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各界迫切盼望已久的松下3D等离子体电视“VIERA VT2”终于开始销售了。从看电视到"体验的电视"到底升级后的电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邀请“画质鬼才”麻仓怜士先生PLASMA(等离子)的深动的传达给大家。
麻仓谈松下3D等离子
大众各界迫切盼望已久的松下3D等离子体电视“VIERA VT2”终于开始销售了。从看电视到“体验电视”到底升级后的电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邀请“画质鬼才”麻仓怜士先生来为您透析3D等离子的核心技术。
试用机型松下 TH-P54VT2
麻仓先生:最早自2008年夏天起松下就开始了对3D电视的研究。自“CEATEC JAPAN 2008”体验了103英寸的3D等离子样品机后。SD到HD的演变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了有别于现实的真实记忆。只不过当时看到了很多的串扰
(新闻记载→)。这次试用了的VIERA(54英寸的VT2),串扰
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和液晶相比原来等离子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液晶画面边缘上每一个图像描绘,其实都有可能造成响应速度的延迟令左右图像混乱产生串扰,但是等离子发光面板完全控制了串扰。荧光体也是较大的改进点。荧光体从显象管时代起就常被利用,从前总夸张的说只有1次变化要等30年那样慢速度现在已经不攻自破了。特别当绿荧光体的发光时间过长,反射式字幕变成白色,甚至使用先锋的监视器都会产生绿色的拖尾。
再来看一下改进后的3D电视,刚说了造成荧光体串扰的主要原因。然而松下电器弄短荧光体的发光时间只用了传统发光时间的4分之1。这样的变化非常有效的减少了串扰,让3D图像变得流畅。
可以再把串扰问题的原由重新分析
麻仓先生:我们在经常看见的东西都是自然立体世界。当把2D中立体的东西放在3D电视上供左右眼交替显示时,用液晶快门堵住镜片(即主动快门方式)。这个非常人工,可能的话尽量避免对大脑加重不必要的负担。一旦大脑超荷的话,紧张的情绪会变成欣赏3D电视的最大难题。
人类的眼可以感受到较大的四面立体。一点上可以很好的明白(两眼视差)近距离观看时,眼向内侧传送信息,而远处观看的场合分开(两眼集中)的结构。远景和近景焦点集合“焦点调整”(晶状体的焦点)那就是“运动视差”。在参照物靠近时,运动视差距离变长,远处的场景缩短。即便是2D画面也能感受到强烈的立体感。
3D电影“阿凡达”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因为“视差减少”视觉心理不觉的疲劳。大胆地跳出,退缩,几乎不做,但是,考虑到鸟的早期飞行,由近至远。比方说跟前的鸟儿早点飞,远处的鸟较慢飞。就巧妙得利用活动视差让立体感呈现的淋漓尽致。让观众时刻感到紧张状态,并且感受到立体空间的存在。把视觉重心完全对准了画面的焦点。
plasma小课堂
对松下电器的3D电视来说,串扰点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对比度上也做得相当好。此次采用先锋开发的无“火种”(无预放电)等离子(NONE-PRIMARY)无极发光技术,将对比度提高到了5000000:1。完美改善了图像纵深带的立体感。不过黑色部分不黑的状况依然存在,即便改善了图像纵深带的立体感,也还是丧失了许多画质上的生命力。
清晰度上也一样。“如果2D转3D分辩率只有原先一半的话,那就能显示的更完美!”这样的研究结果和我想的有出入。尽管非常有立体感,但是假设连图像都是昏暗无光的又何从谈起呢?感觉非常矛盾可笑。这个内容根据也存在较大差异,譬如最初是空想动画片光前期播放自然会感到不协调,大脑也接受不了。因为有实际场合和景观的记忆连接过于频繁。让大脑连接产生紧张感。这也就是3D电视通常不能一直显示最高画质的主要原因。
话题回到松下电器的VT系列。首先感觉到黑色条纹有略微泛白的迹象,3D的真实性非常高。色彩显示也做得很到位。在2D方面,更添加了几分油画的质感。在“电影模式“和“好莱坞大师模式”加入以后,这台电视可谓家庭影院中的绝品。不仅颜色下沉深,而且画面图像非常有说服力。
3D倾向性相同,颜色的协调性良好、对比度和色度的显示真实性高。让人完全没有约束感。视野的大小和动态清晰度的高低也是相当有利的卖点。VA方式的液晶电视,中心的对比度很标准,给我的感觉当伽马刻度调整为45-50度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更贴合等离子电视那端的世界。
新等离子面板在动态清晰度的提高上做了较大的贡献。目前的3D等离子一类是240Hz驱动、一类是120Hz驱动,这方面没有液晶做得好,但液晶在2帧画面同帧显示时(给人的感觉混在一起)也一样混乱,所以背光灯容易熄灭。画面可以对应用中间没插入的帧进行补足,事实上液晶也不具备整套的串扰对策。
那么,这样的画面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吗?
