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MD谈起 细看DLP投影机前世与发展

PChome | 编辑: 陈嘉就 2011-04-12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1987年,Dr. Larry Hornbeck和Dr. William E. "Ed" Nelson将第一枚DMD芯片带到了世界上,随后不久DMD成了DLP投影机的核心部件,经过多年的发展,DLP投影机更是成为了投影机主流产品,获得了丽讯、三菱、Acer众多投影机厂商的支持,TI更是凭借着垄断DMD芯片的生产获得丰厚的利

DLP投影机缺陷

光源、光学系统、DMD芯片和镜头构成了DLP核心,但是DMD芯片不存在液晶面板的RGB子像素,没法显示彩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色轮(Color Wheel)引进到DLP投影机中。

色轮

色轮往往是一个环状滤光片(包含红绿蓝三色),位于集光柱与光源之间,当白光通过色轮时便轮流产生红光、绿光和蓝光,并依次在DMD芯片上形成应对颜色的图像,不同色图像的最终依靠人脑合成,形成彩色图像。

彩虹效应

由于色轮是要依靠滤光来实现红绿蓝三色光,显示其中一种颜色的时候,另外两种颜色的光能将会被浪费,是一种低效率的解决方案,但是亦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因此受到众多厂商的追捧。色轮的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是彩虹效应,在观看高反差的时候的画面(例如电影结束时的字幕画面)时,观众能明显感觉到犹如彩虹一样的色带存在。为了减缓彩虹效应带来的负面效果,厂商不得不提高DLP的色轮刷新速度,但这个方法并没有改变决色轮的时分工作原理,因此无法杜绝彩虹效应的产生。

Smooth Picture原理

彩虹效应只是一个DLP一个不利的因素,DMD芯片发展滞后已经成为DLP新一个缺点。由于技术与工作原理限制,DMD芯片不能做到很大,而且DMD芯片跟相机用的CMOS类似,在有限的的面积中疯狂提高像素并不会提高画质,甚至是降低画质,DLP较低的分辨率以及高分辨率无法改善的画质在高清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缺点。

当然,TI不会坐以待毙,反正彩色显示已经是靠时分法实现的,一不做二不休,再来一次时分法提高分辨率——Smooth Picture。Smooth Picture让一副图像分两次显示,生成两幅新画面,然后依靠光学系统移位,最后依靠人脑把两幅图像合成为原来一副图像,以逻辑的方式提高分辨率。当然,这样缺点也明显,光学结构复杂,同时人眼能够感觉到画面的错位,因此并不受推荐。

DMD芯片的问题不止这点,如上图所示,DLP系统的亮度与对比度与DMD芯片上的微反射镜是密切相关,当微反射镜偏转角度越小时对比度越低,而此时亮度却更高,正好是一个矛盾的组合。虽然DLP投影机存在种种的劣势,但是高亮度、高对比度、结构简单、成本不高、色彩好等优势依然是相当明显,因此获得了一个良好发展,下文将讲述DLP投影机的发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