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SATA6.0Gbps在意哪些问题
中国人的习俗就是喜欢看热闹,好奇心重。其实买东西也是一样的,持币观望成为了很多人对待新品的一种态度。有时这种态度有时并不代表着谨慎,而代表着一种等待。待时机成熟,择良木而栖之。这就是说,很多人在一段时间内并不真的要买东西,他们更多的会本着一种“关注”的心态对待新品的推出,看看厂商的态度,看看市场的情况,看看用户的态度,一切便待普及之时,再出手也不晚。
那么对于如今最新的SATA 6.0Gbps也就是SATA 3.0标准来说,用户的态度就是这样。笔者相信大部分理智的用户并不会为了一个新的版本而升级,他们首先想了解的就是SATA 6.0Gbps性能怎么样?相比现有的SATA 3.0Gbps硬盘有多大区别?目前有多少厂商推出?SATA6.0Gbps接口的硬盘售价怎么样?这也就是说,本着关注和好奇的心态,用户更希望了解一下SATA 6.0Gbps硬盘的当前的综合市场情况。至于最后到底买不买,那可就要由用户自己决定了。
下面笔者就带着大家逐一了解一下以上这几个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对SATA 6.0Gbps技术规范以及应用做个初步了解。
新版本SATA6.0Gbps改善在哪
SATA 6.0Gbps的正式名称为“SATA Revision 3.0”,是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在去年5月份发布的新版规范,主要是传输速度翻番达到6Gbps,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也就是现在俗称的SATA 3.0Gbps。不过新版规范在接口、数据线都没有变动。
简单来说,新版的SATA 6.0Gbps规范是指在磁盘驱动器、主机总线适配器(HBA)之间提供6.0Gbps速度的链路速度,和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速率没有关系。事实上,6.0Gbps(750MB/s)只是理论值,受制于系统各部件的影响,实际速度一般达不到这个数值。
总体来说,SATA 6.0Gbps规范除了改进了链路速度以外,还采用了新的原生指令排序(NCQ)串行指令,面向需要大量带宽的音频、视频应用,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同步。我们知道NCQ技术能够通过改善磁头的读写顺序,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寻址,而不必来回移动,以此增加性能和寿命。不过NCQ功能需要南桥芯片的支持,我们必须在BIOS中开启这一模式,同时操作系统也要集成对应的SATA驱动。
SATA-IO组织还表示,现在的第三版规范仅用于内部SATA接口,而已在研发之中的更新版本“SATA Revision 3.1”会重点把eSATA外置接口的速度也提高到6Gbps,并解决外置接口耐用性(插拔次数)、更长数据线下的稳定性和扩展性等问题。
不过我们要注意到的是,虽然SATA 6.0Gbps规范已经推出将进一年,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推广程度如何呢?性能又如何呢?
厂商态度 三种SATA6.0Gbps解决方案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目前英特尔和AMD对待SATA 6.0Gbps的态度不一,其中前者的主流产品中,无论是X58、P55或是H55都不提供对SATA 6.0Gbps的支持,而到下一代6系列芯片才会提供支持。而AMD目前也只有采用SB850南桥的芯片组,如890、880系列主板支持这个规格。
对于英特尔平台,目前已经有几家主板厂商通过第三方芯片支持SATA6.0Gbps规范,其中,华硕和技嘉采用的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虽然解决方案不同,但是都采用了Marvell 88SE9128 SATA 6Gbps控制芯片。我们知道这个控制芯片可以提供和硬盘间6.0Gbps的速率,但是由于P55、X58等芯片不支持SATA 6.0Gbps规范,因此就必须占用PCI-E通道来划分带宽提供给SATA 6.0Gbps控制器使用。所以华硕和技嘉正是在这里的实现方式有多不同。
华硕华硕使用了一颗PEX PLX8613 PCI-E桥接芯片,将P55的四条PCI-E x1通道合并为上下行带宽500MB/s的数据通道提供给Marvell控制芯片,虽然无法达到SATA 6Gbps的600MB/s物理极限,但应付早期的SATA 6Gb/s设备应当已经没有问题。
而技嘉方面则将Core i5/i7处理器内置PCI-E控制器中的一条PCI-E 2.0 x8通道直接分配给了Marvell控制芯片。这一方案不需要再添加桥接芯片,但由于占用了原本属于PCI-E接口的数据通道,导致开启SATA 6Gb/s功能的时候SLI/CF双显卡功能将无法使用。为此,技嘉在主板BIOS中将提供SATA 6Gbps和SLI/CF的开关选项。
第三方和原生方案哪种性能更优秀
可以说,目前有三种或者说是两类SATA 6.0Gbps的解决方案。所以用户在挑选时,必然会注意到这三种解决方案的性能有多大差异。如果我们排除硬件本身的设计问题,那么实际性能更多的将会依赖于驱动的成熟度。详细的测试我们这里不做过多陈述,这里我们仅列举一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这是采用Marvell第三方芯片的成绩,在PCMark Vantage的理论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6.0Gbps带来的性能的提升十分的小。几乎可以忽略。这难免有些令人失望。
