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笔记本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互联网 | 编辑: 2003-10-24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笔记本电脑业在2003年以令业界惊叹的速度完成了台式电脑用了2-3年时间才走完的路,使曾经一向被冠以商务象征的笔记本电脑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迅速摘掉高贵的顶冠,并快马加鞭地向大众市场进军。

2003笔记本技术回顾(一)

笔记本电脑业在2003年以令业界惊叹的速度完成了台式电脑用了2-3年时间才走完的路,使曾经一向被冠以商务象征的笔记本电脑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迅速摘掉高贵的顶冠,并快马加鞭地向大众市场进军。虽然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整体占有率依旧还不高,但毋庸置疑的是,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了多数电脑购买者的首选目标,尤其是在校大学生。

而大量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刺激了笔记本电脑相关硬件厂商紧锣密鼓地更新着它们的产品,不仅频繁地将现有的硬件提升到一个又一个的新层次,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出更新的技术和产品,使笔记本不仅在性能上突破以往,同时也使如此小面积的笔记本电脑上能够自身实现的功能越来越丰富。

OK,接下来让我们翻开备忘录,一起来回顾2003年在笔记本电脑身上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回顾一:迅驰来袭,演绎完美风暴

回想去年和今年年初我们还在感叹着轻薄与性能不可兼得的遗憾,而随后不久英特尔神话便再次发挥魔力,3月12日Centrino(迅驰)的发布给一向平静的笔记本电脑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由于广告的效应,很多人很自然的认为Centrino就是Intel的最新一代处理器,其实Centrino是Intel首次针对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平台来整体命名。一个完整的Centrino平台应该包括Pentium-M处理器,855系列芯片组和Intel Pro/Wireless2100 Mini-PCI无线网卡组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组件,就不可以称为Centrino。

Intel同时又已经创造了另一个First,从Mobile Pentium II到Pentium 4-M,移动处理器都是在已经存在的桌面处理器基础上通过降低核心电压,并加入节能设计得来的再生产品。而Pentium-M处理器是Intel历史上第一代脱离了桌面处理器而单独研发的移动处理器,在桌面处理器产品线上还无法找到同Pentium-M相对应的产品。同时Pentium M也彻底击破了Intel处理器主频-性能决定论的长期稳固地位。
Pentium-M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让Pentium 3-M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与Pentium 4-M分摊着整个主流移动市场。拥有1M二级缓存、低功耗等多项更新设计的Pentium M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轻薄便携机型的办公性能、大幅度的提高了电池使用时间以及使高性能全内置和光软互换机型有可能做得更轻薄,并且借助迅驰平台使无线局域网接入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必备能力。

说到了Intel,就不能不提它的竞争对手AMD,在台式机市场占得上半壁江山的AMD在移动领域并无多大亮色,即便如此AMD还是在今年发布了Athlon XP-M处理器。借助从桌面Athlon XP继承的QuantiSpeed构架使其的执行效能同样具备和高主频Pentium 4-M打拼的能力,但是AMD却忽略了其CPU将被应用于对功耗要求很苛刻的移动平台中,因此即便有PowerNow!技术撑腰,AMD处理器高热量、高功耗的问题还是被继承了下来。外加上缺乏强大芯片组的支持,Athlon XP-M平台的整机性能被拖了很大的后腿。因此,要想和移动霸主Intel的正面交战中取胜的话还尚需时日。

回顾二:甩开大辫子的烦恼

今年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多和“无线”二字脱不开干系,手机要上网,笔记本电脑要无线……正如Intel Centrino的广告词“放飞自由,精彩无线”一样,多数人已经打算要和那一根根乱七八糟的网线Say Good Bye了。

业内有人将2003年称为无线年,今年无线网络也的确表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早在去年年初无线网络的相关设备出现在了电子市场上时候,由于设备投入过高,问津的人自然不多。而在2003年,无线网络的概念借助迅驰风暴也一下子变得广为熟知起来,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无线网络,而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在体验这不需要借助网线即可实现的上网方式。

