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光海缆走出技术创新发展路再创辉煌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10-04-15 10:37:00转载-投稿

最近,由通光设计制造的单根长度为百公里级的海光缆顺利交货、施工和开通。

这条海光缆无接头连续长度为100公里,敷设于海中的路由长度为92公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根实际投运最大长度的无中继海光缆。

在这条百公里级大长度海光缆中,通光成功地应用自行开发的“铠装过渡”工艺技术,这在国际被称为“缆过渡”。即在不中断缆芯的情况下,根据路由条件,缆的外保护层从浅海区的双层重型铠装过渡到深海区的单层轻型铠装,再从单层轻型铠装过渡到浅海区的双层重型铠装,从而确保了连续大长度的海光缆无软、硬接头。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掌握了缆过渡技术,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成功应用。

这条百公里级大长度海光缆的缆芯采用了通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置导体的中心管双内铠缆芯”,经搬运和施工过程及部分试验证明,该独创设计的缆芯比传统的缆芯具有抗外力能力强、传输性能稳定的特点。

通光在首次全面论证了海光缆在深海区应用的条件后指出:缆在50Mpa或80Mpa水压下的纵向渗水性能满足要求就能用于5000米或8000米水深是对海缆产品认识上的误区,缆的允许工作水深还受缆结构和其他参数的制约。利用内置导体的中心管双内铠缆芯,通光为国内当前最大深水区域设计制造了第一根实用化的无中继海光缆和相应的接头盒。

上述某深海区域的海洋底质十分复杂,光缆路由必须多处穿越陡度很大且很宽的海沟,敷设的光缆不可避免地会有位置漂移并与海床擦磨,而相关国内外标准均无海光缆磨损的规范和判据。通光与相关研究单位合作,率先在国际和国内提出并建立了海光缆磨损的试验方法和装置,首次对几种典型的海光缆的耐磨损性能作了分析和比较。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对工作在深海复杂底质区域的光缆结构和选材作了精心设计和选择,除了纵向渗水性能、其各项性能均能满足在深海复杂底质区域布放、运行和维护的各项要求。

接头盒是海缆系统中的重要部件,通光的通用型刚性接头盒可以满足浅海和深海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通光开发成功了海光缆通用系柔性接头(俗称“软接头”)工艺和技术,不但可用于工厂接头,也可用于现场抢修,填补了国内空白。

通光以振兴民族海缆、培育中国海缆品牌为己任,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综合实力,在海底光缆研发上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正在并继续创造着辉煌!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