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在继承原苏联大部分军队的基础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坦克大国。俄联邦成立近十年内,由于国内经济的衰落,使其在成立后一直没有装备过新式的装甲车辆
本帖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了解真实的数据。
来自: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俄罗斯坦克发展史
一、创业的艰辛
俄罗斯联邦,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在继承原苏联大部分军队的基础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坦克大国。俄联邦成立近十年内,由于国内经济的衰落,使其在成立后一直没有装备过新式的装甲车辆。因此,当我们谈到俄罗斯坦克的时候往往说的都是原苏联遗留下来的,俄罗斯的坦克发展史实际就是苏联坦克的发展史。
昔日的超级大国-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国,它有着令***德军闻风丧胆的坦克军团,也拥有曾让北约一提起便不寒而栗的坦克集团军。苏联坦克的发展几乎贯穿整个苏联建国的每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曾经几次推动过世界坦克发展,制造出了许多着名的坦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坦克大国的发展史吧。
苏维埃的第一辆坦克
在苏维埃国内战争(1918~1920)期间,红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的坦克。其数量虽少,但在打击白匪军的作战中,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9年春,红军乌克兰第二集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匪军的2辆法制“雷诺”式轻型坦克。其中的一两被运往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进行分析研究。当时,***同志指示军事工业***会,要在1921年春天之前制造出15辆仿造“雷诺”坦克的轻型坦克。
那个时候,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接收的是沙皇俄国的烂摊子,不仅没有汽车工业,重工业也少得可怜。想制造出能用于战斗的坦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负责研制工作的红色索尔莫沃工厂没有能力制造整车,装甲板要由彼德格勒的伊热尔工厂生产,动力装置要由莫斯科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坦克的生产于1920年2月开始,当装甲板和动力装置鱼6~7月间运到后,8月份总装完毕。这种坦克称为КС坦克,是“红色索尔莫沃”(КрасНое СорМоВо)的缩写。8月31日,开始进行试验。这辆坦克行驶了60km,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随后,由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
1920年12月1日,军事***会正式向***同志报告:“第一辆苏维埃的坦克胜利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二战的战士***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КС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无产者”、“暴风雨”、“胜利”等名字命名。
在当时看来,这种坦克的性能相当不错。它的战斗全重为7t,乘员2人,装一门37mm火炮和一挺7.62mm机枪,最大行驶速度为8.5km/h。比起只装一种武器的“雷诺”轻型坦克,这是一种进步。КС坦克从1921年起在苏军中服役,直到1940年。
红军的第一支汽车坦克队是1920年建立的。每队有3~4辆缴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到1920年底,共组建了11个汽车坦克队。它标志着苏军的坦克部队像一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
МС轻型坦克
20世纪20年代,是苏联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苏联坦克工业开始起步的时期。这一时期研制并生产的МС轻型坦克,可以说是真正有苏联自行设计的坦克。
1924年5月6日,苏联军事工业总部成立了坦克局。1926年夏,坦克局制定了轻型坦克设计方案,预定将这种坦克同步兵、骑兵共同作战。1927年5月,顺利造出了第一辆样车。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1928年7月正式定型,定名为МС-1轻型坦克。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由于国内缺少生产轴承和电器设备的工厂,限制了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1928~1931年底,共生产了960辆МС-1轻型坦克。这种坦克一直在苏军中服役到1-942年。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1941年夏天,大约有200辆МС-1坦克被改装成Т-18М坦克,并安装了45mm火炮。
1927年制成的БА-27装甲车,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装甲车。它是一种4轮战斗车辆,重4.1t,乘员3人,装甲厚8mm,装一门37mm加农炮,1挺7.62mm机枪,最大时速约30km/h。共生产了约300辆。
这一时期,苏军装甲兵已经有了团一级单位。但总的说来,坦克的数量较少,只能算是苏军装甲兵的创业阶段。
30年代的大发展
30年代,是苏联坦克工业由初创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1929年7约,苏联***批准了第一个坦克生产计划,确定要以超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汽车、自行火炮、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等装备苏联军队。执行这一计划的初期,由于缺少设计和生产坦克的经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苏联的坦克设计师和广大劳动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设计出多种型号的新型坦克。其中有Т-27超轻型坦克、Т-37水陆坦克、Т-26轻型坦克以及ВТ快速坦克、Т-28中型坦克、Т-35重型坦克等。
