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几套方案将融合艰难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31 00:00:00转载

几乎所有复杂和艰难的利益冲撞都发生在这条国家标准的身上,三四年前就一直盛传这条标准即将面世,但却次次流产。而今,种种迹象又汇集在一起,昭示着这条神秘的标准即将走出利益迷雾。然而,这次它真的能露出庐山真面目吗,它的未来之路能否一帆风顺?

  几乎所有复杂和艰难的利益冲撞都发生在这条国家标准的身上,三四年前就一直盛传这条标准即将面世,但却次次流产。而今,种种迹象又汇集在一起,昭示着这条神秘的标准即将走出利益迷雾。然而,这次它真的能露出庐山真面目吗,它的未来之路能否一帆风顺?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之中国国家标准至今还没有个诸如“3G之TDS-CDMA”那样的更加具体的名子,因为它将是在中国工程院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方案、上海交通大学的ADTB-T标准方案和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科院)的TiMi标准方案三者融合的结果。

  目前,这个将三者合而为一的“融合方案”已经历经两年多时间,走到最后的测试阶段,笼罩在这个标准上的迷雾似乎正逐渐散去。从2006年起,几乎所有与这个标准出台相关的部门都有公开散发的消息:这个标准即将出台;而且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广电总局还是信息产业部都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士向记者明确说,这个标准马上就要出台。媒体显示,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曾向外透露说:“如果一切顺利,7月将会颁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在3月20日举行的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也曾明确表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方案,相关部门正在审核,预计年内出台。

  如此多的权威人士一齐向外界透露标准出台的消息,更加重了人们对标准今年出台的强烈预期和盼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这个标准出台的具体时间,又从外界所盛传的今年6月份推至7月份,最近又从7月份推到了8月份。

  “出身”复杂

  这个标准在即将出台的前夜还笼罩在神秘莫测之中,这与它复杂的身世有着密切的关联。

  “电视信号共有三种传输方式:有线、卫星、地面。其中有线与卫星这两种方式非常好理解。而究竟什么是地面电视,媒体记者们自己都搞不清楚,现在也很少有一个通俗的说法。”

  一位广电领域的人士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说,“地面电视由发射塔发射信号,不用铺设线缆,移动中的电视或者静止的电视都可以接受信号。”“农村中的电视几乎都是地面电视,由所在的县广播电视塔发射信号,然后自己在屋顶上架设简易天线接收信号。城市中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的公交和地铁里的电视接收的也是地面电视信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三种不同传输方式的电视各有所长,但同时也有严重的冲突,即:三种不同的电视传输方式可同时满足同一用户收看电视的需求,所以为争夺同一电视用户,三种方式必须竞争。

  然而地面电视却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在有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发生的情况下,较之有线和卫星传输,地面电视的无线传输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广播电视覆盖手段,尤其是在破坏严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电缆被破坏了,有线电视信号就没有办法传输,但地面传输不一样,它仍然可以利用车载的发射设备继续工作。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地面电视传输标准是强制性的标准,所有的电视都必须能够接收地面信号。厦华的一位内部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说,厦华出口到美国的电视机都已经加入了地面信号的接收部件。根据美国的规定,到去年6月份,25英寸以上的电视都必须加这个芯片(指地面信号接收);今年7月1号,所有的10英寸以上的电视机也都要有这个芯片。他还告诉记者说,在美国,地面电视是免费和公益性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9%。

  在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准备工作是从1995年开始的。

  1995年,国家科委立项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由上海交通大学现任副校长张文军任总体组组长,国家科委与原国家计委给予经费支持,着手为中国制订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标准。

  当时,世界上地面标准有两个技术方向,一个是美国标准(ATSC),基于单载波技术;另一个是欧洲标准(DVB-T),是多载波技术。上海交通大学选定了单载波的技术路线,1999年,在国庆50周年时总体组就用这套单载波方案完成了实况直播。

  此后,清华大学介入,并力推多载波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的标准方案遇到强大的挑战。1999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由杨知行教授担任主任。2001年3月,全国数字电视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会上,清华大学所提出的方案被正式定为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候选方案;同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广电总局下属的广科院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案。这一年,4家共推出5套备选方案,在5套方案中,除上海交大是单载波技术之外,其他4家都是多载波技术。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委员会以公开征集方式把这些方案集中在一起,并安排了一次评测,但测试结果没有正式公布。

  业界人士认为,清华大学的多载波技术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单载波技术,二者之间属于不同的技术路线,这为双方的研发增加了一些火药味。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着手把这两家的方案,加上广科院的方案融合在一起。在漫长的方案融合过程中,从媒体舆论来看,清华大学明显占了上风,甚至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目前的焦点问题已不是清华与交大的选择问题,而是清华大学与融合标准的取舍问题,即融合方案不成功,则清华大学胜出。

