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存储系统

互联网 | 编辑: 2003-11-20 00:00:00转载

对中小企业而言,数据同样很重要。目前存储技术和架构主要有RAID技术、光纤通道技术和SCSI技术。中小企业存储信息化过程可分为入门应用阶段、整合升级阶段和虚拟整合阶段,逐步积累,滚动式发展

通常情况下一谈到数据的存储与备份,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些大型的行业系统,如电信、金融、政府部门等。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数据一样很重要,各种市场数据,客户数据,交易历史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社会综合数据、生产研发数据都是公司至关重要的资产,因此良好的存储备份解决方案也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主要存储技术和架构

RAID技术

RAID代表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or Independent) Drive。RAID的优点在于三个方面,即可用性(Availability)、容量(Capacity)及性能(Performance)。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为提高可靠性和性能,常使用RAID5和RAID(0+1)。

光纤通道技术

光纤通道(FC)技术标准是1994年由ANSI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一种适合于千兆位数据传输通信的网络技术。光纤通道技术标准已被世界上所有的重要服务器及存储厂商所采纳,并成为下一代大容量、企业级数据存储的标准。伴随着网络存储、实时计算、视频点播和CAD/CAM等超大数据量传输应用的出现,光纤通道将成为支持点到点, 共享环路及网络交换, 多协议数据传输如SCSI、 TCP/IP等技术实现的理想载体。光纤通道是一种技术标准,它允许以很高的速度使数据由网络的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现在已经实现了100MB/s的数据传输率,200MB/s和400MB/s的数据传输率也已经被测试过。(注意光纤通道中光纤(Fibre)一词是用法语形式而不是用美语形式拼写的,这是因为节点之间的互连并不一定非使用光纤,还可以使用铜缆。)有些人将光纤通道结构视为SCSI的光纤版本。光纤通道是一种结构体系,用来传送IP通信、FICON通信、FCP(SCSI)通信以及使用其他协议的可能通信。所有这些通信都处于标准FC传输的同一级别上。在这一点上以太网和它很相似,在以太网中,IP协议、NetBIOS协议和SNA协议在单一以太网适配器上同时使用,这是因为所有这些协议在以太网中都被得到映射。类似地,FC中也映射有许多协议。类似于TCP/IP的OSI七层模。

SCSI 技术

SCSI本身是为小型机(区别于微机而言)定制的存储接口,SCSI协议的Version 1 版本也仅规定了5MB/s传输速度的SCSI-1的总线类型、接口定义、电缆规格等技术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SCSI协议的Version 2版本作了较大修订,遵循SCSI-2协议的16位数据带宽,高主频的SCSI存储设备陆续出现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也使得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服务器的存储市场。SCSI-3协议则增加了能满足特殊设备协议所需要的命令集,使得SCSI协议既适应传统的并行传输设备,又能适应最新出现的一些串行设备的通信需要,如光纤通道协议(FCP)、串行存储协议(SSP)、串行总线协议等。渐渐地,“小型机”的概念开始弱化,“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得到强化,SCSI一度成为用户从硬件上来区分“服务器”和PC的一种标准。

简单地说,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是今后网络存储的又一发展方向。

存储需求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存储,需要满足以下几点:1.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安排进程。有些企业缺乏科学的应用;或者因为对企业现状分析不够,一步到位地购买了大量昂贵的软硬件设施,却未能有效利用,导致信息化存储的收效甚微;或是重视存储硬件的品牌和高性能,忽略了不能合理利用资金。2.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性能、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运营支持能力;此外要避免企业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导致后期的混乱体系混乱和硬件的不兼容。

事实上,企业存储信息化应当是一个渐进的增效过程,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入门应用阶段、整合升级阶段、虚拟整合阶段,只有逐步积累才能逐步提升,“滚动式投入”是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方式。同时,它还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首先利用市场上成熟的DAS和小的NAS存储产品,从企业当前的实际应用入手,再进一步利用中端存储产品做到扩容和升级,最后利用高端存储产品引入SAN架构进行数据整合。(由于谈NAS和SAN技术的文章很多,这里对上述两项技术就不再赘述。 )

入门应用阶段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数据库应用不会超过100GB,文件存储一般不会超过500GB,传输速率20MB/s就以完全够用。对于这样的企业完全没有必要购买几十万或上百万的光纤存储。可以应用SCSI阵列柜,SCSI磁盘阵列是服务器存储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也是在市场上比较多见的大容量外设之一。SCSI阵列柜具有:

RAID 0、1、3、5、01、03、05磁盘阵列功能以及JBOD功能;

可支援Windows、多种UNIX、Novell、Apple等多种作业系统;

多种操作和管理界面,支持图形化管理界面;

冗余的风扇电源,冗余控制器;最大容量可达到2TB以上,传输速率80MB/s~640MB/s之间。

SCSI是一种不断前进的技术,最近加入的规格有Fibre Channel SCSI、IEEE 1394(Firewire)和SCSI 3(160MB/s),即将诞生的有SCSI 4(320MB/s)和SCSI 5(640MB/s)。从SCSI 3开始,SCSI能按照需要快速地提高性能,并拥有近乎完美的向后兼容性,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整合升级阶段

随着企业的发展,一些单位引入多台OA服务器并开始开展电子商务。无论从容量和扩展连接上来说,原来的SCSI磁盘阵列都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我们的方案是引入SAN架构,从SCSI存储产品平滑过渡到存储区域网络。

存储区域网SAN(Stroage Area Network)是一个专有的、集中管理的、安全的信息基础结构,它支持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之间任意点之间连接的存储区域网是有管理的、高速的存储网络,它包含了存储企业商务信息的多个供应商的存储系统、存储管理软件、应用服务器和网络硬件。简单来说,SAN是从主机应用平台分离出来的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

虚拟整合阶段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采购了大量的存储设备,形成多个独立的存储系统,分布式系统的爆炸性增长使得管理越来越困难和开销更高。而对孤立、非集成的存储资源需要本地管理,且需要熟悉各种管理用户接口。这样,存储管理员需要不断学习。而同时,为了满足呈指数增长的数据的要求,产品和平台又在不断增加。另外,各种磁盘产品并没考虑到如何进行存储网络流量控制,因此,显而易见,不论是重要的业务或是一般性业务,只要连入存储网络后就同样享有均等的带宽或优先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没有一个核心的管理机制来进行集中控制,最终使SAN网络变得机械,没有智能可言。

在这样的企业情况下,我们在方案中引入虚拟存储概念,把所有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的技术都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FC、SCSI、SSA、iSCSI等,可以将不同IT厂商、不同设备品牌、不同连接方式的磁盘阵列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池,并且按照应用系统的需求为各个应用服务器配置数据存储的虚拟存储空间和数据传输通道,并且,可以根据应用的变化,在线调整虚拟存储空间和数据传输通道。

通过虚拟存储进行集中控制存储资源服务器,将存储池和应用服务器分开,由资源服务器分配存储空间和访问带宽的优先级,确保关键业务能够获得较高的资源,从而维护业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对于中小企业存储应用的前期,建议采用SCSI磁盘阵列用DAS连接方式,然后平滑过渡到SAN架构,最后应用虚拟存储技术进行数据整合。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