Т-27超轻型坦克以英国的“卡登·络伊德”Ⅳ型坦克为原型,改进设计而成,1931年2月定型。其战斗全重为2.7t,乘员2人,武器是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40hp。这种坦克共生产了4000多辆,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1941年。
由于Т-27坦克的防护力太弱,苏联***决定生产一种轻型水陆坦克来取代它。这就是后来研制成功的Т-37水陆坦克。Т-37水陆坦克于1933年装备苏军。其战斗全重为3.2t,乘员2人。装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仍为400hp,但装甲比Т-27有明显改进,提高了防护性能。Т-37水陆坦克共生产了约1200辆。后来,被Т-38水陆坦克所取代。Т-38坦克还是苏军最早能空运的坦克。
在研制Т-27超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一种轻型坦克,这就是很有名气的Т-26轻型坦克。Т-26于1931年研制成功。1931~1940年期间,共生产了12000余辆Т-26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曾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苏、日军队的哈勒哈河战斗。
БТ坦克是30年代苏联红军的着名坦克,БТ是俄文“快速坦克”(Быстроходнъгй Тан-к)的缩写。БТ快速坦克是以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31年9月,制成了БТ-1和БТ-2坦克的样车。后来又研制成功БТ-С、БТ-5У、БТ-5А等多种型号。1935年研制成功БТ-7快速坦克,较之前几个车型有重大改进。1936年研制成功的БТ-ИС型试验坦克,对Т-34坦克的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37年底,苏军共装备了近5000辆БТ系列坦克,成为当时装备数量仅次于Т-26坦克的苏军装甲兵的重要装备。
Т-28中型坦克和Т-35重型坦克的设计成功,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这两种坦克没有受外国坦克形式的限制,表现了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独创性。Т-28和Т-35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苏联坦克已由轻型坦克为主向中型坦克为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0年代,苏联的坦克工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到1937年,苏联共拥有各类坦克15000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坦克大国。不过这期间的苏联坦克在质量上并不占优势。
30年代中期,苏军已经有了独立的坦克兵种,到1939年初,已经组建了统帅部预备队的4个坦克军、4个重型坦克旅和24个独立的轻型坦克旅,以及步兵和骑兵兵团编成内的大量的坦克团和坦克营。苏军的坦克兵部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二、苏德战争前夕
30年代末期,开始了苏联坦克制造工业的新阶段。1938年8月,苏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了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的问题。会议做出了研制新型坦克的决定。在这个决定的指导下,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研制出着名的КВ-1重型坦克和Т-34中型坦克。
从国际背景来看,30年代末期,德、日***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1939年,德国研制出T-Ⅲ和T-Ⅳ中型坦克,再加上大量装备了T-Ⅱ轻型坦克,形成了强大的突击力量。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1940年,德军在西线发动闪电战,席卷西欧大陆。战争的危险使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清醒地认识到,30年代中期大量装备苏军的Т-26、БТ轻型坦克不足以对付德军的T-Ⅲ、T-Ⅳ中型坦克。这种认识对КВ-1重型坦克和Т-34中型坦克的加速研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1941年6月,苏联工业部门仅仅生产了1861辆КВ-1和Т-34坦克。要想使坦克部队换装,这一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苏联不得不在坦克数量虽多,但已陈旧和严重破损的情况下投入战争。这对战争初期战局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此期间,苏军的坦克装甲部队进行了彻底的改编。1939年底,装甲坦克兵改为旅的编制。坦克旅编有4个坦克营,共258辆坦克。在陆军编成内,组建新型摩托化师,每师有2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和1个炮兵团。
1940年夏,装甲坦克兵编制中又恢复了军一级兵团。机械化军编成内有2个坦克师和1个机械化师及各种保障部队、分队。坦克师编有375辆坦克。
装甲坦克兵曾计划大规模地加以改编,重新组建29个机械化军。按照计划,大约需要有32000辆坦克,其中应有16600辆新型坦克。由于时间仓促,到大战爆发时,大多数机械化军都没有其庄配套。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进攻苏联。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开始了……
三、卫国战争时期
1941年6月22日,***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犯苏联。凌晨3点15分,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宽大正面上,以152个师、305万人的兵力,突然发动了闪电似的进攻……
