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谁抓狂 五大最恼人硬件问题剖析

互联网 | 编辑: 吴俊杰 2010-04-06 08:00:00原创 返回原文
  

谁用谁抓狂 硬件问题最恼人

在心性越来越浮躁的今天,相信很多用户已经忘记了DIY的初衷是什么。DIY的全称是“Do It Yourself”,实际上DIY最强调的是个性,DIY用户最需注重的是彰显自我,几乎每一款DIY机型都具备不同的特色——这才是DIY,不过目前DIY用户显然已经误解了DIY的真正内涵,他们更多的是注重DIY的廉价。

一旦陷入只追求廉价的怪圈,用户往往就会遇到令人抓狂各种问题:使用寿命、瓶颈效应、硬件兼容性……千奇百怪的问题直如附骨之蛆一般令人郁闷之极,而在这里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我们在实际中以及在论坛中所遇到的一些硬件问题,希望众位DIY用户能够避免或者能在未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在本文中,我们将说说山寨问题、聊聊瓶颈效应、谈谈硬件的物理兼容性问题、揭露一些劣质原件的辨认、再谈论一下同样令人抓狂的电脑故障问题。

 

又见山寨 便宜很难有好货

“山寨”已经称得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硬件问题之一了,俗话说的好——“最好的品牌 也怕山寨”,这充分道明了大品牌对于“山寨”的深恶痛绝。山寨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同时让正规品牌的产品受到一些不明不白的冲击,正可谓是黑白两道都恨之入骨。偏偏不少无良经销商还就爱上了山寨,无它,唯利润尔。

硬件的山寨和手机山寨有些许不同,手机的山寨完全就是照搬名牌(Apple、Nokia、Moto都被山寨害苦了),而硬件山寨则巧立名目,用相似包装和相似品牌名来欺骗大众,不信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技嘉?影驰?Lanparty?捷波?

三星?七星?

怎么Intel和AMD都能支持?

上面三个例子令人哭笑不得:第一张图片里的主板名称显然是技嘉和捷波的合体,而主板包装也模仿了影驰显卡的包装,更是有点DFI Lanparty系列的影子;第二张图片则更夸张,你说山寨就山寨吧,为什么还起这么没有创意的名字呢;第三章图片还好,品牌名称倒也有点创意,但包装盒上明明白白地印着AMD和Intel的Logo,这又不是十年前了,怎么Intel和AMD两家的处理器都能支持呢,难道现在山寨厂商的技术实力已经超越了正规品牌?

◎解决办法:不理会山寨品牌,认准正规品牌购买。

花钱没买到性能 烦人的瓶颈效应

瓶颈就是说的瓶子的脖子的意思,你的瓶子的口很大、容量也很大,但是瓶子脖子太细,这样装水的速度就会很慢——在硬件上,瓶颈就是制约你电脑性能的因素。比如我们用了最好的主板搭配上了最强的显卡和频率高达2000MHz、4GB容量的内存却使用了一颗主频只有1GHz的CPU,那么很明显CPU就是你电脑的瓶颈了。

一台计算机的瓶颈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内存、CPU、显卡、主板乃至硬盘都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瓶颈。有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往往是最被忽略的地方,现阶段内存只要容量足够就不太可能会成为瓶颈,而硬盘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瓶颈的硬件,我们先来看一组测试数据。

◎三通道vs双通道 内存不存在瓶颈

P55+i7 860的PCMark总分:5891/内存得分:5389

X58+i7 920的PCMark成绩:5901/内存得分:5509

我们提炼出内存的得分之后发现P55和X58之间的差距的确微乎其微(P55内存得分为5389,X58内存得分为5509,两者相差120分),这一点点微弱的差距在实际的使用中完全体会不到。由于PCMark Vantage的测试项目完全是模拟了人们平时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应用情况,所以换句话说:双通道和三通道内存模组在实际使用中的差距并不明显。我们继续看下一组测试,在下一组测试中我们尝试用单块硬盘和两块硬盘的Raid 0进行对比。

◎单块硬盘vs Raid-0 硬盘才是真瓶颈

普通单块硬盘的测试数据

Raid 0模式下的硬盘测试数据

P55+i5 750+Raid 0的PCMark总分:7825

不组建Raid 0,我们在P55+i7 860和X58+i7 920的平台上分别得到了5891和5901的总分,而在组建了Raid 0的P55+i5 750的平台上我们却得到了7825的总分,这足以说明所有的数据交换性能都被硬盘死死卡住。综合以上测试表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内存性能对体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磁盘效能却是造成用户体验差别的关键所在。

◎解决办法:尽量平衡所购置电脑的各部件预算,让每一个硬件都发挥最大效能。

 

