作的状态说明:

甲‧在键盘整个未受力的状态,是在左下角原点「零」。当按键开始受力,随着下压力量的增加,下压距离也随之增加(线往右上跑)。

乙‧当力量到达「一」这个地方时,力量达到最大,这是按键中的硅胶帽斜壁不弯曲所能承受最大的力量,过了之后,硅胶帽斜壁就会弯曲,此时除了按键会急速下移外,这个时候所需的下压力量也会减少。

丙‧急速下移以及减少下压力量这样的状况,会一直持续到触底那一瞬间,也就是在「二」之处。就实际的状况而言,此时我们正藉由按键,通过按压机制,将硅胶帽下压至薄膜,触发了讯号。

‧我们把由原点「零」至「二」之处的距离,也就是「A」这段,称为之按键「行程」。

‧在触底之后,若继续施加力量,下压力量会急速增加,但仍然会增加一点距离,主要是因为压缩硅胶帽所致。到「五」之处,力量无限大,距离也几乎不会增加。

‧接下来请看蓝线的部分,蓝线为回弹力量,所以请逆回来看,从「五」处开始看起。当下压力道松开之后(你可以想象你把手的力量释放出来),会释出原先被压制的硅胶帽力量。一直到「三」之处,正是硅胶帽与底下薄膜接触的地方。

‧从「三」之后,反弹力道变大,至硅胶帽斜壁回复到没有弯曲中的过程,会经历反弹力道的最高值,为「四」之处。

‧过了「四」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反弹力,一直回归到「零」之处。

以上就是下压一个按键至回复的状况。也是键盘目前谈到手感,能够用客观数据的唯一方式。那怎样才能算是有好的手感呢?主要是看「一」和「二」的比值,还有这个波形是不是漂亮,以及各按键所呈现的图形差异大不大。

既然主要是谈到硅胶帽,那么也应该提一下硅胶帽的样子。我想读者多夕少少都有看过,就算没有自己拆开看,其实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比如上图,就是笔电键帽拆开后,底下的硅胶帽。

当然,上面的可能看不清楚,所以我自己又找了某把桌上型键盘的硅胶帽,这样应该就很明确了。

我想对半切,弄个剖面图会更清晰。

下压后,硅胶帽所呈现的挤压状况。如果觉得上面概念图抽象的朋友,希望通过具体硅胶帽的图片,能够带给大家更清楚的概念。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