  全力竞争

  不管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对于技术高下的评断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秘而不宣的评测过程和结果,让媒体记者无从获得更加全面而客观的信息。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他向记者透露说,2002年6月,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曾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几项方案的自主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专利评估。两个月之后,知识产权局对参加专利评估的方案做了详细的评估报告,并上交计委。计委在各家方案的优劣上做出明确批示,但是具体是什么批示,却没有被公开。

  记者通过当时的媒体了解到的信息是,当时,知识产权局从各科研院所上交的几十项专利中评出了4项发明专利,其中清华大学独占3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有1项,上海交通大学则是空白。

  之后,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说:“双方(指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加大了对技术的研发,不遗余力地改善着方案,并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后面的局面双方更加势均力敌。”

  而国家相关部门后来的判断结果是: 两套方案(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都具有技术特色,可基本满足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要求。

  而与此同时,国家所批准的数字电视试点正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展开,其中地面数字电视(限于公交和地铁等业务)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来自欧洲现成的标准DVB-T。而据记者的了解,广电领域也乐于使用欧洲的标准,因为“它成熟并且在全世界应用广泛,没有风险”。

  这无论对清华大学还是上海交通大学来说都是一种警示,即双方的竞争不能只限于实验室的技术评断上,一定要走到市场上进行市场化覆盖,后者将更有说服力。

  2005年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合公司,是清华大学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进行产业化的实体公司)总经理马飞虹在中国数字电视高峰论坛上透露,在全国已经开通地面电视业务的省市达到30个,其中采用清华大学DMB-T标准的有18个,采用欧洲DVB-T标准的有11个。他还透露说,清华力合已在全国合资成立了15家合资企业(包括工厂及移动电视公司),并已在全国20个省、市展开移动电视运营。到200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个。

  上海交通大学也注册了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高清)进行产业化布局,其总裁助理王尧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有近2000台出租车安装了ADTB-T的移动电视; 2006年第一季度,上海公交站牌和出租车载的移动电视已扩展到了1万台。

  然而,欧洲标准的扩展似乎更加迅速,2002年,上海开始了第一个数字电视的商业应用,采用的是欧洲标准; 随后北京也开始了基于欧洲标准的数字电视商业应用; 南京、青岛、长沙也都相继采用了欧洲标准。从市场上来看,欧洲标准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到了2006年,融合标准的出台似乎箭在弦上,而局面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7月份,有人透露说,在北京召开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特别会议,确定DMB-TH标准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最终标准,而DMB-TH正是清华大学在DMB-T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成的方案的新名称。上海高清总裁助理王尧对此表示不解,他对媒体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和你说,最后出来的肯定是融合方案,而不是哪一家的。”

  艰难的融合

  2003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邬贺铨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展方案融合工作。不同技术路线的两个方案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成为业界最为疑惑的事情。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说,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到底如何在技术上实现融合。

  然而融合势在必行,有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说,融合的方案里面肯定包含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单载波和多载波),这就如同CDMA和GSM在“世界风”中的“融合”一样,其实各是各的东西,不过是装在一个盒子里罢了,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用户得为双制式买单。这位技术人员还告诉记者说,任何多余的复杂度都会提高芯片成本,由于采用融合标准,意味着广电系统所有的传输和接收设备可能采用两套。由此带来的设备成本的提高,初步估计至少有30%的增幅;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额外费用最终将转嫁至消费者头上。这位技术人员继续向记者分析说,也许以后的机顶盒就会被强制变成“多制式”机顶盒,可以同时接收单、多载波的信号,这个结果满足了各个标准制定方的意愿,但却使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

  融合之后,分别贡献不同专利技术的各方: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广科院如何进行统一运营,如果涉及利益问题,又如何进行分配,这也是让业界充满疑惑的问题。记者在采访广电总局相关人士时被告知,在标准公布之前肯定要弄清楚各家专利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融合方案似乎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做为三大地面电视试验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所开通运营的移动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其传输标准中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说,欧洲的标准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在广电内部则是倾向于欧洲标准的,而对国内的标准并不以为然。在三大传输标准中,卫星和有线已经分别采用了欧洲的DVB-S和DVB-C,而且这两大标准经过多年广泛而持久的应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有人说,广电想如法炮制,想把目前使用的欧洲的DVB-T也变成事实标准,这势必加大国家标准普及的难度。

  而杜百川却坚决反对这种说法:“上述三大城市只是在试验状态中暂时采用欧洲标准,而这三大城市一开始就承诺国家标准一旦颁布就立即转换到国家标准上来。”

