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业在2003年以令业界惊叹的速度完成了台式电脑用了2-3年时间才走完的路,使曾经一向被冠以商务象征的笔记本电脑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迅速摘掉高贵的顶冠,并快马加鞭地向大众市场进军。
技术发展带来一些值得我们注意问题
有专家预测在2006年,世界上有50%以上的台式电脑将被笔记本电脑所替代,从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势头和台式电脑市场的萎缩来看,这种可能并非是夸大笔记本电脑的地位,毕竟在性能发挥同等的前提下,能提供一定携带性的笔记本电脑明显比台式电脑更具优势。
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终于可以用到了性能相比从前更好的笔记本电脑,制造成本的降低也让我们的Money花的越来越少。但是硬件飞速发展的背后,开始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面对。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便是机型定位选择的问题。一直以来笔记本电脑厂商是按照轻薄便携机(Spindle-1)、光软抽换机型(Spindle-2)和全内置机型(Spindle-3)的分类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但是从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来看我们发现这种绝对意义上的分类已经开始变型,首先随着软驱的淘汰和硬件指标的不断提升,严格意义的全内置机型(Spindle-3)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性能的光软抽换机型(Spindle-2)。而迅驰笔记本电脑发布之后我们又发现光软抽换机型(Spindle-2)可以做的越来越薄,越来越轻,虽然依旧是A4 尺寸,但是在重量和厚度上已经跨入便携机的行列,例如Samsung X10。当然从一方面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革新,让我们可以使用到更轻薄,性能更好的笔记本电脑。
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鱼和熊掌的权衡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平衡,首先说现有的热功耗散热处理设计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落后于硬件性能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把机器的尺寸作的更小,但是我们却无法很好的让机器同时又能保证很好的散热和电池使用时间,同样是Samsung X10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达到轻薄的目的,Samsung只好采用低容量的聚合物电池以求单位面积下获得最大的电能,不过区区可怜的2小时,其它的轻薄A4尺寸迅驰机型也不同程度的上存在这个问题,让以省电而闻名的迅驰用起来却不那么“省”电。
而机型的定义界限模糊化让消费者在选择上也更加的犯难,同性能机型类型却不同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很多厂商似乎抓住了多数用户追求性价比的心理,猛推低价大尺寸高配置机型,让消费者掉入笔记本电脑硬件决定论误区,可能这些消费者真的是打算把家里的台式机扔出窗外了。
硬件的飞速发展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使电脑的淘汰周期缩短,按照摩尔定律,电脑的硬件在18个月时才会彻底翻一翻。但是现在处理器速度疯狂飙涨,显卡指标迅速攀升……无疑使这个时间大大的缩短,就连Intel自己都宣称,摩尔定律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彻底击破。可能有的人面对这个问题还在宣扬着够用就好的言论,当然我们不质疑这是一个很理性的言论,但是如果从软件的角度再去看这个问题将是另外一个结果,硬件的发展必将大大拉动软件的发展。
当然也有人说硬件的发展是被软件逼出来的,但无论怎样,硬件和软件是必然联系的,一方高速发展另一方必然快速前进,因此除非你从来不升级你的软件程序,否则你的电脑必将相比以前更快的速度被主流的软件所淘汰。因此技术的快速更新也带来的资源的浪费,以前5年才会考虑更换电脑的人可能以后2年就得被迫换新。
因此我们再问自己一次,那就是“笔记本电脑真的有必要如此的快速发展么?”笔记本电脑的主力定位是移动办公,对于多数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看,他们的需求更多的集中在办公处理,简单娱乐应用,家庭数码应用等领域,就这些应用来看,使用更高配置的电脑自然使办公效率提高,但是绝对不是必须,因为相对于这些应用来说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够快够用。我们一直希望技术能不断进步而给我带来更好的产品,但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可能又会去面临更多的新问题,世间就是有这么多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