初期硬件资金投入过大是无线网络在今年依旧没有完全解决的一大问题,GPRS广域无线网络要求用户必须至少拥有一部GPRS手机或者一张GPRS PC卡,无论哪一个都要消耗千元以上的投资,外加上每个月交给移动公司的网络流量费将是不小的一笔投资;而IEEE802.11b局域无线网设备价格相比半年前虽已经降低了不少,但是家庭组建网络环境必须具备的无线网卡和无线AP最低投资也要700-800元(迅驰机型已经标配无线网卡,AP需要用户自行购置),好在这种无线方式的网络使用费仅仅是宽带费用而已。

无线网络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速度和热点问题,虽然借助手机网络的GPRS可在任何一个能接收到手机信号的地方实现无线上网,但是其速度平均仅相当于56Kbps Modem,如此的龟速也只能满足一下文字的交流了;而高速的IEEE802.11b则必须要借助无线信号发射机的信号才能接入网络,无线发射机的布点现在还很稀缺,家庭小型办公用户可以借助AP,而公共场所目前只有飞机场,咖啡厅等地才有相关服务提供。
但无论怎样,剪掉了辫子的束缚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谁说不是呢?!

2003笔记本技术回顾(二)

回顾三:面子既大还要宽

2003另一个亮丽风景线莫过于宽屏LCD在笔记本电脑中的应用,以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只是向大、高分辨率规格、高亮度等指标发展,但都未跳出过常规4:3长宽比例的圈子

而从2002年底开始由于第五代TFT生产线技术的成熟导致生产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厂商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来提供宽屏面板,因此使用15.2(15:10),15.4(16:10)和15.7(5:4)等几种规格的宽屏LCD的笔记本电脑逐渐的走进市场中来。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符合人眼视觉的黄金比例,宽屏LCD画面看起来给人视野开阔的感觉、大大提高了观赏的舒适度。经常看影碟的朋友一定都知晓我们现在使用常规比例的显示屏在播放DVD视频时屏幕上下都会各自出现两个黑条,这是因为现在的DVD影片拍摄都已遵循16:9的规格,而将来流行新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系统也将要采用16:10的规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宽屏笔记本也更加适合未来多媒体视频流的播放;再者从显示效率来说宽屏LCD也会更优于常规尺寸屏幕,因为你可以在一屏范围内放置更多的显示内容,这样将更便于展示商业设计方案和阅读商业报表。

回顾四:空间稳步增长,速度有待提升

在这一年里,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容量完成了从40G到80G的跨越,并在年终时刻将主流容量定位为40G。虽说和台式机动则上百G的容量还是相差甚远,但是对于移动存储也基本已经可以满足需求。而在速度上可以说才是笔记本电脑硬盘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2003年,4200转硬盘依旧占据主流位置,5400转硬盘也已经进入主流应用,但仍旧盘踞在高端产品中。在这一年我们终于有幸见到日立发布采用微尘技术的Travelstar 7K60 60G容量的7200转硬盘,这毕竟给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带来质的飞跃,目前香港市场零售价格再2600港币的左右,因此相信进入主流领域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这已经在说明了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的性能差距将越来越小。

回顾五:SDRAM淡出,DDR成主导

由于Pentium 4-M和Pentium M等后续机型都无法再继续使用SDRAM内存,因此从Pentium 2时代一直使用到今天的SDRAM内存也在2003年便随着Pentium 3-M的终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SDRAM的退出,让DDR266(PC2100)内存在一段时间称为了笔记本电脑内存市场的主导,因此零售配件市场上SDRAM内存价格高于DDR内存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此时便有很多人开始大发抱怨为什么400Mhz总线的处理器要和266Mhz的内存作搭档?让人值得小有庆幸的是,DDR333(PC2700)规格的DDR内存在2003年底终于来到了我们眼前,虽然还是无法做到和400Mhz总线处理器的绝对匹配,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速度的接近。