  除此之外,业界不少人士认为,清华大学的多载波技术与上海交通大学所提供的单载波技术无法调和,甚至无法想像他们如何进行融合,因为他们的技术路线是相反的。

  一位电视机厂商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说,虽然两家的技术已经融合,但是他们从两家拿到的芯片还是侧重于自己的技术,比如从清华大学拿到的芯片,依然是多载波技术; 从上海交大拿到的则是单载波芯片,还没有看到哪家提供融合后的既能实现单载波也能实现多载波技术的芯片。

  困惑的产业

  标准即将出台,然而与之相关的产业进程将如何?媒体上已经有人宣称,与之相关的市场容量可达几千亿元,然而记者采访的结果却并没有这么乐观。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新华告诉记者说,国外在进行标准制定之前就已经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想清楚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相关产业发展非常被动。7月份,国内主流的电视终端厂商曾聚在一起商讨产业发展问题,会议的具体内容上述人士却不愿意透露,但是他告诉记者说,现在的产业很被动,而且不止是一个地面传输方案方面的事情,事情太多了。

  厦华测试中心工程师施瑜是国家数字电视功能和性能标准工作组成员之一,他对此持有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地面电视传输标准出台之后,事情还多着呢。在整个系统中,此次出台的只是传输标准一项,还有相关配套的发射和接收标准都要制订,这些都需要时间。”

  另外,与之相关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还要取决于国家的相关政策。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担忧:“最后政府要把地面电视定义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还是定义在农村?是收费还是免费?这方面的政策现在都是空白。”

  信息产业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说:“美国的电视机都必须安装能够接收地面信号的芯片,而中国这方面的产业政策要报国务院批。”依这位人士来看,如果地面电视要定义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那么所有的电视都必须安装地面芯片,这和美国的相关政策是一致的;如果政策不是这样,市场也不会很快起来。如果要收费,对价格非常敏感的老百姓可能不买账;如果免费,那么这部分成本又不知道该由谁来负担。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地面、卫星与有线三者之间的竞争重合关系也需要理顺,。

  施瑜对于地面电视产业的市场空间充满疑惑,他告诉记者说,地面电视的空间不大,我不知道它的市场在哪里,城市里已经被有线电视占据,而农村本来对价格就非常敏感,边远地区则肯定要实现卫星接收。现在来看,地面电视还仅限于公交大巴以及一些私家车,市场容量并不大。而对于融合方案,施瑜还告诉记者说,如果一台电视终端要实现两种技术(单载波和多载波),那么厂商的生产成本也要增加,因为生产厂家在做信号系统时,既要有单载波,又要有多载波的信号源,厂家就必须再投资几百万元保障产品在检验、实验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信号源,这无疑会导致成本增加。

  问题多多,但是据施瑜的观察,目前国内主流的电视机厂商都在做技术储备,而在产业化方面却停留在观望阶段,因为国家相关的政策还没有明确。

  可以明确的是,这个历时10年之久的标准出台在即,但是不容回避的是与之相关的产业化还刚刚起步,前面有非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采访手记:我在采访中迷失

  关于数字电视地面标准这个话题,我跟踪了近一年,当标准从外界所盛传的6月份和7月份出台,推至8月份以后,我开始通过采访,向有关部门探究确切时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个标准马上就出台了。但无论怎么问,我都仍然问不到一个具体的出台日期。杜百川对记者透露说,由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以及广播科学院三家方案融合而成的标准正在抓紧测试,测试完了再递交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标委),由后者对外发布出台消息。在杜百川看来,融合方案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目前所进行的工作只是一些必需的事务性流程。

  至于诸如“在测试中,融合方案的性能表现如何?”这类的话题,杜百川以太过敏感而拒绝回答,但他同时也告诉记者,融合方案的工作是由中国工程院来具体操作的,“具体怎样他们最清楚”。

  记者在拨通了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的电话时,对方态度亲和地对记者说:对不起,无可奉告。随即便挂断了电话。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专家小组负责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7月份曾公开对媒体表态说, 不能对外透露什么。对于外界有“今年6月份将会出台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说法,邬贺全表示,我只能认可“很快了”的说法。

  记者在采访信息产业部一位权威人士时,也明显地感觉到他欲言又止。另外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说,这个标准最后的审定权可能会在国务院层面。

  大家都信守着一个不约而同的默契,没有人肯对外披露内情。媒体现在能得到的消息都是只言片语,局内人除清华大学关联公司的人对外发布消息,意图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占据上风,而另一方上海交大在奋力反驳清华大学的说法之外,大家都处在沉默中。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