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乐平:中国电信转型战略与初步实践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1-01 10:59:00转载

  本文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就中国电信的转型战略与初步实践发表的看法。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

韦乐平:中国电信转型工作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一段时间了,主要转型其实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迫的,因为中国电信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下面总结了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更新加快,行业技术差别趋向消失,行业结构日趋不稳。尽管老在谈论三网融合,实际上三网融合在中国已经发生了。最近我到宁夏调研,国家两个亿拨进去,电信不管这个,人家广电长驱直入,只是电信不准进入,广电已经大摇大摆进来了。恶性竞争,资费巨匠,离网率高,增长艰难,发展用户里面基本上三分之二都是跑掉的,发展三个用户跑掉两个,你可以想象投资效益能好到哪里去。业务主体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今年前九个月与话音相关的业务指标,通话费、月租费第一次出现全面的同步下降,原来是单项的,现在指标相关的都下降了。国际话音业务大概被VoIP分流统计8—20个亿,其实很多是没有检测出来的,根本不知道,有可能超过20亿,因为设备检测不出来它的协议。P2P正成为多方位颠覆性技术,无论是流量还是商务模式,对东部地区影响非常大。光是东部某一个省,白天差不多60—70%都是P2P,晚上已经到了80—90%是P2P,网络基本上被他们占住了。中国电信已经成为世界上进寸几个收入还在缓慢增长的固网运营商,所以转型是唯一的出路。

王总在04年年底第一次提出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战略,实际上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如果不转型,今天的增长可能是负的,转型起码使我们延缓了两年,当然我们不希望光是延缓,还希望有增长。转型范围很大,业务服务、网络技术、组织与人力资源、运营模式。

战略转型的基本内涵。从转型方向来说,从转型业务来说和转型目标,转型的关键和组织推进五个方面都列在右边。

五大战略方向,2001年提出来的,这是转型重大领域。

这张片子主要总结了我们这几年来做的技术转型的实践。我们大概是中国最早做软交换工作的,从2002年开始,实际上2001年7月份成立领导小组,从技术实验开始,到业务实验,到试商用,去年转入正规大规模的商用,从长途切入。宽带接入有很大的争论,最后确定ADSL为主,02年进入大规模的发展,已经达到2700多用户,总的数目是3000万,其中ADSL是2000。03年完成MSTP发展策略和16个厂家互操作测试,现在推进全球MSTP,中国做得最早也是最大规模。04年做了现场实验、网络规划、体制标准,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在做TD—SCDMA试验,最近有重大的技术上的突破。04年我们开明绅士IPTV的技术试验,05—06年5个省开展商业试验,05年开始4个省开始光纤到家的试验,04—05规划建设CN2和参加CNGI试验工程,05—06年做ASON网准备,体制、规划、测试、试验,明年第一季度开始现场实验。05年到06年进行固网智能化改造,现在的效果已经慢慢显现出来,光是福建一个省去年一年固网智能化带来的速度一个多亿。我们也在探索研究NGN的长远解决方案,包括IMS、FMC、SDP等。

固网智能化工程现状。目前开展增值业务总署已经超过20个,应用的类别有彩铃类、号码应用类、话费个性类、软交换类和其他,目前固网彩铃用户有900万,超级无绳139万,主要问题目前存在不同厂家业务互透是很麻烦的事,每一种业务流程都是各搞各的。软交换,是从上到下的发展策略,结合固网智能化改造,逐步向端局乃至用户终端延伸。省际长途31套TG,8对SS,叠加网形式,目前分流省际长途总话务量10%,年底30%。目前开的业务主要是窄带域业务为主,主要是彩铃、同振、一号通、移机不改号、混合放号、一号双机等。少数发达省份开展了宽带域通信业务,宽带的主打目标IMS。IMS将成为统一的融合平台,IMS有潜在的优势,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要实践见证。

