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掘金长虹首出新标准数字电视

互联网 | 编辑: 2006-09-06 00:00:00转载

9月3日,中国家电龙头企业长虹宣布,推出中国首款基于地面传输标准的超大屏幕高清数字电视,加上此前长虹在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上的大规模量产,标志着长虹成为中国首个全线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提供商。

  9月3日,中国家电龙头企业长虹宣布,推出中国首款基于地面传输标准的超大屏幕高清数字电视,加上此前长虹在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上的大规模量产,标志着长虹成为中国首个全线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提供商。

  长虹同时宣布,通过实施资源聚焦战略,使其电视产业研发、制造、市场、服务体系全面转轨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开山之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虹一款47英寸的超大屏幕液晶电视,采用全高清屏,物理分辨率达到1920*1080,全面支持国家标准委今年8月30日公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厂家发布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液晶电视。另外一款37英寸超大屏幕液晶电视,则是长虹刚刚研制成功的机卡分离数字电视一体机。其它一系列数字电视产品琳琅满目。

  中国数字电视制标委员会委员、长虹数字平面显示公司总经理陈宁表示,电视终端产品向数字和高清两大方向发展已成定局,在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确定后,这种趋势将很快在长虹全线平板电视产品中体现,长虹将加速整合资源,巩固先发优势。

  事实上,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家电制造商,长虹在电视领域积淀的优势是难以复制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长虹就已经向数字电视领域全面拓展。长虹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电视实验室、拥有国内顶尖的软件、硬件、结构、系统集成、测试等技术研发团队。

  “长虹从一开始就积极关注、参与标准制定,十多年来,数字电视始终是长虹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长虹公司副总经理郑光清认为,“长虹目前的研发体系、制造体系、市场体系以及服务体系,都是围绕数字电视建立,新标准的出台,将为长虹带来爆发的良机。”郑光清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是电视领域著名行业技术专家。

  7月28日,长虹“双卡自由通”机卡分离数字电视一体机在国内率先上市,并在四川省绵阳市销售火暴。不久前,长虹数字电视研发中心及规模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受到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双卡自由通”数字电视即为该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标准与中国企业

  8月30日,国家标准委网站发布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公告,标准号为GB20600-2006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已于8月18日获得批准,并将于明年8月1日开始实施。历经5年博弈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终于诞生,同时意味着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开始全方位激活。

  相比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传输标准,地面电视传输标准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表委在当天发布公告时称,“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大突破”。这同时意味着,今后国外厂商想要生产相关设备和产品,必须向中国缴纳专利费。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出台,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铆足了劲,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先机。”一位数字电视分析师认为,“除了标准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心情似乎更为激动。”

  中国家电龙头企业长虹,是一家典型的既制造电视机又制造机顶盒的厂家。长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长虹旗下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四大机顶盒提供商之一。其产品在欧洲和亚洲相当一部分区域实现了大规模商用,并先后中标四川、重庆、北京、天津、湖北等10多个省、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项目,与武汉、湖南、福州、广州、沈阳、河北、河南、安徽等国内20多个关键省、市的广电网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奠定了国内数字电视领头羊的地位。

  事实上,早在1998年,长虹就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2001年,包括清华大学在内,上海交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一共提出5套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长虹是国内第一家全力支持清华方案的企业,先后参加若干子标准系统的测试,如数模一体机方案验证等。截至目前,长虹已经拥有全系列的数字电视接收机,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前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产经人士反复强调,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带有显著的“中国印”,而长虹今年7月26日入选首批“创新国家队”,是自主创新的代表企业,相同属性的“标准+企业”联合运营,标准的产业化步履也许可以更快更强。他甚至在数字电视产业链上倡导一种所谓“属性经济”,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实体的协同效应。

长虹数字电视

  家电巨头的决心

  今年7月18日,长虹悄然成立行业企业第一个数字电视技术战略研究小组,其使命为制定数字电视技术发展战略,聚焦、细化目标,实现路径图和市场推进。成立战略研究小组的主要推动人,正是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

  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长虹最高级别的数字电视技术战略发展推进会上,赵勇强调,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意味着从模拟到数字简单的技术变化,而是引起整个产业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必须从战略高度系统思考、强有力推动。他同时反复强调,数字电视是一场革命,对长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于观念转变。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长虹旗下专注芯片设计的子公司,或将在数字电视领域掀起滔天巨浪。其所研制的网络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将广泛应用于IPTV、IP可视电话、无线接入电视、个人多媒体中心等3C信息家电领域,更具现实意义的是,高清晰度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将为数字电视迅速产业化找到支撑。另外一款数字高清图像处理芯片,专用于高清数字电视信号处理,目前正在与西安交大联手开发,已经初步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

  与虹微技术公司紧密关联的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其当前的工作重心变成围绕数字电视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长虹倾力打造的三大核心技术能力,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设计就占据其中两席。“现在看来,长虹技术体系的谋篇布局可谓用心良苦,数字电视产业是长虹核心技术能力所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考试成绩关乎到长虹未来整个3C战略的发展方向和进度。”某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这样认为。

  长虹公司副总经理、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主任巫英坚对此感受深刻,“围绕数字电视,长虹在芯片和嵌入式软件领域投入巨大的资源,并且取得领先的成果,下一步就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事实上,长虹产业发展战略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高度契合,长虹已经明确“三坐标”产业发展战略,最终发展成为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在产业价值链方向,向关键部品、软件演进;在产业形态方向,向IT、信息家电演进;在产业商业模式方向,向内容与服务提供演进。其中,内容与服务提供是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表示,长虹已经在技术上有充分准备,标准出台后能够快速实现产业化,长虹还会向数字电视增值服务进军,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向上游演进

  数字电视产业链所聚拢的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各方利益交织,商业模式显得举足轻重。种种迹象表明,长虹所要扮演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终端接收设备提供商,向上游运营甚至内容演进才是其真实心态。

  来自有关方面的消息显示,长虹正在紧锣密鼓筹划,涉及一大型数字电视项目。任飞,长虹项目组核心成员,这段时间频频出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他说。

  “数字电视产业化难题在商业模式上。”分管电视产业技术、研发、制造和市场营销的长虹公司副总经理郭德轩坦承,“长虹一个不可复制的优势在于拥有巨大的用户资源,从终端用户需求着手确立的商业模式也许是最具竞争力的,而把握用户需求一向是长虹的长处。”

  观察人士指出,对于已经到来的数字电视产业浪潮,长虹的目光更为长远。作为AVS标准组织的核心成员,长虹有意在数字移动电视领域推动AVS标准产业化进程,并进一步加速IPTV产业化进程。数字电视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源加盟,像长虹这样拥有品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优势的家电企业,在数字电视产业上必将有更大的作为。

  显而易见,地面标准出炉后,数字电视产业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目前我国有超过4亿的电视用户,除1.12亿户有线电视用户外,都是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潜在用户,再加上车载移动电视等用户,规模更为庞大。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产业将成为家电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长虹已经走在了前面。任何人都清楚,3C融合将给家电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数字电视的机遇已经触手可及,12年的漫长等待,现在家电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的推进,因为,速度决定成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