同样是来自Marvell第三方芯片的成绩,上方是SATA 6.0Gbps模式下的成绩,下方则是SATA 3.0Gbps下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SATA 6.0Gbps模式下的突发速率有着更好的表现,但是写入速度却比SATA 3.0Gbps模式还要低。
这是第三方芯片与SB850南桥原生SATA 6.0Gbps的性能对比。虽然PCMark并不代表真实应用性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原生的方案更加优秀一些。显然,第三方芯片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驱动,毕竟SATA 6.0Gbps有着双带宽的优势,这种优势至少能够确保我们在一些频繁读写的应用中有着更出色的性能。
不过,相对于解决方案的不同,采用SATA6.0Gbps接口的硬盘就没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了。目前市场上已经可以买到一些这样的硬盘,主要还是来自希捷和西部数据之手。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希捷Barracuda XT 2TB——1750元
目前希捷面向消费级市场推出了一款容量为2TB的采用SATA6.0Gbps接口的硬盘,也是业内首款SATA 6.0Gbps规格硬盘,型号为希捷Barracuda XT,编号为ST32000641AS。该硬盘采用四碟装设计,单碟容量500GB,转速7200RPM。此外,其64MB的高速缓存能够优化突发性能和数据传输速度。目前这款硬盘的售价较高,达到了1750元。
从正面看,为了保证良好的抗震性,硬盘顶盖由特殊设计曲线构成,以增加抗外力能力。
从硬盘背面分析,PCB采用反转设计,这种设计从7200.11就开始采用。由于将ATA控制器,缓存颗粒,电机控制器隐藏在了内部,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由于SATA 6.0Gbps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 3.0Gbps和SATA 1.5Gbps接口,因此采用与上一代SATA接口相同的电缆和连接器以便于集成。该款硬盘的SATA 6.0Gbps接口可以帮助系统构建商借助SATA 6.0Gbps硬盘控制器打造高性能台式机、全速游戏装备以及家庭和小型企业服务器。
之前多数2TB硬盘的售价都在1200元左右,不过多为节能型。这次希捷推出的新款SATA 6.0Gbps硬盘售价显然偏高。毕竟2TB也不是大部分人可以用得到的,除了特殊需求的用户外,下面我们来看看西部数据推出的SATA 6.0Gbps硬盘。
西部数据1TB黑盘——720元
其实有一点很有意思,目前希捷和西部数据都没有针对SATA6.0Gbps产品采用特殊的命名,希捷甚至取消了采用Barracuda 7200.12这样的命名方式,将其归并到Barracuda XT系列当中。而西部数据干脆依然采用Caviar Black 1TB的命名方式。可以看出两家存储巨头对待新SATA 6.0Gbps都非常的低调,显然这在一方面也说明了SATA 6.0Gbps确实无法为机械式硬盘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西部数据Caviar Black 1TB编号为WD1002FAEX,同样具备64MB缓存。硬盘顶盖的设计具备防尘的功能。
如今西部数据的PCB也采用反转设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目前售价720元,虽然比主流的SATA 3.0Gbps接口的硬盘稍贵,但是整体来看却为SATA6.0Gbps走向普及迈出坚实一步。
即将登场的消费级SATA6.0Gbps硬盘
虽然有点悲哀,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面向主流消费级的SATA6.0Gbps硬盘基本上只有这两款。但是它的普及依然指日可待。综合近日笔者获悉的情况来看,西部数据还将陆续推出数款Caviar Blue蓝盘产品。
支持SATA 6.0 Gbps接口的Caviar
Blue系列3.5英寸硬盘,将会有320GB、500GB和640GB容量可选,板载32MB缓存,采用Advanced
Format技术(4096-byte),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后缀来辨别(如WD6400AALX的后缀是AALX)。
总结: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首先,从解决方案来看,出于驱动问题,原生支持SATA 6.0Gbps的SB850南桥性能要更好一些。而且使用第三方芯片的解决方案要占用PCI-E通道,为此如果用户使用多扩展卡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第二,尽管目前原生芯片的性能更出色一些,但是速度瓶颈依然在于机械式硬盘本身,或许突发速率和理论测试的性能会高一些,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三,SATA6.0Gbps依然是未来的普及方向,但是目前产品数量较少,售价较高,三大硬盘制造商之一的日立甚至目前还没有表示推出SATA 6.0Gbps的产品,加之原生解决方案也只有AMD一家,所以用户不必急于购买。
第四,相比机械式硬盘,SATA6.0Gbps对固态硬盘的意义更大一些。不过考虑到成本问题,用户可以采用小容量的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或者直接采用混合式硬盘会是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