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消费DC与拍照手机的交叉渗透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10-04-07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拍照手机是消费DC的大敌

曾经一位资深的行业编辑有过这样的感叹:未来手机可能将取代一切掌上数码设备。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随着手机的日益发展,其已经兼具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比如拿2010年新发售的一款2000~3000元之间的主流手机与5~6年前的手机相比,其发生的变化简直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手机变得越来越“智能”,他不仅可以打电话,还能上网,能拍照,能听音乐。而且必须看到,手机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停止,和其他掌上数码设备相比,手机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将其他设备的功能纳入到自己小小的机身之中。

对消费者来说,在经历了数码设备的多样化时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的希望能有一部集大成之设备成为自己的首选,好使自己出门时不至于为究竟该选择带哪些设备而苦恼。同时,由于设备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很多使用上的问题,比如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以及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等等。于是各大厂商的各类产品就走上了功能交叉渗透的这条道路,而产品的大同化趋势也就由此展开了。

不过在这中间,手机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具备“通话”这一根本性的“刚性”功能。

所谓“刚性”功能当然就是那些你不得不使用的功能,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优先考虑自己最基本的需求,而除此之外的功能则自然会被认为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有,自然很好,没有,也不影响生活”。

而在消费者对“刚性”功能的依赖下会产生主观上的产品甄别意识,例如手机加上拍照功能后就称为“拍照手机”,却不曾听闻数码相机加上通话功能后被称为“通话相机”,这均是取决于消费者普遍的对产品理念的接受上产生的名称和产品设计由来。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非刚性”功能产品的生产厂商只能拼命的提高自家产品的功能以期拉开同“刚性”功能产品的同类功能之间的性能差距。就目前来说拍照手机仍然无法在成像质量上与主流的消费DC平起平坐,因此对拍照有一定需求的用户仍然不得不选择一款数码相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问题是,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吗?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