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之初体验①——Quick Sync Video篇

互联网 | 编辑: 贾征 2011-03-21 07:55:00转载-投稿

虽然之前也有机会接触了全新的Sandy Bridge处理器,感受过其史无前例的强悍效能。不过因为当时所用的是P67主板,因此虽然性能和超频体验都令人震撼,但Sandy Bridge处理器的很多特色功能——例如Quick Sync Video——却因P67芯片组不支持开启HD Graphics显示核心模块,而未能有所体验而颇为遗憾。

因此收到本次的试用套装时,发现附送的主板为技嘉的H67MA-UD2H-B3,颇为惊喜。终于可以体验一下HD Graphics显示核心所带来的功能方面的革新体验。想必关于Sandy Bridge系列处理器的性能测试文章,无论是网络还是杂志上都早已满天飞,因此,我在性能测试之前,将我的“I之初体验”奉献给Quick Sync Video(以下简称QSV)吧~~

与AVX高级向量指令集、Turbo Boost 2.0等技术相比,QSV技术因为应用环境限制较为严苛,所以并未收到太多用户的关注。实际上,该技术却是Sandy Bridge处理器所具有的革命性进步之一,它改变了以往仅以冰冷的绝对性能数值来衡量处理器的价值观,令处理器本身变得更为实用,更具人性化。QSV的官方名称为“高速视频同步”技术,其实质是通过Sandy Bridge处理器集成的HD Graphics显示模块以及Media Processor模块,以固化硬件指令,替代处理器进行视频转码操作。从而缩短用户将视频文件从PC上同步到移动设备中去的等待时间。

在上一代Clarkdale/Arrandale处理器中,由于集成有GMA HD显示核心,处理器本身也能实现视频转换过程中的硬件加速,但仅能存在于解码环节,因此对整体的速度提升有限。而新一代的Sandy Bridge处理器,通过HD Graphics显示模块则可以对视频转码和编码环节实现双重硬件加速,因此在视频转换的速度上无疑将更具优势。作为一项硬件技术,QSV仍然需要软件的支持才能够实现。目前对QSV技术提供支持的视频转换软件包括CyberLink MediaEspress v6.5、ArcSoft Media Converter 7以及Roxio Creator 2011 Pro中的Video Copy & Convert组件。

测试使用CyberLink MediaEspress v6.5.1229软件。将一段700MB,时长3min的MPG视频转换为H.264编码的MP4格式的视频。测试环境如下表所示:
Quick Sync Video 测试平台

CPU Core i5-2300 @ 2.8GHz;4C/4T,6MB L3 Cache

Cooler Noctua NH-C14

Fan IKONIK 14025 @ 1700RPM

Mainboard Gigabyte H67MA-UD2H-B3

Memory Team Xtreem Dark DDR3 1600 2GB × 4 @ 1333MHz 7-7-7-20 2T

Graphic Card Intel HD Graphics 2000

HDD Samsung 265GB SSD

PSU Seventeam ST-1200ZAF 1200W

软件环境

OS 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简体中文版

API DirectX 11,Jun.2010

BIOS F2

Software CyberLink MediaEspresso v6.5.1229

软件能够自动识别QSV技术,开启后能够在设置界面中对该技术进行简单的设置。在如下图所示界面中勾选“开启硬件编码”和“开启硬件解码”两项,即完全打开了QSV技术。同时软件还可以对QSV技术进行模式设置,选择“更快转换”或“更高质量”以追求速度的提升抑或更出色的画面质量。

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在关闭QSV技术,仅使用处理器进行转码操作时,需耗时60s,而开启QSV技术后则大幅缩短至32s(更快转换)和35s(更高质量)。效率提升约1倍左右。实际上转码的效率同视频源的格式以及转换的格式均相关,在随后的测试中,使用一段200MB,时长90s的MOV格式1080p视频进行转码操作,关闭QSV时需耗时约55秒,而开启后居然仅需8秒即可完成转换,效率提升接近7倍!!

画质方面,对比处理器转换的视频与QSV(更快转换)转换的视频,能够看到两者之间的画质差异相当小(提示:两图均为手动截取动态帧,因此画面中的人物模糊程度主要由于截取帧不同所造成,对比画质可以参考镜头中完全为静止状态的地面细节)。QSV转换的视频仅在路面及背景树叶的颜色过度上略有差异,细节边缘锐度稍差。而对比QSV(更高质量)的转换结果则与处理器转换后的视频几乎毫无差异!

与目前常见的NVIDIA CUDA和ATI Stream两套显卡加速视频转码的解决方案比较,QSV无论在转码速度还是在画质效果上,均强于前两者。

目前来说,QSV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限制,例如暂不支持多声道音频的转换,且高于H.264编码的视频格式亦不提供支持。同时,由于目前支持QSV技术的多为商业软件,因此软件本身均不提供对MKV这一封装格式的支持(MKV作为非商业标准,主要为非商业性转码软件所支持)。但网络流传的720p/1080p电影多为MKV封装,因此未来QSV被更多非商业性视频转码软件所大规模采用时,其超高转换效率的优势会变得更有实用意义和价值。

预告:接下来将为您带来“I之初体验②——显卡切换篇”,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