1941年6月~1945年5月,历时4年的苏德战争,苏联人称之为“伟大卫国战争”。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战争中发生了多次规模巨大的坦克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苏联坦克在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除大量生产了Т-34中型坦克外,还研制成功了ИС-2重型坦克、Т-70轻型坦克、СУ-76自行火炮、СУ-122自行火炮等。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并装备了10.4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同期德军(约4.2万辆)的2.5倍。
Т-34中型坦克
Т-34中型坦克在世界坦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由于它性能先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造方便,深受部队指战员的好评,就连不可一世的德国也仿照他设计制造了“豹”式战斗坦克。Т-34中型坦克在卫国战争中,在苏联坦克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其生产量占全部苏联坦克产量的比重,1941年为40%,1942年为51%,1943年为79%,而到1944年,便达到了86%。
在Т-34中型坦克的基础上,苏联先后研制成功СУ-122、СУ-85、СУ-100自行火炮、ОТ-34喷火坦克以及一系列装甲牵引车、装甲修理车、坦克架桥车等战斗车辆和工程保障车辆。
Т-34中型坦克除了大量用于苏联卫国战争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用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装备Т-34坦克的国家在20个以上。其中,我国在抗美援朝期间就购进了1000多辆Т-34坦克,对于我军装甲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坦克装甲兵的编制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装甲兵的编制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化。
由于战争初期坦克损失量巨大,且不能迅速恢复,1941年7~8月解散了机械化师,建立了独立坦克师(217辆坦克)、坦克旅(93辆坦克)和坦克营(29辆坦克)。到1941年底,作战部队共有3个坦克师、76个独立坦克旅和100个独立坦克营。
随着坦克的装备数量增加,1942年夏天,形成坦克军的编制。每个坦克军有5600人,坦克168辆(Т-34、Т-60或Т-70),76门火炮和迫击炮,20门高射炮和8门БМ-13火箭炮。
1942年秋,开始组建机械化军。
1942年开始组建坦克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坦克军、1个独立坦克旅、1~2个步兵师和若干专业兵种分队。1943年春,又进行了新的改组,坦克集团军由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大大提高了机动性。
1945年初,在苏的战场上作战的陆军已有6个坦克集团军、14个独立坦克军和7个机械化军、27个独立坦克旅和7个自行火炮旅,还有大量的坦克独立团和自行火炮团,成为苏联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和机动力量。
四、战后第一代
军事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发展了三代(有些国家已装备拥有第四代技术的坦克)。50年代研制的坦克装甲车辆便是战后的第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同心协力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48年,工业生产便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3年,苏联在工业产品的产量上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科学技术水平也跃上一个新台阶。但在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代,美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于1949年率先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旨在“遏制***主义的扩张”,实则对苏联和东欧各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苏联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军事工业,竭尽全力来加强苏联的国防实力。
一般说,苏联的坦克发展采取渐进的发展方针。在战后一段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充分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宝贵实战经验,苏军装甲兵的装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Т-54/55中型坦克,以及ПТ-76水陆坦克、Т-10重型坦克、БТР-40、БТР-152、БТР-50П等装甲输送车,使苏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苏军装甲部队的编制就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分别改编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但这些师中的战斗车辆的装备数量比原来相应的军还多,火力也大大加强。此外还组建了机械化集团军,每个机械化集团军编有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师,还有其他战斗保障部队,成为在战役中发展胜利的强大突击力量。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陆军重的比重大为提高,成为陆军中的基本突击力量。
五、战后第二代
60年代发展的坦克装甲车辆是战后的第二代车辆。
