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丁仕松 发自温州
曾是温州惟一网通宽带运营商的温州网通国脉信息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温州信息港”)已经关门歇业10多天了。持49%“温州信息港”股份的温州国脉集团副总经理陈一凡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透露,国脉集团与共同投资主体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口头约定成立清算小组,清算“温州信息港”的资产和债务,“如资不抵债,将申请破产”。
网通与当地优势企业合资于2001年成立的“温州信息港”,曾被认为是网通快速拓展宽带业务的创举,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在近年的经营中,“温州信息港”却一直处于“爹妈不疼”的尴尬处境,目前仅有3000多用户。此次清算,“温州信息港”极有可能“猝死”,成为中国网通集团的“弃子”,从而给“中国网通温州分公司”让路。目前,温州工商和消费委已经在和电信及温州网通沟通,希望能接收“温州信息港”的用户。
短命的“优势互补”
2001年7月,中国网通集团的前身之一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网通控股”),与温州国脉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温州网通国脉信息港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网通在温州地区最早也是惟一的宽带运营机构。但2003年1月,中国网通温州分公司(简称“温州网通”)成立,温州市出现2家提供网通宽带服务的公司,并同时使用“中国网通”及“CNC”标志。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获悉,“温州信息港”注册资本3600万元。工商登记时的两大股东为“网通控股”和“国脉集团”,其中“网通控股”出资1836万元,以51%的股比控股;国脉集团出资1764万元,占49%股份。董事会成员6人,双方各占一半。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控股方“网通控股”注册资本1.5519亿元,经营范围为“资产管理和对外投资”。国脉集团注册资本为1亿元,副总经理陈一凡称是温州电信的三产公司,主要从事电信系统的配套业务。合资之初的优势互补,让双方对公司前景非常看好。成立之初,“温州信息港”就在苍南、瑞安、平阳、乐清四县市设立了经营部。国脉集团的电信背景也为它的初期运营带来了便利,温州电信更是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将电信大楼(又称数码城大厦)的第8层租赁给“温州信息港”,第一年租金免交,第二年租金按市场价的50%收取,第三年80%,第四年才全额收取。
这些优惠并没有促成“温州信息港”快速发展,在经历业务短线上升后,“温州信息港”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目前温州宽带总用户在30万左右。其中,温州电信占有近90%的市场份额,在电信和网通快速扩展的同时,“温州信息港”的用户数萎缩至不到4000。
5年后被迫关门
温州市工商局的年检记录显示,“温州信息港”历年年检均为“A级”,最近一次为今年的6月14日。似乎占尽了资源、资金、技术优势的合资公司,为何5年后突然关门?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日前赶到位于温州新城的数码城大厦8楼“温州信息港”公司所在地时,大门仍然紧锁。数码城的保安告诉记者,从本月9日开始,该公司一直没人上班,也未向物管说明情况。“每天都不断有人来询问,有用户,也有来讨债的。”保安说。
该公司门口,不时有因网络故障前来问询的用户。用户胡先生表示,他是“温州信息港”的老客户了,所在小区惟一的宽带接口就是“温州信息港”提供的,最近却一直连接不上,“温州信息港”的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有一个甚至“停机”。温州市“12315”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也不断接到用户“网络不通”的投诉。消费者胡女士说:“我用网通宽带两三年了,上个月才续交了年费。这几天网络就不通了,公司怎么说关门就关门了。太不负责了!”
9月13日,鹿城区法院在门上贴有一张“执行通知书”,内容为“温州信息港”拖欠福建一家通信设备公司设备款64万元,要求9月15日前还清。温州市消保委副秘书长陈朝霞告诉记者,消委会调查后发现,温州网通信息港因拖欠工程款等数笔债务,已经被多家公司起诉。
陈一凡承认,“温州信息港”陷入困境,“工资都好几个月发不出来了”,他把困境原因归结为经营不善,巨额的设备投资和用户数增长不成比例。
“2001年时,宽带业务还是朝阳产业。当时惟一的竞争对手就是电信。起步较快,网络终端很快就覆盖温州市的几十个小区。头两年发展蛮好的,最高时有七八千用户。但从2003年开始,经营出现萎缩的苗头。到现在仅3000多用户。每户年费600元,这点用户根本无法支撑设备投资。”他说。
他认为,经营出现萎缩是“中国网通不负责任,成立温州分公司,造成同门竞争”。2002年底,中国网通集团在温州筹建“中国网通温州分公司”,并于2003年1月登记注册,“电信有的业务,我们都开展。”温州网通的一名中层人士说。
2001年5月25日,“温州信息港”筹建时的章程第34条规定:“为避免股东与公司的同业竞争及其不良后果,双方承诺:在温州行政区域内(含温州市及其下属8县)只应开发和提供与公司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电信产品及服务。”
陈一凡认为这项条款具有“排他性”,“温州信息港”应是中国网通在温州的惟一运营商,但中国网通又成立“温州网通”,并“挖走了‘温州信息港’80%的中层以上人才”。
难逃“弃子”命运
“电信和宽带都专注发展自己的‘嫡系’公司,‘温州信息港’这个联姻儿被抛弃了。”一名业内人士分析。
“温州信息港”成立后的5年内,中国网通经多次更名、资产重组,但两大股东的股比和权益不变。2001年9月30日,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为严义坝)整合了宁波、温州、杭州等地的合资公司股权,以及所有与居民驻地网及居民宽带接入业务相关的资产及股权,成立北京网通天地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上述合资公司成为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
2002年中国网通筹建集团时,同年8月2日,北京网通天地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又更名为“网通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投资与运营宽带互联网电信业务与宽带增值业务。
2002年5月16日,在网通控股以及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北方10省(自治区、市)电信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网通集团并谋求上市。随着母公司名称的不断改变,“温州信息港”越来越边缘化。
2004年8月,中国网通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中国网通浙江分公司”为网通在浙江省的惟一运营机构。2003年1月,中国网通温州分公司成立,加剧了“温州信息港”的边缘化。
“温州信息港”董事长、法人代表何国权的手机一直关机,陈一凡也称“联系不上”。留下的谜团只能等清算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