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市场火爆 OLED的前景扑朔迷离

互联网 | 编辑: 吴从先 2010-04-01 15:00:00转载

一部3D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全面带动了3D电视普及热潮,其震撼的临场感画面,不仅使众多彩电厂商都纷纷加入到了其中,而且更是被大众称为是未来平板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而与3D电视相比,之前一度备受关注的OLED电视,随着前不久索尼暂停OLED电视在日本的销售与生产,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我们都知道,OLED电视与市面上所售的平板电视相比,具备很多平板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OLED机身可以做的更轻薄。OLED的响应时间是LCD的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除此之外,OLED还具有更耐低温(最低到-40摄氏度)、发光效率更高,能耗低,甚至可以实现弯曲的效果。不过这些优势,也并未给OLED市场带来多大的影响力。

据报道,索尼停产OLED的理由是,2009年4月起日本实施了《青少年网络法规》,这是一部为了使青少年能够拥有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而专门制订的法律,里面规定从2010年4月开始日本国内所有电视产品都要设置有害网站过滤系统,而索尼的OLED电视暂时无法提供该项过滤功能。

据pjtime.com了解,索尼在2007年12月发售的型号为XEL-1的OLED电视,是全球第一款实现商品化的OLED电视产品,采用11英寸屏幕,分辨率为960×540,屏幕最薄处的厚度只有3mm,上市价格达到2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000元)。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除了索尼的OLED电视暂时无法提供该项过滤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价格过于昂贵。一款11英寸的电视售价就高达15000元人民币,而一款52英寸的高端液晶电视售价才万元左右,价格悬殊如此之大,也成为了OLED电视难以普及的一大重要因素。

不过,很对厂商也认为,成本会随着其产品的普及而下调。日前Samsung与LG就宣示要加码布局中大尺寸OLED市场,并分别将于2011年和2010年5月推出OLED电视。

另外据了解,Samsung、LG可支配的研发资源较多,除上游材料之外,其他供应链环节均可自行发展,因此两大面板厂商投入中大尺寸OLED市场的积极度,将可为观察OLED电视能否达成商品化的一大指标。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