在苏联,***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宣扬的是“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和没有战争的世界”,并认为“战争的结局取决于使用火箭-***”,陆军和海军军舰存在的意义已大大减少。所以,在此期间,苏军先后裁减兵员240万人,1964年还撤销了陆军司令部。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军费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强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军的建设,1967年恢复了陆军司令部。从1969年起,将陆军师从140个扩编到170个左右。60年代末,苏军坦克的数量和193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装甲输送车和其他装甲车辆增加了36倍;苏联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机动功率已达到22kw,是1939年的10倍。苏联陆军“正沿着提高火力、突击力、快速力和机动力的方向发展”,使“坦克兵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
这期间,苏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Т-62中型坦克、БМП-1步兵战车、БТР-60装甲输送车、БРДМ-2装甲侦察、АСУ-85空降自行火炮等。
60年代的苏联,在大力发展主战坦克的同时,很注意发展各种战斗配套车辆,因而,显着的提高了苏军坦克部队的综合战斗能力。
六、从Т-64到Т-80坦克
70年代起,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进入80年代,苏美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状态,双方围绕着核裁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上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发生了一场长达9年多的局部战争。苏军一直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80年代后期,随着中导条约的签字和中欧裁军方案的提出,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才有了重大转变。但直到9-0年代初,苏联军队的规模仍然很庞大,装备的各型坦克的数量高达5.5万辆,居世界第一位。
70~80年代,苏联装备部队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Т-64主战坦克、Т-72主战坦克、Т-80主战坦克、БМП-2步兵战车、БМП-3步兵战车、БМД-1伞兵战车、БМД-2伞兵战车、БТР-70和БТР-80装甲输送车等。
70年代以来,苏军队常规战争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准备打一场“以***为后盾的常规战争”,发展了大纵深作战的“战役机动集群”理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使苏军的坦克师和摩步师的现代化合成水平大大提高。以苏军坦克师为例,在人员、坦克数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压制兵器、步兵战车、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的数量和火力成倍增加,1980年起增编直升机大队,并加强了后勤补给能力。据称,为了进一步强调合成化,苏军组建了新式陆军合成军、合成旅,其火力明显增强,直升机数量进一步增多,使合成化程度大为提高。
七、大国的衰落
1991年,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苏联从此不复存在了,它分解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虽然还称为独立国家联合体,但这时已没有了昔日大国的威风了。作为原苏军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拥有原苏军绝大部分的装甲部队,这包括原驻东德、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还有驻西伯利亚的庞大装甲部队。这些部队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和最强的战斗力。它还继承了原苏联最大的四个坦克生产厂中的三个:基洛夫坦克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城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可是,俄罗斯后来的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使国防部门拿不出钱来采购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装备严重老化,武器来不及更换,士兵们身体状况变差,没有时间和金钱用来训练。以至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大失水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损兵折将,好不窝囊。
九十年代中期,俄罗斯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它又开始努力恢复它的大国身份。各坦克设计局纷纷拿出了他们的新作:Т-80УК、Т-90、“黑鹰”、还有最近公开的Т-95。这些坦克有的是在原来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有的则是全新设计的。这一时期,俄罗斯还研制出许多装甲车辆:БМД-3伞兵战车、БТР-90装甲输送车、БТР-Т重型装甲输送车等。这反映了俄罗斯坦克工业的巨大实力。俄罗斯还紧紧抓住海外的市场,积极的向外推销它的装备,并且还为广大使用其装备的原华约国家提供改进方案。目前俄罗斯已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军火出口国。相信随着形势的好转,俄罗斯还会重现它大国形象的。
主要型号时间表以及对应的参数(请玩家注意各种型号的对应时间和对手型号)
T-34坦克