买了装不上 烦人的物理兼容问题

内存插座的扣具和长显卡之间有冲突、过长的显卡挡住了SATA接口……这些都是物理兼容性方面的问题。我们购置了主板、内存、显卡等等所有的硬件之后却在组装他们的时候遇到物理兼容性问题,而且还是无法用智慧解决的,这个时候恐怕再乐观的用户也会大皱眉头。下面我们先看几个设计实例:

接口是有了 但是却专门设计了一颗电容来挡住它……

要是买了过长的显卡就等着哭吧

真是触目惊心,如果我们买到了Mini PCI-E设备却不幸遇到了图一中的问题就只能大呼倒霉了;而如果用户买了一块GTX 250或者更高型号的显卡,就会遇到如图二中的情况——SATA硬盘接口无法接上,试问用户又会如何望板兴叹呢?好在某些厂商也帮用户解决了一些物理兼容性的问题,类似接口的冲突在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倒不多见。

折边式的SATA接口能有效规避物理兼容性问题

◎解决办法:观察好你的硬件,确保没有任何潜在的物理兼容性问题。

 

触目惊心 劣质元件害人不浅

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劣质元件的危害度绝对不为过。就如同我们此前所说的瓶颈效应一样,劣质元件就是一款硬件上最大的瓶颈,往往一整块主板或者一整块显卡会因为一颗小小的劣质元件而完全损坏,最严重的还可能危害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千万不能小看你硬件上的那些小小的元件。

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会听到自己的电脑内部在“嗞嗞”地响,这样的声音听一小会儿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听的时间长了就会让人产生不适甚至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我们的电脑之所以会产生噪音,大致可归纳成下列几项:

1. 电容效应噪音模式 ,因材料的介电特性 (负虚数轴度之电容) 所引生额机械谐振现象。

2. 电感效应噪音模式 ,因材料的抗流特性 (正虚数轴度之电抗) 所引生的机械谐振现象。(根据马克斯威尔定理,时变电通,将引生旋量磁场)

3. 磁致伸缩效应噪音模式  ,材料因应磁场所产生在不同轴向不平衡的非线性伸缩所引生的机械谐振现象。

4. 电晕效应噪音模式 ,材料因绝缘不良所产生局部放电  ,而引发空腔谐振现象。

以上的四种噪音因素中有两种都和电感电容产生了联系,而劣质的电感和电容也正是产生这种高频低频噪音的罪魁祸首,下面我们看看两组不同的实例,其中电感是正面实例,而电容则是反面实例:

正面实例:全封闭式电感

反面实例:爆浆的液态电解电容

简单一些来描述:封闭式电感能够有效避免高频噪音的产生,同时也避免了铜线和空气的接触而产生氧化效应发生,这不仅保证了降噪、还避免了高温加速氧化而造成的元件老化现象;目前大部分板卡产品都采用了固态电容作元件,这一做法正是为了避免液态电解电容最易发生的漏液和爆浆现象,而漏液和爆浆的电容则会引发硬件的不稳定。

◎解决办法:认准大品牌,看清楚电感和电容等元件。

 

最常见的烦恼 故障无法解决

电脑本身属于精密仪器的一种,而通常的规律则是越精密的仪器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只要是电脑用户就无法避免故障的发生,故障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故障之后用户根本无法解决。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故障,不同的故障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最坏的解决办法是送回经销商或厂商进行调换或返修,而这往往又会耽误我们原本的工作,所以能自己解决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会选择送修或调换。

电脑的故障往往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根本开不了机;二是开机了但是运行不稳定。如果开机出现报警声(一般来说电脑机箱或者主板上都会有Debug蜂鸣器),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报警的声音进行判定。如果是AWARD BIOS版本,那么这些声音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短 系统正常
  2短 常规错误——重置BIOS即可解决
  1长1短 内存或主板出错
  1长2短 显卡错误——换一块显卡或者重新插拔显卡
  1长3短 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键盘是否插好
  1长9短 BIOS损坏——重置BIOS或者用主板自带光盘尝试修复
  不断地响(长声) 内存插不稳定或损坏——重新插拔内存、用橡皮擦掉内存金手指上的锈迹

如果用以上的方法还无法解决电脑开机问题的话,那么送修或调换就是最佳办法了。当然,还有运行不稳定的情况,这时你需要判断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操作系统本身的不稳定和不兼容会导致电脑使用出现问题,而如果更换了操作系统之后还是出现不稳定的话则要检查是不是硬件方面的问题了,比如电容是否漏液和爆浆、板卡上的芯片是否出现问题甚至烧毁等等。

◎解决办法:尽量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品牌或经销商

写在最后:我们的这篇文章其实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更为稀奇古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非大众化的同时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如果用户认真阅读了本文并按照我们给出的一些建议来购置硬件,往往就能避免绝大多数问题的发生,最后还是希望本文能给读者和用户带来一些有利的指引,我们会在之后推出更多类似的文章。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