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性能看本质 主流硬件实用度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吴俊杰 2011-01-15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透过性能看本质 硬件功能实用度报告

这几年电脑硬件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应用便利,而除去宣传的外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似乎使用者的感受就不是那么深刻了,其中原因之一是对某些方面的不关注,还有就是硬件本身的提升不是很明显。虽然目前是移动终端日渐风靡的时代,带在专业应用以及办公领域,台式机仍然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家庭和学生的应用市场。

因此面对不同硬件的不同特色,有时用户会感觉稍许茫然,了解某个硬件很简单,单向每个硬件都了然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了。针对目前商家口中经常“念叨”的几个参数,例如USB3.0以及节能主板等,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加深入地去了解DIY,我们就去逐个了解下其性能参数所代表的实际应用是什么。

节能主板

[简介]随着性能的提升,电脑系统的耗电量也越来越大,如处理器、显卡等核心配件都是耗电大户,其中处理器及其架构对电源日益增高的需求,使得主板的核心供电模块从3相增加到4相、8相甚至16相之多,功率也增加到100W以上,最新的Intel Core i7平台的功耗更是超过了200W。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并给用户一个节能的绿色环境,厂家都在降低功耗上下了工夫。

[实用指数]★★★☆☆

[举例说明]

Intel 和AMD的节能技术主要都是在动态降低处理器频率上做文章,而各个主板厂商的节能技术则是集中在主板对处理器供电的模块上。现在的主板对处理器供电基本上都为开关电源供电方式,开关电路可以将ATX电源供给的12V直流电通过一级滤波电路转换为宽度可调的脉冲电流,通过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芯片发出脉冲信号,控制MOSFET(场效应管)的轮流导通和关闭,再通过第二级LC振荡电路滤波转换回所需要电压的直流电。

多相供电振幅较小更加稳定

节能主板举例

1 EPU能耗调控单元

华硕的EPU芯片

华硕EPU(Energy processing Unit)节能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EPU-6,它的硬件部分包括了1颗EPU芯片及8相供电模块。这里的EPU芯片其实就是PWM控制芯片,它和软件配合可以探测处理器电压、处理器供电相数以及识别处理器型号、核心数量等,然后根据系统负载自动调整供电相数和处理器频率及电压值。在实际工作中,在轻负载情况下,EPU芯片会将供电相数从8相转为4相,从而减少供电模块的功耗,同时减少发热量,而在高负荷状态下,系统会自动转为8相供电,以满足在高负载时的使用要求。不仅如此,根据负荷的不同,处理器的频率和电压也会自动进行调节。所以说EPU技术并不仅仅是控制供电模组相位,而是进一步力求以消耗的电力换取最大的系统效能。

2 DrMOS超频节能芯片

DrMOS结构图

微星的GreenPower自动变相节能技术首先也是基于PWM芯片,使用的是ISL6336控制芯片,可以实现从1相到5相逐相调节,而且还可以同时对内存以及芯片组的供电模块进行自动切换供电相数。另外,在主板的DC-DC转换电路中,场效应管是功耗很大的一个元件,微星使用了DrMOS芯片来代替它。DrMOS 芯片是把分立的功率场效应管和驱动芯片集成到一个芯片内,组成新的转换电路。DrMOS具有损耗低、热量小、功率密度高以及动态响应快的特点。因而可以降低主板的整体功耗降低,提高效率。

[编辑观点]不过目前的主板节能技术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技术中常用的降低工作电压就有可能影响处理器工作的稳定性,通过降频节能则会影响性能,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节能的效果还有改进的余地。

整合型CPU

[简介]最近的Sandy Bridge系列处理器凭借集成GPU的强大性能获得了很高的点名率,这一首部正式整合GPU的CPU即将引领新一代的处理器更新热潮。自从去年年初,英特尔发布了Westmere架构处理器,它在处理器发展史中可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架构率先把处理器和图形核心融合在了一起,从而使处理器在“智能”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为集显平台的用户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