2003笔记本技术回顾(三)

回顾六:CDROM已难觅,DVD&COMBO分摊市场

在2003年,CDROM已沦落为万元机型的配角,甚至有的万元机型也已经舍弃CDROM而改投DVDROM。在主流机型市场,则已经都是DVDROM和COMBO的天下。而与台式机市场遥相呼应的是,DVDRW也开始出现在一些日韩厂商的高端机型上,SONY的GRT30CP上就装备了DVD刻录机,谁说笔记本的性能一定比台式机差了,现在装备DVDRW的台式机也没有多少。

在2003年,笔记本电脑光驱的另一大出新便是9.5mm slim combo的问世,相对老式12.5mm笔记本电脑光驱,silm combo更薄更轻,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器厚度从而使产品可以更轻薄,例如IBM ThinkPad T30 到T40的转变;另外也使便携机型装备内置光驱成为可能,例如Samsung X10。不过轻薄的后果依旧引出的是性能问题,多数用户都反映slim combo的读盘性能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并且震动也比较大,呵呵,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个有恒的理论。

回顾七:亚型笔记本电脑重出江湖

既然各大厂商都在力推无线事业,所以和无线相关的产品也在今年纷纷出炉,迅驰笔记本电脑,SmartPhone,XDA等等……而在这次无线大战中,曾经是多么熟悉的亚型笔记本电脑(多指屏幕尺寸小于12.1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10寸机型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美地区由于人的体形都比较大,12寸的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小。所以推出这种机型的多为日本厂商,例如SONY,TOSHIBA和FUJITSU,均有10寸带光驱的机型出现。

FUJITSU P5010

亚型笔记本电脑曾一度因为过分追求轻小而使性能过弱,导致定位群体比较单一,所以即便是厂商方面对其也一直是保持低调的宣传。但现在随着硬件指标的提升,再加上在无线的强大势头,能够提供良好移动性和一定性能的亚型笔记本电脑有什么理由再保持沉默下去呢?

回顾八:显卡,要节能要性能!

今年另用本一族高兴的事情自然是移动版显示芯片也可以和台式机显卡市场做到了尽可能的同步,这也就意味着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性能将越来越强。

Intel 855系列芯片组为轻薄便携机带来了最新的Intel Extreme 3D集成显卡,在一定程度将轻薄便携机型的3D性能带入一个新的阶层。而在高端机型中,ATI Mobility Radeon 9000/9200,nVidia Geforce 4200Go/FX5200Go同等级别的显卡已经随处可见。不过2003年移动显示芯片依旧是DirectX 8.1级别的天下,而DirectX 9看来要等明年ATI Mobility Radeon 9600和nVidia Geforce FX5600Go进入主流应用市场才能实现了。

当然让很多人担心的高性能=高耗能的问题在厂商的节能技术处理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比如ATI的PowerPlay及nVidia的PowerMizer节能解决方案,使显卡在性能指标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热功耗却不会如以往一样大幅度地随之飙升。

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硬件发展和销量都印证了笔记本电脑的大众化普及速度相比之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性能越来越好,重量也相对更小,大家最关心的价格也是越来越低。于是乎,笔者都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年还有多少人会去选择台式电脑”? 这个问题嘛……2004年就知道喽!

展望2004年笔记本技术发展(一)

这转眼就是2004年了,我们发现笔记本电脑在2003年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因此一些人不得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笔记本电脑真的有必要如此的快速发展么?

