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念而设计 佳能SELPHY打印机

互联网 | 编辑: 李月松 2006-09-05 00:00:00原创

作为炙手可热的年轻一代建筑设计师代表,马岩松在成功地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密西沙加市地标性建筑的设计权后,更是受到了国内外建筑专业领域和传媒的广泛关注。在这样一个被称为“中国是国外建筑师实验场”的国际环境下,中国70年代设计师竟在有着92家竞标对手的残酷竞争

作为炙手可热的年轻一代建筑设计师代表,马岩松在成功地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密西沙加市地标性建筑的设计权后,更是受到了国内外建筑专业领域和传媒的广泛关注。在这样一个被称为“中国是国外建筑师实验场”的国际环境下,中国70年代设计师竟在有着92家竞标对手的残酷竞争下,拿下国外地标性建筑的设计权,其意义无疑是非凡的。

 

这座地标性建筑是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的一栋50层高的公寓楼,坐落于Burnhamthorpe Rd.Hurontatio St.交汇处,由密西沙加市市政府出资建造。在马岩松的手中,这栋大楼被设计成凹凸有致的螺旋外形,体量高挑而匀称,宛如女性婀娜的身躯。因其独特而充满韵味的外形,该方案在参评阶段就被国外媒体冠之以“玛丽莲·梦露大厦”的美称。

 

为了一睹这位传奇性的年轻建筑设计师,本刊采访了其在北京板桥南巷的MAD建筑师事务所,希望能揭开“玛丽莲·梦露大厦”诞生地的神秘面纱。

 

记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何处?

 

马岩松:灵感来自自然。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多伦多这个北美典型以工业发达而著称的地区,它的地标性建筑应是有机的,既具有现代主义、又能够预示未来主义的设计,而不是再崇拜工业革命时期所谓的机器,我们希望能反映出当代关系,跟人本身有着密切关系的设计,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和未来。

 

记者:设计时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马岩松:与我此前主持或参与过的其它项目来说,这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顺利的项目,其最大的难点,其实并非设计,而是观念。作为建筑师,观念的障碍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建筑不仅应该是满足传统的功能、技术、资本等诸方面要求的产物,更应该在文化,意识方面提出观点,讨论社会,文化,艺术甚至政治问题,这使建筑学有难度,也有意思。

 

记者:您的设计新颖而别致,令我们联想到很多国外著名设计师在国内主持的几个地标性的建筑,引发了“中国已成为国外建筑师实验场”这一争论,您对这一现象持什么态度?

 

马岩松:我持支持态度,所谓支持,并非是指支持目前在建的某个国外设计师的建筑设计,而是支持能够允许出现新东西的现象。过去国人很少谈论自己生活的城市,很少关注我们的城市规划。现在不一样了,之前的几个公共建筑项目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并因观点的异同而产生了争论,但我认为这是好事情。作为公共建筑,他们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他们必须是特殊的、是完全创新的,不同于以往普通项目的建筑。

 

记者:您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定名为MAD,有缘由吗?

 

马岩松:事务所是在美国注册的,头两个字母来源于我的姓,所以是MA Design。后来觉得叫MAD也不错,有双关的意味,挺有意思。我们今年九月,将作为最年轻的建筑师团体参加在建筑界非常重要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我们的展览就定名为“MAD in China”,和MADE IN CHINA 就差一点,我们希望这次展览可以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含义。

 

记者:很多建筑设计师已经成为了焦点人物,甚至时尚人物,您怎么看自己的职业?

 

马岩松:建筑设计传统上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于甲方的建筑需要,一切的出发点都要立足于甲方的需求,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远见,影响我们的业主,进而影响我们的城市。虽然我主持的一些项目也曾受到质疑,但我还是努力在做,不去考虑过多的争论,而是更多地去坚持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想法。过去的社会有着太多的条框,过于统一,总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按照一个标准。其实,让大家都能保持自己的想法与态度,并和谐的共生,才是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未来方向。

 

记者:您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

 

马岩松:我喜欢和观念与视觉方面有关的事情。当年我上学时本来想报考电影摄像专业,直到现在我仍有拍一部电影的想法,拍一部发生于北京2050年的科幻电影。那时候也许我们还在,那个时候的故宫、四合院,乃至于整个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都是值得我们去期待、去构想的

 

记者:您估计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拍电影这个计划?有没有开始做准备?

 

马岩松:这个不好说。虽然暂时拍不了电影,但是可以拍照片,也是一种视觉创作。由于我经常为竞赛和招标往来于世界各地,有很多机会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的人或东西,我都马上用相机记录下来,作为我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过去我用的是佳能数码单反相机,现在为了方便,我更喜欢用小型的数码相机了。有时我也喜欢在办公室里面拍,工作中的同事、刚刚制作好的建筑模型都是我的拍摄对象。

 

记者:您会不会在“MAD in China”的设计展览中,同时展出自己的摄影作品呢?

 

马岩松:目前还不会,有时拍得实在太多了,文件管理起来挺不方便的,找起来很麻烦,所以我现在一般都把觉得好的照片用SELPHY随时打印出来。

 

记者:刚才您谈到喜欢追求自然的状态而不喜欢城市化的生活,但您又喜欢数码科技带来的便捷,请问数码科技带来的数字化生活是否与您的想法矛盾?

 

马岩松:数字化绝对是未来的方向,这与追求自然的理念并不矛盾。我希望建筑不仅仅是建一个孤立的时尚的房子,更重要的是这个建筑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契合,能够让使用这个建筑的人更加方便、更加愉悦和快乐,这样的话我就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不仅仅是在工作,而是在干一番事业。说到数字化生活,其实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像手边的这个SELPHY 打印机,它可以随时随地、很方便地打印照片,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说一点你更想不到的,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好莱坞的动画软件做建筑设计,将来数字化一定会深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肯定的。

 

相关链接

马岩松,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硕士学位,曾先后工作于伦敦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纽约的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及芝加哥的墨菲·扬建筑事务所。他所参与的工程包括:北京SOHO CITY规划(国际竞赛一等奖)、西班牙加力西雅文化城(国际竞赛一等奖)和柏林犹太人纪念馆(国际竞赛一等奖)等。曾获亚洲优秀建筑个人奖和SINA.COM/新周刊2002中国年度设计新锐榜提名,其作品浮游之岛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