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日子,西部大漠一声巨响,蘑菇云升腾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成功的背后凝聚了我国无数科学精英的心血和汗水。时至今日,核能力依然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乃至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高性能计算则是其背后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
2006年4月,在引进了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往用一个月才能处理完的核物理试验数据,现在2~3个小时就可以处理完成,而这个核实验的背后还有着另外一个“核”话题,该高性能机群的32个计算节点全部采用了双核技术。
前沿应用引发前沿需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现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在科学研究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国防重点型号工程研究等方面显示出强劲的实力,其中直升机技术、无人驾驶飞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15个研究方向居国内领先水平,而众多致力世界前沿的科研项目也对于计算中心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可管理性以及可扩展性四大方面有着很高的需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格系统)的建立需要利用网格技术实现大规模科学数据集的协作虚拟化,实现高要求数据分析所进行的分布式计算(共享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网格将在科学计算、信息集成领域一展身手,提高南航的科学试验计算能力,是典型的高性能计算应用,需要大规模HPC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中心主任袁家斌表示,对于计算中心的系统,必须在先进性、稳定性、可管理性以及可扩展性四大方面达到很高的需求。针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提出的各项需求,曙光公司做出了全面且极具指导性的回应,并且积极指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何构建高性能服务器机群,解决服务器处理能力不足、计算规模小的问题。
双核“金刚”落户南航
对应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际需要,曙光公司提出了采用基于机群架构的设计思想,选用最新的曙光TC4000L系统。曙光4000L是基于Linux的超级服务器系统,也是当前国内最大的IDC数据处理主机,存储与处理能力均十分强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该系统最大可“在线”扩展到80个机柜,1300个CPU,每秒6.75万亿次峰值速度,4000GB内存,600TB存储,1200A最大电流,160千瓦最大功耗的海量处理系统,极大程度满足了学校的计算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