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还是首先来对2004年的笔记本电脑的状况进行一个大概的预览。

CPU

Intel的第二代Pentium M——Dothan处理器将会在2004年初面世,同Banias相比,Dothan具有更高的主频,并采用最新的0.09微米制造工艺,还将有可能具备2M的二级缓存,因此Dothan在性能上将大大超过Banias,一改第一代Pentium M仍然被认为是办公型处理器的尴尬局面。不过由于和Dothan搭配的Alviso新型芯片组暂时不会和Dothan同期抵达,所以在2004年上半年,还是由Intel 855系列芯片组作为Dothan的搭档,将Centrino的事业进行到底。在2004年下半年Alviso上马之后,新的Sonoma平台也应运而生。预计Sonoma平台将支援IEEE802.11a/b/g无线局域网标准及各种业界标准安全方案。

2004年我们将不会再看到厂商发布新的Pentium4-M机型,在高性能产品线上取而代之的是支援533Mhz总线的Mobile Pentium 4处理器,该处理器将具备更高的主频及性能,同时Intel宣称将在其中加入早已在桌面Pentium 4种使用的超线程技术,不过由于不支持SpeedStep节能技术,预计Mobile Pentium 4将成为对移动性要求并不高的台式替代型笔记本电脑的选择。

而AMD在2004年终于可以跑在了Intel的前面,AMD宣称2004年将发布第一块支持64位元的移动处理器Athlon 64-M,它的推出结束了32位处理器占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历史,将笔记比电脑的运算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悉初期发布的Athlon 64-M 3300+将采用Socket754接口,集成1MB二级缓存,工作频率2GHz,性能将超越Intel 3.06GHz桌面P4处理器,并且在节电技术方面也有所改善。不过还是奉劝AMD应该首先解决一下它的热功耗和芯片组性能问题,毕竟性能对于笔记本电脑并不是绝顶重要的。

无线

IEEE在2003年8月公布了最新的IEEE802.11g无线局域网标准,2004年底Somoda平台也将把IEEE802.11g标准纳入其中,在2004年相信更多的人会开始选择支持IEEE802.11g的无线网卡。相比IEEE802.11b,IEEE802.11g拥有最高54Mbps的高速网络带宽,解决了IEEE802.11b最高仅仅为11Mbps的带宽瓶颈,并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无线局域网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过目前在国内无线尚属新鲜玩意,外加上家庭宽带网络的接入速度等问题,IEEE802.11b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很大的市场。

硬盘

实际上我们在2003年底就已经看到7200转硬盘的问世。在2004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主流机型配备5400转硬盘,存储玉容量也会越来越大;而4200转硬盘依旧会稳坐大容量市场,但5400转硬盘必将把高端宝座让位于7200转硬盘。当作为笔记本电脑最大速度瓶颈的硬盘解决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性能差距将会越来越小。

展望2004年笔记本技术发展(二)

内存

自然不用多说,DDR333(PC2700)规格的DDR内存必将成为2004年笔记本电脑内存的主导,谁都希望速度更快一点不是~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笔记本电脑硬件规格与台式电脑的差距,DDR400(PC3200)规格的内存必定会快马赶来。

显示卡

在一段时间内,DirectX 8.1级别的显示芯片还将会有很大的市场份额,DirectX9级别再2004年将开始进入平民化进程,对于显示芯片我们在2004年不会看到太有新意的东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厂商混战还将继续。

电池

2003年3月5日,Toshiba展示了一款甲醇燃料电池(DMFC)架构的笔记本系统。新型的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相比庞大的不少,但燃料供电可以让笔记本拥有更长的电池操作时间。而日本的另一大电气巨头NEC公司也公布了他们的燃料电池雏形。而令我们兴奋的消息是,NEC和东芝公司表示,2004年他们将正式推出燃料电池的笔记本产品。

如果承诺变为现实,2004年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Big Surprise,这个Big Surprise将使笔记本电脑不间断供电这个多年来的梦想成为现实。目前,锂电池依然是笔记本电脑的主要供电装置,一般的单块锂电池能提供现有各类笔记本2-4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就算是最新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其单块电池连续使用时间也没有超过6个小时。如果要进一步延长时间,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只有增大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或者使用扩展电池组。而在笔记本向着轻、小、薄方向发展的今天,这显然是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

当然希望一举攻破技术已经趋近成熟的充电电池的地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2004年电池的发展方向在向我们发出这样一个讯息,那便是更大容量、更高效率、更小体积、更轻重量在燃料电池到来之时也会变成现实……

相对于2003年的迅猛发展,2004年笔记本电脑将会进入平稳的发展期,明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开始使用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会越来越好,电池时间也将越来越长,同时无限的普及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总之,2004年,又将是一个梦想成为现实的年份!