T-34坦克有两种主要的型号:T-34-76和T-34-85坦克。两种大型号之中,还有若干小型号,如1940年式、1942年式和1943年式等,它们之间仅有些小的差别,但其总体布置相同。车体由前至后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舱,主动轮后置。这一布置方式和当代主流的主战坦克是一致的。
T-34-76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6.3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1门L11型76.2毫米加农炮,身管长为30.5倍口径(后改为41.2倍口径),弹药基数为80发(后改为77发),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后来又增加了硬芯穿甲弹。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携机枪弹2 394发。动力装置为着名的V-2型12缸水冷坦克柴油机,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速度50~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48千米。炮塔为整体铸造件,车体为焊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多数为45毫米。
T-34-85坦克
T-34-85坦克的战斗全重增加到32吨,乘员为5人,增加了1名机电员,主要改进处是换装了1门大威力的85毫米坦克炮,开始时用的是D-5T型85毫米坦克炮,后改用S-53型85毫米坦克炮,炮塔座圈直径相应增大到1 600毫米,弹药基数60发;加强了装甲防护,最大装甲厚度达到了90毫米;增加了车长指挥塔;改用5档变速箱;增加了柴油箱的容量,使坦克的最大行程达到540千米。尽管T-34-85的性能比T-34-76有显着提高,但二者的技术特点和结构性能是一致的。在这里,从坦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从技术特征来看,列出了T-34坦克的六大亮点。
中型坦克的典型总体布置T-34坦克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后的总体布置方案。要知道,在二战期间的中型坦克上,多数采用发动机居后,变速箱在车体前部,主动轮在前的总体布置方案,如美国的M4、德国的“虎”式和“黑豹”、日本的97式坦克等等。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点是纵向布置比较均衡,驾驶室和传动室重叠,可以缩短车体长度,但是,由于有一根很长的传动轴通过战斗室,使整车的高度增加,成为一个重大缺点。而以T-34坦克为代表的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总体布置方案,则可以降低车高,增强了整车的防护性。时至今日,这种布置方案仍然是主战坦克的主流布置方案,只有以色列的“梅卡瓦”等少数坦克例外。率先采用大功率坦克柴油机以柴油机为坦克的主动力装置,是坦克动力装置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坦克发动机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选用民用汽油机、研制专用的汽油油机、研制专用的柴油机这“三部曲”。由于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非常容易着火,即使是油管被打破,也容易引起灾难性的火灾,使坦克成为一个“活棺材”,所以,坦克上采用柴油机的意义非常重大。世界上最早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坦克有:波兰的7TP轻型坦克(1932年)、日本的89乙中型坦克(1934年,重仅10吨)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由于7TP和89乙坦克实际上只是轻型坦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仅为100~160马力,而T-34坦克上的V-2柴油机最大功率高达500马力,这种大功率的坦克柴油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要比前两种柴油机复杂得多,突出的问题是坦克柴油机的轻量化、紧凑性和可靠性问题。
T-44中型坦克
1944年2月至3月,第183工厂开始制造在T-43坦克基础上改装85毫米炮的新型坦克T-44的试验样车,代号“136工程”。
T-44坦克的基本设计思想,就是改装大口径火炮,此外降低车高,简化车体结构,力图缩小车体外形,同时把因此节省下来的车体重量用于加强装甲。
为此,T-44坦克车体两侧翼子板顶部不再是T-34和T-43车上那样的装甲板,而是简单的箱型结构,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后来的T-54车上。这样既增加了一部分容积,又减轻了重量。同时,该车采用了功率大于T-34的V-44型520马力柴油机,横置布局,这样可以在保证发动机舱容积的情况下确保战斗室有足够的空间。
T-44试验样车共有3型,分别装备D-5T型85毫米炮,ZIS-S-53型85毫米炮和D-25T型122毫米炮。炮塔形状则基本上模仿T-34/85,但是装甲厚度有所增加,炮塔底部没有突出的颈环。其试验样车上的驾驶室顶部原本设置有一个带挡板的突起,用铆接结构固定于车上,但后来为了加强正面防护能力,量产型车的正面改为了整体的装甲板,驾驶员改用一副潜望镜和观察镜来了解外界情况。
1944年7月18日,苏联国防***会正式决定采用T-44坦克的设计,由于第183工厂正在全力制造T-34/85型坦克,国防***会的命令指定T-44型坦克改由坦克工业人民***会第75工厂生产,月产量300辆。不过这之后,由于在选用何种主炮的问题上又产生了争论,设计方被迫制造了第二型装备ZIS-S-53型85毫米炮的样车供试验用,因此耽误了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在哈尔科夫(1943年8月收复),也就是第183工厂的原先厂址,已经重建了一个坦克制造厂,T-44的生产最后是在这里进行的。
1944年11月,该厂生产了5辆T-44型坦克,12月生产了20辆,至1945年3月,共计生产了60辆,苏军开始建立第一个使用T-44的坦克旅,当然,此时是不满员的。到当年4月柏林战役开始时,苏军手头共有70辆T-44可供使用,至欧洲战事结束时,则已经有了190辆。
量产型的T-44坦克,沿袭了T-34系列的履带、大直径负重轮等行走部分设计,总的来看只是车体外形更加小型化一些,重量也比T-34/85轻,约为31~31.5吨,不过装甲厚度还是达到了车体正面120毫米,侧面75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则为正面和侧面90毫米,后面75毫米。
