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高速进化 硬盘接口技术发展回顾

互联网 | 编辑: 孙伟 2010-06-25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Ultra ATA:并行ATA的最后春天

1998年制定的ATA-4引入了全新的传输模式,同时也启用了新的命名方式,我们可以叫做ATA/ATAPI-4,当然更常用的则是Ultra ATA/33,顾名思义可以达到33MB/s的传输速度。当然从1998年到2001年还经历了Ultra ATA/66、Ultra ATA/100以及Ultra ATA/133,虽然后者是首次在硬盘接口速度上突破100MB/s的标准,但是只有迈拓一家在使用,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厂商已经开始转入更高级的SATA(串行ATA)接口。

ATAPI的意思是指附加设备包接口,因为它还可以连接光驱等其他存储设备。同时CRC(循环冗余校验)等功能,主要用于系统与硬盘之间数据传输时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Ultra ATA/33同时支持40针和80针的IDE数据线,不过在2000年制定的Ultra ATA/66中则要求必须使用80针IDE数据线,以不至于产生太大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格的IDE接口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在当时接口规格不断攀升的同时,这一点十分重要。Ultra ATA/100在传输速率达到100MB/s的同时,还将LBA的寻址能力从28位增加到了48位,同时还加入噪音管理功能,使得整个硬盘的规格趋于完整,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刚刚提到的Ultra ATA/133,于2001年7月由迈拓提出。事实上,之所以这种并行ATA接口在发展到Ultra ATA/133时而终结,其原因则是因为并行传输的瓶颈所导致。数据传输的速度越快,频率越高,信号间的干扰就会越严重,毕竟并行传输要求线路上的数据保持同步,否则就会出现反复读取的现象,影响传输性能。这也促使了串行ATA(SATA)的出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