技术发展带来一些值得我们注意问题

有专家预测在2006年,世界上有50%以上的台式电脑将被笔记本电脑所替代,从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势头和台式电脑市场的萎缩来看,这种可能并非是夸大笔记本电脑的地位,毕竟在性能发挥同等的前提下,能提供一定携带性的笔记本电脑明显比台式电脑更具优势。

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终于可以用到了性能相比从前更好的笔记本电脑,制造成本的降低也让我们的Money花的越来越少。但是硬件飞速发展的背后,开始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面对。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便是机型定位选择的问题。一直以来笔记本电脑厂商是按照轻薄便携机(Spindle-1)、光软抽换机型(Spindle-2)和全内置机型(Spindle-3)的分类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但是从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来看我们发现这种绝对意义上的分类已经开始变型,首先随着软驱的淘汰和硬件指标的不断提升,严格意义的全内置机型(Spindle-3)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性能的光软抽换机型(Spindle-2)。而迅驰笔记本电脑发布之后我们又发现光软抽换机型(Spindle-2)可以做的越来越薄,越来越轻,虽然依旧是A4 尺寸,但是在重量和厚度上已经跨入便携机的行列,例如Samsung X10。当然从一方面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革新,让我们可以使用到更轻薄,性能更好的笔记本电脑。

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鱼和熊掌的权衡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平衡,首先说现有的热功耗散热处理设计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落后于硬件性能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把机器的尺寸作的更小,但是我们却无法很好的让机器同时又能保证很好的散热和电池使用时间,同样是Samsung X10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达到轻薄的目的,Samsung只好采用低容量的聚合物电池以求单位面积下获得最大的电能,不过区区可怜的2小时,其它的轻薄A4尺寸迅驰机型也不同程度的上存在这个问题,让以省电而闻名的迅驰用起来却不那么“省”电。

而机型的定义界限模糊化让消费者在选择上也更加的犯难,同性能机型类型却不同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很多厂商似乎抓住了多数用户追求性价比的心理,猛推低价大尺寸高配置机型,让消费者掉入笔记本电脑硬件决定论误区,可能这些消费者真的是打算把家里的台式机扔出窗外了。

硬件的飞速发展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使电脑的淘汰周期缩短,按照摩尔定律,电脑的硬件在18个月时才会彻底翻一翻。但是现在处理器速度疯狂飙涨,显卡指标迅速攀升……无疑使这个时间大大的缩短,就连Intel自己都宣称,摩尔定律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彻底击破。可能有的人面对这个问题还在宣扬着够用就好的言论,当然我们不质疑这是一个很理性的言论,但是如果从软件的角度再去看这个问题将是另外一个结果,硬件的发展必将大大拉动软件的发展。

当然也有人说硬件的发展是被软件逼出来的,但无论怎样,硬件和软件是必然联系的,一方高速发展另一方必然快速前进,因此除非你从来不升级你的软件程序,否则你的电脑必将相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被主流的软件所淘汰。因此技术的快速更新也带来的资源的浪费,以前5年才会考虑更换电脑的人可能以后2年就得被迫换新。

因此我们再问自己一次,那就是“笔记本电脑真的有必要如此的快速发展么?”笔记本电脑的主力定位是移动办公,对于多数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看,他们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办公处理,简单娱乐应用,家庭数码应用等领域,就这些应用来看,使用更高配置的电脑自然使办公效率提高,但是绝对不是必须,因为相对于这些应用来说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够快够用。我们一直希望技术能不断进步而给我带来更好的产品,但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可能又会去面临更多的新问题,世间就是有这么多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