T-44的全车高度比T-34/85低30厘米,只有2.4米,乘员4人,武器包括一门ZIS-S-53型85毫米主炮和2挺7.62毫米DTM机枪,公路最大速度为51千米/小时,除了火力以外,各方面性能均高于“豹”式坦克。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T-44坦克的可靠性一直是个大问题,毛病多出在变速系统上,直到后来采用了T-54/55系列的零件,才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T-44型坦克生产至1947年,总产量1823辆,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部署于苏联远东地区,60年代开始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使车辆均使用T-54/55系列坦克的履带、发动机和变速装置。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该型坦克还在中苏边境一带被用于训练使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则被用于作为“战车碉堡”,即把车体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部分,作为机场、国境线等地方的要地防御任务。这也是苏联人利用旧坦克的一个通常方法。盖因坦克最先到寿的通常是动力系统,旧坦克的问题通常在于发动机到寿(演习中最常使用的是动力部分),火力又不足与对方的新式坦克对抗,但拿来对付对方的步兵战车或者其它地面部队,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此外,该型坦克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在着名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等一系列苏联二战题材电影中,被改装用于扮演德国坦克。读者可以在这几部电影中,观察一下“虎”、“豹”系列坦克的负重轮是不是会露出T-54的马脚。
总的来说,T-44是介于T-34和T-54之间一型承前启后的坦克,它所力图解决的主要是车体小型化和结构简单化的问题,和同期生产数万辆的T-34/85型坦克相比,T-44无疑没什么名气,而且面对战后以M-26重型坦克为代表的新对手,其火力也明显不足,几乎也是一出世就过时的一型产品。但是它就像进化链条上的一环那样,虽然不完善,但却不可缺少,这也是各***事工业进步的共同历程。
T-54/55系列坦克,正是以T-44型坦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在T-44的研制过程中,曾经有一型装备D-25-44型122毫米主炮的T-44-122型坦克试验样车,但是该车炮弹重量达到25千克,载弹量只有24发,操炮也比较困难,最终这种设计未能被采用。实际上,在这一时间段,中型坦克能够搭载的最合适的大口径火炮,应当是SU-100上使用的D-10型100毫米炮了,该炮由第9炮兵工厂所属的中央炮兵设计局研制,性能较为可靠,与T-34共用底盘的SU-100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一种类似的火炮,是第92炮兵工厂研制的LB-1型100毫米炮。这两种火炮均是在海军舰艇用的B-34型100毫米加农炮基础上研制的,其炮管和闭锁机构基本没有改动,弹道性能也都类似。
1945年初,苏联人开始在T-34和T-44的基础上,试验加装100毫米炮。首先制造了装备LB-1型炮的样车。在T-34基础上,制造了两种样车,一种使用T-34原有炮塔,一种是将炮塔座圈直径扩大至1.68米,改为大型炮塔的样车,它们都被称为T-34-100。
经过试验发现,T-34系列无法有效的使用100毫米炮,因为火炮高度较高,其产生的后坐力,会使采用克里斯蒂式悬挂系统的坦克产生巨大的震动,很难保持车体平衡。此外,还制造了一型样车,装备带有D-10T主炮的新炮塔,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最终,T-34-100也就没能进入实际应用。
T-44坦克改装100毫米主炮的计划,则是从炮塔的重新设计开始的。第520设计局设计了一型带有新型防盾的炮塔,防盾面积大为增加,装甲厚度也有加强。此外,考虑到大战期间的经验,在装填手舱口加装了用于安装DShK型12.7毫米机枪的基座,以加强对空射击能力,在车体行动部分侧面加装了6毫米厚的装甲裙板,以对付破甲弹和火箭弹。使用这种炮塔的坦克车体重量也有所增加,达到了34吨,不过机动性没有太大变化。
T-44-100最终制造了两种样车,分别装备LB-1型和D-10T型主炮。原本设计方是很有信心的,认为该车最终应当能被选用。但是经过实际测试发现,该车的炮塔容积太小,设计方被迫又设计了一型座圈直径超过原先车体宽度的新型炮塔,以解决战斗室内部容积问题,为此自然还要改动车体设计,最终于1945年5月20日完成了基本设计,并于秋天完成了样车,该车最初称为T-44V,后来很快被改为T-54,代号137工程。
KV-1S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研制的,主要用于对付当时德军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1939年2月开始研制,同年4月,苏联国防***会批准了该坦克的样车定型。1940年2月,位于***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开始生产,当年生产了243辆。到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前一共生产了636辆。1941年9月,迫于前线形势,基洛夫工厂迁往位于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与当地的拖拉机厂等工厂合并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坦克制造厂,人们称为坦克城。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坦克城一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坦克和自行火炮。以KV-1坦克为基础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坦克,尤其是其中的KV-85重型坦克和KV-2型122mm自行火炮很出名。KV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重要装备,该坦克曾参加对芬兰和德国的作战,1940年,苏军一个装备KV-1坦克的坦克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1坦克被击穿。苏德战争初期,在苏军和德军的交战中,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在二战后期终于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KV-2重型坦克
