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具有中国的DNA 评述NEC PC并购案

PChome | 编辑: 王学刚 2011-01-29 12:29:00原创

背景:2011年1月27日,联想集团宣布与NEC成立新的合资公司,NEC将把所有PC业务转移至双方合资的新公司。其中联想占有51%的股份,而NEC则持有49%。该交易预计将于2011年6月30日完成,联想将通过发行新股支付NEC 1.75亿美元。

2008年第一次去日本东京的时候,入住的酒店房间里均配有一台NEC的一体机。当时看到这个品牌,让我产生了一些怀念。因为早在刚刚入行当编辑开始,NEC是我第一批接触的PC品牌之一,产品轻薄的外形与严谨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几年之后,NEC这个品牌渐渐淡出了PC界的圈子。这一次联想的并购事件让我的注意力再一次转移到NEC。

联想与NEC的握手,必将成为IT历史中的重要一篇

不再灵蛇吞象,而是弱肉强食

每次说到大型公司的并购案,我们总会想起这样一个词语——灵蛇吞象。在2002年惠普收购康柏,2005年联想收购IBM PC的时候,媒体都曾用过这样的说法。《楚辞•天问篇》中有这样的说法,“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通常用来比喻以小吃大。前面提到的这两次并购,也许称不上以小吃大,但至少也是等量级的并购。前者均用了较长的时间来“消化”后者。可喜的是,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联想借并购IBM PC业务这一契机,让自己从一个中国的国内品牌走向了世界。特别是ThinkPad品牌的开发与创新,让联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做到了家喻户晓。时至今日,联想再一次开启了并购之门。与6年前不同,这一次绝对可以用“弱肉强食”来形容。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数据,据Gartner估算,联想2010年出货量为3396万台,而NEC虽然是日本目前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但去年出货量仅为260万台。从这一点来看,并购是一件很正常而合理的事情。另外,对于NEC公司来说,PC业务只是其众多业务中的一个分支,而且2010年第三季度净亏损265.3亿日元(约全3.23亿美元)。能够甩掉这一包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而更多的理由,则是联想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考虑。

从基因改变封闭的日本PC市场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日本是一个非常保守、传统,而且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国家。或者有不少人不赞同我们说法,但凡是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经东京为例,大街上很少可以看到牵手的情侣,大家在工作日普遍穿着素色的职业装,遵守严格的社会秩序和准则。这与美国的洛杉矶、法国的巴黎、中国的北京或上海,有着很大区别。在日本,无论是日用品,还是电子产品等,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日本本国品牌,电子产品方面几乎只有索尼、松下、佳能、三菱、东芝、京瓷等,这些都是有着几十甚至上百年的传统日本品牌。而像惠普、戴尔、宏碁、联想,这些非日资品牌,则相对弱势。

这一次联想与NEC合资成立新的新公司,将全力于PC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于已经全球化的联想,日本自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市场,不论是联想的核心优势PC业务,还是新兴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业务,都需要推展新的领地。但想要进入日本这个封闭的市场,外来的和尚是不得其门而入的,因此,联想很需要一个日本的合作伙伴。自身经营状况不是很好,但又是日本PC业老大的NEC自然是最为适合的并购对象。

通过这一商务行为,联想不仅可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能够将采购环节进行优化,从而降低成本。对于NEC来说,在生产方式方面,很可能改为由联想工厂代工,从而降低成本,也会扩大NEC品牌在中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同时NEC的技术优势也可以在联想的产品上更大地发挥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次的并购是一个“双赢”。有一点可以负责任地讲,未来NEC的体系里,将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排行榜上探花之争将更加激烈

在目前的PC业务全球排行榜方面,IDC报告显示,2010年排名前三位的是惠普、戴尔和宏碁,联想位列第四。其中排名第三的宏碁的市场份额是12.3%,第二的戴尔为12.5%,而第四的联想市场份额为9.9%。摩根士丹利分析称,若联想收购NEC的PC业务的控制性股权,可令其电脑占有量提升6%至8%,销售增长10%至12%,也可缩短与戴尔及宏碁的市场占有率的差距。甚至进一步地讲,在2011年的全球排行榜上,联想完全占据第三,甚至更加先前的位置。

这是2011年第一个大型的并购案,也是联想集团在2005年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的又一重量级商业并购行为。这一次的并购虽然没有带给我们6年前的那种震惊,但这的确是联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各种原因,相信联想可以很好地处理好未来的业务。同时也期待下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可以看到全新的NEC电脑——因为它出于流着中国血液的日本国家电子公司。

(撰文:PChome北方区执行总编 王学刚)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