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定制规范凸显3G监管重视用户权益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10-04-29 11:55:00转载

今后,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手机厂商,在将增值业务内置于手机终端时,要做到不排他、不固化,确保手机用户的选择权和消费知情权。工信部近日出台《移动电话机定制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对手机厂商与运营商合作生产定制手机的行为做出了详细规定,加强了对定制手机内置增值业务的管理,要求定制方加强对定制手机内置业务的审查。用户对工信部的这一新政认同度究竟如何?天翼宝网站面向广大网友展开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8%的网友表示赞同和支持这一新政。

事实上,《规定》的宗旨就是为了确保手机用户对增值业务、网络运营商以及SP服务的选择权。一是手机用户对增值业务的选择权。《规定》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定制方在定制话机上提供自营增值业务时,不得限制消费者使用其他增值业务服务商提供的增值服务。”二是手机用户对运营商及其网络的选择权。《规定》的第十一条提出,“定制话机不得锁定网络,应允许消费者选择其他电信运营企业提供的同制式网络服务,并能实现基本的通信功能。”三是手机用户对SP服务的选择权和明白消费权。《规定》的第十四条指出,“定制话机不得内置固化的SP代码、SP服务链接以及SP客户端软件。”显然,这一条款也是工信部对不法SP服务提供商挥出的一记重拳。

在3G时代,手机用户可选的手机款式和信息服务种类大大增加。应该说,内置业务是手机终端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有的SP服务提供商和手机厂商勾结,为了牟取暴利,通过手机主板和操作方案设置“后门”,把收费菜单内置到手机里,用户点击后就会被扣费。这些不规范的内置业务、引诱和设置后门的吸费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据有关调查显示,业务或应用违规内置的利益链条大致为:SP直接和手机生产厂商合作,将吸费菜单内置在手机里,手机厂商向SP收取一定费用。当消费者购买手机开始使用以后,这些手机中的程序就以各种方式骗取用户的业务使用费、信息费等。例如,在后台自动向运营商发出定制短信,定制昂贵的SP服务。有的程序甚至能智能化回复运营商的确认短信,并且向用户屏蔽,也就是说,各种形式的信息定制和收费是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目前还只是着眼于定制手机范畴,而内置各种SP服务或吸费软件的手机更多的是山寨手机、假冒品牌手机等,这类手机大都会预先安装一些软件,如天气预报定制、股市行情、各种游戏或聊天软件等,成为形形色色的“吸费陷阱”,让消费者不知不觉被吸费。在市场上,许多山寨手机因屏幕宽大、价格低廉、功能繁多受到消费者青睐,但这类手机大多采用MTK平台,当中内置了大量无法删除的收费业务,手机用户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吸费陷阱”。

鉴于《规定》仅限于定制手机,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山寨手机,应注意避免使用非手机必需功能;短信功能和娱乐应用功能最容易内置吸费项目,若遇到此类手机功能菜单,消费者一定要谨慎操作。同时,消费者要定时查阅话费详单。智能手机用户还可以安装手机安全卫士体验版,进行手机安全检查、扣费软件检测等,可及时发现和掌控手机里的相关消费项目。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遏制各种侵犯用户选择权的现象,监管部门还应当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对山寨手机和SP产业链的监控,加大对违规厂商的惩处力度。我们相信,《规定》的出台只是第一步,还将有更完备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出台,确保手机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通信网络和信息服务,并明明白白地消费。

记者 刘玉其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