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安装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
1941年初期,这种坦克被命名为KV-2。在这之前,KV-1被称为“装备小炮塔的坦克”,而KV-2被称为“装备大炮塔的坦克”。1940年2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当时苏联的设计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如此重型坦克的经验。他们在榴弹炮的炮身上安装一个小盖子,这个小盖子的作用是防尘以及弹片和子弹。在第一次射击的时候这个盖子被撕裂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1940年,2辆KV-2坦克就被送至前线。不过据说在苏联卫国战争前KV-2并没有参加过战斗。这2辆KV-2坦克向已经被攻占的雕堡射击,射击效果很好。1940年后期,KV-2重型坦克正式装备部队。苏军坦克兵喜欢称呼KV-2坦克为“大胆的人”。
生产过程中,坦克的炮塔被做过细微的改进并加装了DT机枪。缩短的M-10榴弹炮可以发射52kg的高爆弹。海军的1915/28型半-穿甲弹KV-2也可以发射,不过这种炮弹一般只有苏军海军使用,而且库存很少。KV-2的操作手册上还写着如何使用穿甲弹和反混凝土炮弹。KV-2坦克携带36发炮弹以及3087发机枪弹。6名乘员:坦克指挥员,火炮指挥员,第二火炮指挥员(装填手),炮手,驾驶员,无线电手。除了152mm榴弹炮,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火炮曾被设计安装在KV-2上。其中一种是长身管的106.7mm Gun ZIS-6型炮。从1941年5月至6月,安装ZIS-6型炮的KV-2进行了工厂测试,之后又被送去进行ANIOP测试,不过失败了。主要问题是火炮的弹药,该炮所使用的炮弹很重不便于一个装填手操作。41年3月的时候,另外一种85mm Gun F-39型炮也试图安装在KV-2上并进行了测试,不过似乎之后这方面的记录便很难找了。
KV-2和KV-1一样在转动和底盘上有严重的缺陷。此外,大多数的KV-2坦克所携带的炮弹数量都不正常。尽管如此,KV-2坦克的出现还是给德军坦克手造成了可怕的心理恐惧。当时除了88mm高射炮,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成功摧毁这种巨兽。
大多数的KV-2坦克都是因为故障而损失的。例如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而被抛弃。1941年10月,KV-2坦克的生产被取消,苏联一共制造了334辆KV-2坦克。
IS-1重型坦克
苏联IS-1重型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准备用于对付当时德军重型坦克的。该坦克是以***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KV-13坦克(晚期型设计项目编号是223)是1942年3月苏联决定在车尔亚宾斯克实验工厂独立设计的重要工程,苏联2号N.V.Tseits设计局被指定为主设计局。 设计组其他成员有负责车体设计的K.I.库兹明、炮塔设计的N.M.舍内夫、底盘设计的S.V.米斯科维奇以及负责总装配的G.N.莫斯科万。KV-13坦克是作为中型坦克来设计的,不过其装甲却是重型坦克所具备的。这个项目因其采用大量铸造部件而非常有名,它不仅在炮塔采用了铸件还在其车体以及炮塔座圈上也使用了铸造部件。虽说限制了内部空间,但是却换来了良好的装甲防护(同时也在重量上得到减轻)。而且KV-13设计方案也符合苏联卫国***会在1942年颁布的关于减少装甲所消耗金属资源的指示。第一辆从设计到被制造只用了很短的时间,1942年5月便被交付测试。这种坦克全重31.7吨,安装一门76.2mm ZIS-5火炮以及一架DT型同轴机枪。其车体前部最大装甲厚度为120mm,而炮塔则为85mm。600马力的V-2K引擎使它的最大速度达到55 km/h。采用了T-34坦克底盘上的一些部件,包括履带,负重轮则是取自KV坦克的。KV-13还采用了改进的冷却装置,对于增加空气导入效果很好。测试中也暴露出KV-13坦克的一些缺点:由于传动装置的问题导致其加速性能很差、履带很容易受损、在做转向的时候履带会产生脱落现象等等。1942年7月,就在测试进行时,主设计师N.V.切兹死了,N.F.沙姆舒林取代了他的位置。刚接手的时候,KV-13坦克采用了由F.A.马里沙金为KV-1S坦克设计的转动装置和底盘上其他一些部件。经过这些改进,KV-13依然没有通过测试,苏联军方很快便对它失去了兴趣。尽管最初的设计失败了,不过在1942年12月实验工厂又拿出两种新型的KV-13设计。这两种车型仅在车体、悬挂扭杆以及底盘上和上一个KV-13型坦克一致。炮塔和很多其他部件都完全是重新设计的。尤其其转向机构采用了A.I.巴拉格纳拉沃夫设计的“二级行星转向机”,苏联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
冷却系统也被改进,履带连接采用了“车尔亚宾斯克履带”。
德军在东线投入的虎式重型坦克更加迫使苏联尽管发展相应的坦克。根据GKO在1943年2月24日的2243号指示,车尔亚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和NKTP的第100号工厂(就是原来的实验工厂)要在KV-13最后一种型号的基础上开发出两种坦克,命名为“约瑟夫.***”(就是IS坦克或者称为JS坦克)型并准备接受测试。安装76.2mm火炮的称为IS-1(工厂设计编号依然是第233号工程)。而装备122mm的U-11坦克榴弹炮(原来是为KV-9试验坦克设计的)的则被命名为IS-2(第234工程)。
两个型号都在1943年3月22日至4月19日接受测试,测试结果都很不错。两种坦克都比KV-1S重型坦克要轻,所以有更好的机动性,同时又具备了良好的装甲防护以及强大的火力。测试中也出现几个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底盘和引擎/传动转向装置。当行驶到松软地形时,由于负重轮间距出现扭曲而导致产生大的旋转阻力。苏联有关部门建议增加负重轮的数量以通过测试。不过当时车尔亚宾斯克拖拉机厂、第100号工厂以及他们的合伙工厂UZTM工厂、第200号工厂都已经开始准备生产工具这种新型坦克了。4月初,苏联获得了德军虎式首份装甲防护数据。1943年4月15日,GKO发布第3187号指示开发研制可以摧毁德军新式装甲战斗车辆(就是指虎)的大威力反坦克炮。
