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人为本 看诺基亚谈Symbian系统

互联网 | 编辑: 韩嘉春 2010-05-13 18:0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感谢iwan网友 ccnpass的投稿,大家都知道塞班系统是手机的主流系统,而且在诺基亚手机上用的最多,而且诺基亚最近有发布了最新的Symbian^3系统的N8,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诺基亚对Symbian系统的采访吧!

Symbian系统的意义

Staska:你所说的对 Symbian^1 的修订是什么意思?同时你说,Symbian^3 是一个过渡版本?但 Nokia CEO 说,对于操作系统的开发来说,所有主要和繁杂的修改已经在 Symbian^3 中完成。它是这条产品线上的一个关键性升级。Symbian^4 将仅仅是对 Symbian^3 的小幅改进,需要的投入和努力将少很多。这让我听起来觉得很矛盾。

Julien:修订意味着修复曾经不能工作的部分,提升表现不够好的地方,使整个系统更加可靠,更加易于开发和维护。修订是一种周期性的需要。有时候,它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专门的时间来进行重大修订。

Staska:那 Symbian3 是过渡版本还是关键升级的问题呢?从投入的角度看,Symbian^4 需要的真的少很多么?

Julien:我无法对 Nokia CEO 的话做出评价,但是我相当愿意和他进行一次关于这个问题的谈话。Nokia 是 Symbian 基金会的重要贡献着。他们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 Symbian 系统代码。我个人的看法是,Nokia 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将用于 Symbian^4 的工作,而与此同时,Symbian^3 系统也被硬化了。

当然,作为 Symbian^3 开发的很重要一部分,那就是建立和使用新的开发和工作方式。这个东西本身,在开发 Symbian^4 的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了。因为所有的设备已经开始运行,当然减少了将来的投入。Nokia 是 Symbian 基金会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也是 Symbian 系统产品生产商。他们的观点,基于他们的产品所作出。同时,他们也运营着他们自己一些程序和服务,比如说 OVI。

在康培凯的发言中,有多少是指与 Symbian 有关的开发,又有多少是指 Nokia 本身在已成型的操作系统之上的开发?那将是我需要向他本人询问的问题。

Staska: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对于一个设备的看法和观点有多少是针对 Symbian 操作系统的?又有多少是针对 Nokia、索爱或者三星的呢?

Julien: 我想,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取决于生产商。他们通常都会提供自己的用户界面。Nokia 倾向于保留更加传统的界面,因为它们曾经是这方面的制定者。他们会根据他们的产品来设计主题,图标等等。

而索爱和三星倾向于为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加统一的界面,而不论所采用的系统是什么。

我相信,这是一种战略上的选择。Nokia 的 Symbian 手机有相同的界面,大部分程序都来自 Symbian。但是其实生产商可以添加或删除特定的程序,或者用它们自己的程序来代替。我所想到的,包括音乐播放器,当然还有浏览器。

Staska:对了,Symbian^2 去哪里了?我们有 Symbian^1 的产品,很快我们会看到 Symbian^3,可是除了日本,我看不到 Symbian^2 产品。

Julien:Symbian 系统的开发,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时间盒”的方式。每一个版本,都在一个 6 个月长的时间盒中进行的。Symbian^2、3、4 只是对应每一个时间盒结束的时间。当 Symbian^2 的时间盒结束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没有任何用户而已。我们没有计划推出基于它的手机,日本地区除外。

而当 Symbian^3 的时间盒开始后,Nokia 决定推出搭载它的产品。Symbian^3 是 Symbian^2 的演进。Symbian^4 之于 Symbian^3 也是一样。

Staska:在 Symbian^3 即将到来之时,Nokia 发布了 C3、C6 和 E5,基于 Symbian^1 系统,甚至还包括 S60V3。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于低端的 Nokia 产品而言,S60 还会存在几年时间?

Julien:我不会做那样的假设。对于纯键盘手机而言,它们能够从 S60V3 的稳定性中得到益处。但至于 C6,其实它在 Symbian^3 完成并整合进产品之前就在开发了。今天,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开发一款产品常常需要 8-24 个月。

在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手机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移动玩家俱乐部网友问答区

我们有问必答!

更多精彩的最新手机资讯,请点击进入手机中心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