麻仓先生:3D VIERA的问题重点是当亮度提升到顶峰时,白场全体降低亮度,在若干的暗影出现时,会像剧场一样奚落周围的灯光,“没问题了”其实只是设想,尽管偏光眼镜弱化了透过率并使全体场景变暗。与液晶的3D电视相比等离子即时再暗一点也会觉得画面很正常。假如在日常生活中看3D图的话,需要更多的白景增长。
接着灰阶协调性能在增强一点吗?由于3D表示必须比2D表示短,一定的时间内表示不了120帧。假设等离子发光次数相比原来更多,援助子场不及时增加的话,灰阶选择S/N时,就不得不调整灰度的等级了。
还有一点。画面闪光的问题。画面是否有反射光,包含显示图像2D转3D的问题。说到原因,3D画面在那里打算使用“凝视内容”的技术。一般画面里2D人影成堆的话,看的心情也没有了。
表面处理对3D电视来说是大问题。如果图像过于光艳的话,反射光很难表面处理。是否追溯到昔日的防反光处理问题上?不过新技术已经可以解决那个问题。刚才绿色荧光体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其实是研发干劲的问题吧。
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部分,为什么越过液晶(液晶快门眼镜)看等离子体电视?耐人寻味,其实等离子体,对比度以及颜色阶调高的特征可以另画质肤色中和。但变成3D图像的时候也和液晶类似有闪闪发光的感觉,那样的情况好像画面被糟蹋一样。即使用等离子材料做眼镜也无济于事,这样下去对电视的发展真的好吗?值得我们深思。
麻仓先生点评
每当谈论到3D眼镜的问题索尼和松下电器在建设上就持有较为不同观点。索尼除去了偏光过滤器,正面防止闪烁。闪烁在经过过滤器的时候被运行中的LED变换器灯所处理,最后映射出光亮的环境。尽管从健康的方面考虑会使精神状态变的紧张,但是避免了闪烁的弊端。当省略了偏光过滤器后脸倾斜时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在基本原则的3D视听环境下,索尼对隔开的距离进行正确核算。处理要包括正确距离在内的(High-vision相同的3H),位置(正前方),正确的坐姿(直立)3大原则缺一不可。
试用了松下整套软件后发现,3D电影软件还是不太足够,只有较多属于电视的软件,期待早日区分开来!
麻仓先生:我们来做个演示,首先是“冲绳的海底漫游”,作为自然的3D效果这段演示还是相当顺利的。但是作为屋外的情景拍摄,就截然不同了,强调的方面也或是自然界的“立体表现”。
因为现在能用即时演算做立体感的3D,所以CG的内容适当的插入3D电视。理论上3D效果已经足够。这就令观众在看“大峡谷”的时候感到了身临其境的魄力。“这就是3D的魅力”!
如何运用BS11的3D广播功能把“3D的世界”刻录成BD呢?
麻仓先生:旁边的3D图不灵,显示信息上只有先前画面清晰度1440像素的一半,其中一半广播供右面使用一半供左面图像使用。如果您经常用的话,偶尔会有不协调的感觉,也许使用模拟协调器广播3D画面会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BS11在2007年就开设了“3D立体革命”的宣传。最初的3个月间、是完全对市场试用性开放的电视宣传者。这个很出色。
看了若干的3D图,有发现关于摄像的警告吗?
麻仓先生:说的也是。由于3D图的摄像,注意的事项也越来越多。比方说在悬挂帧的方面,貌似突然中断的恐怖图像会吓到别人。画面的中插帧不太稳定,有外侧延长物体的时候人脑也来不及反映,并且还有阴影,很不自然。这就是两眼视野冲突。“3D的世界”里跳草裙舞女性,胳膊从框架上伸展开来,给你的感觉一定很过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