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鬼才麻仓先生为您透析3D等离子

PChome | 编辑: 吴从先 2010-11-02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大众各界迫切盼望已久的松下3D等离子体电视“VIERA VT2”终于开始销售了。从看电视到"体验的电视"到底升级后的电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邀请“画质鬼才”麻仓怜士先生PLASMA(等离子)的深动的传达给大家。

plasma小课堂

对松下电器的3D电视来说,串扰点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对比度上也做得相当好。此次采用先锋开发的无“火种”(无预放电)等离子(NONE-PRIMARY)无极发光技术,将对比度提高到了5000000:1。完美改善了图像纵深带的立体感。不过黑色部分不黑的状况依然存在,即便改善了图像纵深带的立体感,也还是丧失了许多画质上的生命力。

清晰度上也一样。“如果2D转3D分辩率只有原先一半的话,那就能显示的更完美!”这样的研究结果和我想的有出入。尽管非常有立体感,但是假设连图像都是昏暗无光的又何从谈起呢?感觉非常矛盾可笑。这个内容根据也存在较大差异,譬如最初是空想动画片光前期播放自然会感到不协调,大脑也接受不了。因为有实际场合和景观的记忆连接过于频繁。让大脑连接产生紧张感。这也就是3D电视通常不能一直显示最高画质的主要原因。

话题回到松下电器的VT系列。首先感觉到黑色条纹有略微泛白的迹象,3D的真实性非常高。色彩显示也做得很到位。在2D方面,更添加了几分油画的质感。在“电影模式“和“好莱坞大师模式”加入以后,这台电视可谓家庭影院中的绝品。不仅颜色下沉深,而且画面图像非常有说服力。

3D倾向性相同,颜色的协调性良好、对比度和色度的显示真实性高。让人完全没有约束感。视野的大小和动态清晰度的高低也是相当有利的卖点。VA方式的液晶电视,中心的对比度很标准,给我的感觉当伽马刻度调整为45-50度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更贴合等离子电视那端的世界。

新等离子面板在动态清晰度的提高上做了较大的贡献。目前的3D等离子一类是240Hz驱动、一类是120Hz驱动,这方面没有液晶做得好,但液晶在2帧画面同帧显示时(给人的感觉混在一起)也一样混乱,所以背光灯容易熄灭。画面可以对应用中间没插入的帧进行补足,事实上液晶也不具备整套的串扰对策。

那么,这样的画面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吗?

麻仓先生:3D VIERA的问题重点是当亮度提升到顶峰时,白场全体降低亮度,在若干的暗影出现时,会像剧场一样奚落周围的灯光,“没问题了”其实只是设想,尽管偏光眼镜弱化了透过率并使全体场景变暗。与液晶的3D电视相比等离子即时再暗一点也会觉得画面很正常。假如在日常生活中看3D图的话,需要更多的白景增长。

接着灰阶协调性能在增强一点吗?由于3D表示必须比2D表示短,一定的时间内表示不了120帧。假设等离子发光次数相比原来更多,援助子场不及时增加的话,灰阶选择S/N时,就不得不调整灰度的等级了。

还有一点。画面闪光的问题。画面是否有反射光,包含显示图像2D转3D的问题。说到原因,3D画面在那里打算使用“凝视内容”的技术。一般画面里2D人影成堆的话,看的心情也没有了。

表面处理对3D电视来说是大问题。如果图像过于光艳的话,反射光很难表面处理。是否追溯到昔日的防反光处理问题上?不过新技术已经可以解决那个问题。刚才绿色荧光体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其实是研发干劲的问题吧。

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部分,为什么越过液晶(液晶快门眼镜)看等离子体电视?耐人寻味,其实等离子体,对比度以及颜色阶调高的特征可以另画质肤色中和。但变成3D图像的时候也和液晶类似有闪闪发光的感觉,那样的情况好像画面被糟蹋一样。即使用等离子材料做眼镜也无济于事,这样下去对电视的发展真的好吗?值得我们深思。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