软交换与IMS的关系,从标准化的角度,业务标准差得很远,从控制层,库存控制与接入相关,固网和移动融合是很困难的,IMS是分散控制,跟接入无关,固网和移动比较融合,呼叫模型软交换采用传统的交换机的呼叫模型,不适合多媒体的业务。IMS的呼叫模型是基于SIP呼叫信民,适应于全业务。软交换的好处全面提供PSTN,及其相关业务,IMS到目前还不行,还不成熟,多媒体灵活性不如IMS,总体来说这两个东西并不是互相排斥的,都遵循NGN基本思路和架构,都是基于IP的,都是分离式架构,都是试图采用统一的控制,基本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具体的实施上、标准化程度上,标准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话音业务依然增长的国家,软交换的发展是无法跨越的,无法想象现在全部拿IMS取代PSTN,做不到,也没人敢做,设备的成熟度,参加过测试的人都知道,没人敢用。目前窄带业务以软交换为主,多媒体的业务以IMS为主,两者是重叠方式,长期共存。从长远来看,IMS融合软交换。

融合承载网的建设——CN2。所有的业务包括软交换成不成功,现在看到大多数都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软交换事的层,业务承载层是非常关键的,从03年7月份开始,策划、筹备建立融合的承载网,打破了行政区域和C1、C2、C3、C4网络结构的界限,实现网络扁平化、结构分层华、承载融合化、骨干简洁化、业务边缘化,这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构成最复杂的单元骨干网,全世界大概865台服务器,绝对是世界冠军。同时启动大量的新技术,第一次在那么新的网部署那么多新技术,不容易,我们基于IP/MPLS混合技术,适用用IP就用IP,适合用MPLS用MPLS,采用简化的业务策略。

发展智能光网络的初步思考。目前我们已经做好网络架构、体制、标准的研究工作,马上就要讨论体制标准,体制标准通过以后马上开始做现场实验,明年一季度的二三月份,第三阶段进入商用化阶段。商用化第一步基于SDH的ASON,第二步基于OTN,能不能出来,我们不敢打保票,最终过渡到全国。宽带接入中国电信3000万用户,从单个网络来说世界大国,战略向光进铜退、加宽带加多元、融合化。有需要的地方升级到ADSL2+,积极跟踪试验VDSL2、WiMax、FTTH,如果拿不到移动牌照,这个定位就另外一回事了,EPON和GPON,EPON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电信IPTV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未来网络技术应用战略性应用,现在尽管有很多的困难,我们相信从战略上一定会成为仅次于移动以外第二重要战略增长点。移动是最明显的,任何都能看到的,第二我们看到比较大的战略增长点就是这个。我们有许可证广电的单位进行合作,目前在五个省开展IPTV试商用,全国大概有四万用户,最大在上海,上海大概一万多用户,提供的业务主要是广播频道、时移电视、虚拟频道、影视点播、影像空间、电视荒野、互动精彩。另外我们还提供电子相册、电子投票、网页浏览等各种电信增值业务。初步实现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的宽带化,初步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

今年我们推了两个转型的业务,比较有名的是号码百事通,这个业务实际上从流程上来说是三步。对公众是便民信息服务,客户只要打114或118114就可以获得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服务,对企业客户来说,是我们帮助企业获取商业机会,提高知名度,便利于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新型业务。二是商务领航。中国电信网络资源优势非常庞大的,在优势资源基础上,面向全部企业客户推出的客户平台。主要利用在企业信息化综合信息平台,众多的软硬件产品和电信基础业务及增值服务业务,有效解决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技术、开发周期、安全保障等难题。

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从王总提出转型大概一年半的时间,非话业务的比例从22.1%增加到30.1%,净增8%。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没有8%肯定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才5.88%,如果没有这个8%肯定是负增长,中国电信由于转型初步成效,帮助我们减缓固网业务发展递减的趋势,所以说转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上班连速度怎长5.88%,主要三大拉动力:宽带接入、语音增值业务、综合信息服务。小灵通增长率我落到第四,原来是第二位的增长,电话费、月租费基本上全是负增长。固网转型应该说从中国电信的实践和理论来说,应该说还是有成效的,能够帮助中国电信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