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最近给我发了封邮件:说在研究我做的某些与AMD公司有关的工作后,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我总是站在弱势者的一边。这位读者代表了流行的观点,我的许多同事也有这样的看法,就是AMD是靠偶然的运气才取得了市场的成功,这个“偶然”是英特尔提供的机会。我始终认为NetBurs
一位读者最近给我发了封邮件:说在研究我做的某些与AMD公司有关的工作后,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我总是站在弱势者的一边。这位读者代表了流行的观点,我的许多同事也有这样的看法,就是AMD是靠偶然的运气才取得了市场的成功,这个“偶然”是英特尔提供的机会。我始终认为NetBurst架构是最重要的,但英特尔发现得太迟了。随市场统治地位而来的傲慢使英特尔没有准备B计划。既然 B 计划(核心微架构)的Xeon CPU 和芯片组已经推出,我听说 x86 市场又恢复到它自然的平衡。英特尔再次成为 x86 唯一的代名词,而 AMD 再次被排挤到边缘。这是一个低成本或反主流的真正架构替代方案——在 AMD 向市场推出下一代皓龙处理器前,人们就达成了这种盲目的共识,这也就可以解释英特尔为什么能够轻易牵着市场的鼻子走。
奇怪的是,大家都已知道AMD 在服务器 CPU 领域正在采取的下一步行动。Revision F 皓龙现在被称为下一代皓龙处理器,我的读者对它已经熟知很久了。它从入门级到企业级服务器处理器都具有很好的虚拟化和可扩展性。下一代皓龙处理器采用了与(英特尔)核心微架构相同的内存,但皓龙的内存控制器集成在芯片上;英特尔的则在外部。英特尔仍然采用前端总线架构(FSB),其内存、处理器之间和外设数据会争用总线。核心微架构现在采用两条这样的总线,但两个不完善的解决方案加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突破。
仔细研究英特尔的措辞:核心微架构取得的几大进步(例如速度快 40%)代表着 B 计划的每周期性能和能效领先于Netburst Xeon 处理器。英特尔确实超过了以前最好的成绩,但这个事实几乎难以察觉地混淆了英特尔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关于领先于皓龙处理器的声明:它正在起作用,有许多聪明可敬的 IT 同仁认为核心微架构大大超过皓龙处理器。
下面才是事实真相:英特尔为了支持其声称的更低功耗而发布的直接每瓦能耗比数据,采用的是高功率 Revision E 皓龙与低功率核心微架构 Xeon 处理器的比较结果。AMD 一直提供 35 和 55 瓦的皓龙CPU。AMD 的 PowerNow!电源管理技术一直作为皓龙处理器的标准配置,这不是英特尔发明的。
英特尔将所有赌注押在核心微架构上。在这里,英特尔唯一能够宣称的就是更大的缓存、更多的核心和更快的时钟频率。这听上去像三大优势,但它不是。记住我的话:核心微架构不能扩展。当四核皓龙处理器推出时,它将能够驱动 32 个核心的服务器,同时,与核心较少的皓龙处理器系统相比,性能呈接近线性的提高。B 计划的 Xeon 还只是入门级的服务器技术,即使在这个级别中,AMD 也有更好的表现。
AMD 已经储备了足够几年使用的装备。他甚至还没有打出 65 纳米制程这张牌,而英特尔为了推出微架构,不得不先出牌。我确信 AMD 已经确实准备好了 65 纳米和其它令人兴奋的行动,我同样确信英特尔关于核心微架构技术领先于皓龙处理器的说法将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AMD 的路线图为 IT 需要和企业应用需求所引导,而不受英特尔挑衅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