[实用指数]★★★★☆

[举例说明]

Sandy Bridge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Sandy Bridge架构的产品不仅拥有双核处理器,同时还拥有性能更强的四核处理器。在技术分析上得知了全新加入的睿频加速2.0技术和AVX指令集等等一些新功能。

随着Sandy Bridge处理器的发布,睿频加速2.0技术(Turbo Boost 2.0)也随之登场。全新的睿频加速2.0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了算法,增强了自动提速的弹性,同时还可以动态调控集成的“核心显卡”的频率,这也是睿频2.0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在调节CPU频率时,让集成的GPU也同样能起到加速超频的作用,并随着系统负载的不同协调二者的频率升降。当集成的GPU频率加速时,随之也大幅度提升了在3D图形图像方面的性能表现。

随着Sandy Bridge处理器的发布,睿频加速2.0技术(Turbo Boost 2.0)也随之登场。全新的睿频加速2.0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了算法,增强了自动提速的弹性,同时还可以动态调控集成的“核心显卡”的频率,这也是睿频2.0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在调节CPU频率时,让集成的GPU也同样能起到加速超频的作用,并随着系统负载的不同协调二者的频率升降。当集成的GPU频率加速时,随之也大幅度提升了在3D图形图像方面的性能表现。

3D显示器

[简介]平面显示器要形成立体感的影象,必须至少提供两组相位不同的图像。带有视差栅栏的显示器,提供了两组柱图像,而两组图像之间间存在90°的相位差;其中,快门式3D技术是如今显示器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

[实用指数]★★☆☆☆

[举例说明]

我们看到人眼之所以能够看到3D影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影像是通过水平交错、曲折传递到人眼中,再由大脑重新排列组合成3D立体影像的。3D眼镜则可被看成是偏光膜,在画面通过第一层偏光膜之前,就要对画面进行处理。而影像的处理,是使用加载在显卡驱动程序内的插件进行调整的。

这种技术只需要一台3D显示器和专用眼镜就能够实现3D画面,不过其游戏分辨率相对而言并不高,并且支持的游戏数量非常有限。目前的3D显示器就是在120Hz面板刷新率的情况下,通过佩戴NV的3D眼镜实现的,不过佩戴眼镜让人很不舒服,而且其显示效果也有些不尽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裸眼3D显示技术就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参与研究的厂商也在逐步增加。

说到裸眼3D显示技术显示器,其实早在2006年,飞利浦就开始推广3D显示器,其在CES 2006上展出的42英寸裸眼3D显示器样机模型曾荣膺大会金奖。但迫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飞利浦于关闭3D显示部门,并全面停止销售3D显示器,包括经典的42英寸42-3D6W02显示器。这对于裸眼3D显示器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USB3.0接口

[简介]USB3.0接口规范相比上一代USB2.0具有很大的进步,在几大巨头的齐力支持下,USB3.0已经离我们很近了,这无疑是对现在这个高清、DX11这种需要大容量传输的年代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无论是专业认识还是普通用户都能从中得到很大的实际利益,它超快的速度、强大的易用性、稳定的兼容性都是我们需要的,但目前还处于未普及的状态,因此对于其性能的真正发挥大家还是充满期待。

[实用指数]★★★☆☆

[举例说明]

USB3.0 引入全双工数据传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也就是说,USB 3.0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以前的USB版本并不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

在信号传输的方法上仍然采用主机控制的方式,不过改为了异步传输。USB 3.0利用了双向数据传输模式,而不再是USB 2.0时代的半双工模式。简单说,数据只需要着一个方向流动就可以了,简化了等待引起的时间消耗。

USB 3.0能够提供50%—80%更多的电力支持那些需要更多电能驱动的设备,而那些通过USB来充电的设备,则预示着能够更快的完成充电。

写在最后:上述这些目前比较热门的技术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呈现一种发展的状态,用户没有必要去盲目追求尖端的技术指标,因为除了这要有经济作为基础之外,其性能能否完美发挥也是个未知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