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后的一个“差评”引来报复一连串

互联网 | 编辑: 田野 2010-09-13 18:35:00转载

想着每天早上可亲手给儿子做香喷喷的豆浆,市民陶女士在网上以低于市场价近一半的价格“淘”了一台豆浆机,可正是这台价格超实惠的豆浆机足足折腾了陶女士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度让陶女士有了“惊弓之鸟”的情绪,不敢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电话号码或其他任何信息。

不修改“差评” 卖家就天天打电话“骚扰”

7月底,陶女士花270元钱在网上买到了一款最新的九阳豆浆机。第一次使用豆浆机就出现机头发热的状况,第二次使用豆浆机就直接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了。

陶女士将豆浆机拿到售后服务部维修,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台豆浆机并非九阳的正品,是假冒的,不能享受正常的售后服务。上当受骗的陶女士于是向卖家讨说法,购买时态度很好的卖家这时“变脸”了,声称自己出售给陶女士的豆浆机就是正品,是陶女士进行恶意诬陷,并拒绝和陶女士进行任何沟通。

无奈,陶女士只能使出自己的评价权利,给予卖家一个差评。从此以后,陶女士开始了更加痛苦的经历,卖家总是打电话要求其修改差评,在遭到拒绝后,卖家仍然每天打电话,有时候甚至是半夜里一个小时一个电话,打通电话后不是破口大骂就是不出声,陶女士不予理会,依然拒绝修改评价。此后她的遭遇就更加离奇了。

个人信息被公开 连房屋都被低价“抛售”

在被骚扰了一段时间后,卖家的电话开始慢慢少了,陶女士也逐渐放松警惕,她觉得这事情可能就这么过去了。可就在前几天,陶女士开始接到一些奇怪的电话,有的电话是来咨询她家的房子怎样出售,有的电话则是来和陶女士“交友”的,而且每次打电话过来的人都不一样,陶女士一了解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人公布在网络上了。

“在网上有则出售房屋的信息,把我家100平方米的房子标价50多万‘出售’;还有一则是交友信息,说我是未婚人士,想网上征友。”看到这些网络上的信息,陶女士觉得十分奇怪,因为无论是房屋地址、联系电话什么的都是她的,她知道自己肯定被人恶搞了。陶女士说自己平时生活中并没有得罪过人,再联想起前段时间和网络卖家沟通时,对方曾经说过的“要你好看”,于是她认定是遭网络卖家恶搞了。“购物时我把自己家的地址还有我个人的联系方法都给他了,肯定是他搞的鬼。”

前天下午,记者联系到这名网络卖家,对方在得知本人的记者身份后,拒绝作进一步交流,“这是我们和买家的事情,不用记者插手,有证据就去投诉好了,其余的免谈。”卖家的态度十分强硬,表示这事情是被买家陷害,如果买家再乱投诉诬陷自己,他们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不过这“进一步行动”是什么卖家并没有明说。

不修改评价就被骚扰 遭遇此类情况可报警

“如果买家能够提供电话记录、聊天记录或者是售后服务部的鉴定证明等相关证据,一旦证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属实,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罚。”淘宝网客户满意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6月他们就正式出台《淘宝网用户行为管理规则(修订版)》,明文对卖家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对于包括骚扰买家在内的各种行为,淘宝将依照规则进行严厉处罚。

据了解,现在的网络购物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网店的每一个订单交易成功后,买卖双方都会对交易情况作出信用评价,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评分决定着网络卖家的信誉度,而信誉度的高低也影响着买家的选择。然而,不少视“信誉度”为生命的卖家,不能正确看待“差评”,对给“差评”的消费者往往进行疯狂报复,网购过程中所透露的个人信息成了不良卖家要挟买家的工具。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爱网购的人有类似经历。他们说,一些卖家还会将给他差评的买家信息公开,或者利用一种名为“呼死你”的软件,不断用电话骚扰买家。因此,也有一些买家会在卖家的“威逼利诱”或不断骚扰下,把评价改过来。

大公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告诉记者,信用评价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果卖家以此进行威胁,甚至透露买家的个人信息进行网络恶搞,只要证据确凿,买家可以选择报警,也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