4月底,一辆缴获的虎式坦克被送到库宾卡测试场进行火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付虎式坦克最佳的武器就是85mm的52-K 1939型AA炮,这种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的前部100mm装甲。1943年5月5日,GKO又发布指示委派设计局留意该炮。这道命令下达之后,由V.G.格拉宾领导的中央炮兵设计局和F.F.彼得洛夫领导的9号工厂设计局受命在两辆KV-1S以及两辆试验型IS坦克上安装85mm火炮。
6月上半月,TzAKB的两门S-31,9号工厂的两门D-5T型炮都准备完毕。S-31型炮是基于76.2mm的ZIS-5坦克炮的85mm火炮,非常便于制造。而D-5T型炮则是安装在SU-85自行火炮上的D-5S型炮的变种,它的特点就是重量轻以及后座力小。很快发现在IS原来的炮塔上安装85mm炮会导致乘员空间的急剧缩小。最后决定增大其炮塔尺寸,乘员室被扩大了,车体也相应增长到420mm。
由于车体变长使的其第二和第三负重轮之间的距离也被增加,这要通过加装一个负重轮来解决。新的炮塔由第200号工厂生产。这些改动使得坦克的全重增加到44吨,造成了机动性能的下降,不过换来的却是更强大的火力。装备85mm火炮的IS坦克被定为“第237号项目”。1943年7月初,两辆试验型的IS坦克被制造出来(一两安装的是S-31火炮,另一辆则是D5-T火炮)。
同时,ChKZ工厂也准备了两辆在KV-1S上安装85mm火炮的车型。一辆是“第238号项目”(在KV-1S上安装S-31火炮,炮塔没有改进),另外一辆是“第239项目”(和第237号项目一样,安装的是D-5T火炮)。1943年7月,所有的四辆坦克都参与了比较测试。D-5T火炮的型号,第237号和第239号项目赢得了竞争最后胜利。这两个项目被分别命名为IS-85和KV-85。由于乘员室空间实在太小,第238号项目则被取消。
7月31日,KV-85和IS-85被交付库宾卡试验场进行测试,测试由第100号工厂的负责工程师N.M.施内夫带队的28名工程师组成。测试从8月2日开始,整个测试负责人是红军技术管理部门的S.A.阿伏宁少将。火炮测试是在高洛霍夫特斯基试验场进行。测试的成功使苏联决定两种坦克都在8月8开始投入生产,一队试验车型则沿着莫斯科大街开进了克里姆宁宫,在这里它们将接受***的亲自视察,一起参加视察的还有莫罗托夫、沃洛舍洛夫以及贝利亚等高层人员。有趣的是,除了驾驶员其他所有的参加视察的乘员都换成了NKVD的官员。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1943年9月4日,IS-85重型坦克正式进入红军装备序列。
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IS-1坦克的最终产量大约是107辆。其中有102辆后来被换装122mm的D-25型火炮。总的来说,IS-1坦克是一种过渡型的坦克,虽说设计的初衷是用来对付德军重型坦克,但是进入制造后却发现其与苏联当时的需要仍然有一定差距,所以只生产了很少的一些。而之后安装122mm火炮的IS-2坦克却成为二战中德军最可怕的对手。
IS-1/IS-85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44000kg
车长 8.32m
车宽 3.12m
车高 2.71m
引擎 B-2-HC12(V-2-IS/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50(260) km
乘员 4人
火力装备 *85mm M-1943Д-5T85 ; 3x7.62mm DT MG ; 1x12.7mm
弹药 85mm:59(71)发 ; 7.62mm:1330(2520)发 ; 12.7mm:945
装甲 20/22-120mm
爬坡度 36度
通过垂直墙高 1.0m
越壕宽 2.5m
涉水深 1.3m IS-1 1943年
IS-2重型坦克
在Ф.彼得罗夫将军领导下的设计小组在半个月内制造出一个装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1943年10月31日,该批坦克被批准定型,并命名为IS-2重型坦克。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22mm火炮,该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在转向机构方面也采用了新的技术,这种“二级行星转向机”可以提高坦克的机动性,苏联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
IS-2重型坦克一共生产了2250辆。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对付苏军这种重型坦克,德国于1944年又研制出一种火力更猛,装甲防护力更强的“虎”2重型坦克,即“虎王”重型坦克。
IS-2m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45000kg
车长 9.60m
车宽 3.12m
车高 2.71m
引擎 V-2-IS(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41/210 km
乘员 4人
火力装备 122mm D-25 Model 1943 L/43 ; 2x7.62mm DT MG ; 1x12.7mm DShK MG
弹药 122mm:28发 ; 7.62mm:1000发 ; 12.7mm:945发
装甲 19-160mm
爬坡度 36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9m
越壕宽 2.48m
涉水深
IS-3重型坦克
为了对付德军的虎王重型坦克,苏联由H.杜克霍夫领导的小组根据T-34中型坦克的装甲原理设计了IS-3重型坦克。它的装甲更厚,炮塔前部装甲板厚度达230mm。车体由轧制钢装甲制成,倾角较大,炮塔的形状酷似龟壳,防弹外形好,从而显着加强了防护力。炮塔顶部设有两个舱门,取消了圆柱形指挥塔和炮塔上的后机枪。IS-3重型坦克于1945年1月装备部队。
战后,IS-3重型坦克得到改进,发展成为IS-4重型坦克,并于1946年开始装备苏军部队。
IS-3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45800kg
车长 9.73m
车宽 3.07m
车高 2.44m
引擎 V-2-IS(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0(252)/120(189) km
乘员 4人
火力装备 122mm D-25 Model 1943 L/43 ; 2xDTM 7.62mm ; 1x12.7mm DShK MG (AA)
弹药 122mm:28发 ; 7.62mm:1000发 ; 12.7mm:945发
装甲 20-230mm
爬坡度 36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9m
越壕宽 2.48m
涉水深 1.30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