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的消费者,ARM似乎是一家在智能手机与平板市场相当强势的大公司,不过成立至今20载的ARM,对我们生活涉入的程度,远超过这些智能手持装置,举凡家电、硬盘、汽车、甚至Intel电脑中,都不难发现采用ARM授权IP所生产的IC组件。ARM光是应用处理器核心就可以简单分为三个系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高效能运算用Cortex-A系列,针对工业控制以及低功耗市场的Cortex-M系列,还有如用于硬盘控制、引擎管理、基频的实时处理器核心Cortex-R系列。
ARM本身不涉及IC的生产,主要是提供包括生产、芯片架构设计以及核心架构等等授权,至于客户要怎利用这些获得授权的技术,一切端看客户的规划。举例来说,同样用于车用引擎管理与控制,就可见到采用Cortex-M系列以及Cortex-R架构的厂商推出对应的产品,又像TI先前宣布的下一代Cortex-A15多核应用处理器,甚至还整合两个负责底层的Cortex-M核心,而这些搭配以及应用模式,ARM都不会加以干涉。
今天除了与媒体聊聊接下来的规划,现场也展示一些采用ARM处理器的产品,包括采用Cortex-M核心的玩具车,以及混搭Cortex-A8处理器以及Cortex-M MCU的蜘蛛机器人。
对于近期的ARM,最重要的关键来自两家厂商,分别是微软以及NVIDIA,微软在去年宣布要让下一代的Windows可以支持ARM的架构,包括高通、NVIDIA、TI等一线应用处理器厂商都确定已在受惠名单中;至于NVIDIA,除了推出大受业界欢迎的Tegra 2以外,也推出后续一连串代号Project Denver的长期规划,其中也包括宣布将导入次代架构Cortex-A15。
这两项消息的宣布,也激起泛ARM阵营一举冲刺,尤其许多传统PC厂商在跨足行动手持装置市场后,开始与ARM接触,而在微软宣布这项消息后,等同宣布下一代的PC也许不再受制x86架构处理器,在云端运算以及行动网络的加持下,高整合、低功耗的ARM应用处理器似乎成为这些PC厂商下一波关注的目标。
尤其在新一代架构Cortex-A15以及Mali 604 GPU宣布后,加上NVIDIA提前宣布ARM即将跨足64位核心,更大大增加ARM在市场的全面性,ARM甚至希望在2020年之际,能够从最底层工控产品一直到高端的运算产品,都有大幅的成长。不过不同于x86阵营所公布的产品都是即将在短期内就可以上市的设计,ARM的架构规划往往都是需要至少3年时间才会正式在市场看到实际产品。
而ARM预期,在Android 3.0的加持下,可望今年Computex可以看见许多平板装置展出,ARM认为,介于手机与笔电的平板,与前二者最大的关键差异在于Form Factoru以及触控的体验,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提供逼近中低端笔电的效能,又需要拥有比智能手机更大尺寸显示下的触控体验;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欧美假期前,市场就会拥有大量基于ARM架构的平板争奇斗艳。
另外,虽然智能手机的效能不断翻新,但仍有许多需要智能手机、却不需要那么高效能的消费者,而先前所公布的Cortex-A5就是针对平价智能手机所打造;基于双核架构,最高频率的A5,虽在效能不能与A9架构抗衡,但为了满足当前智能手机需求,仍具备完整的GPU架构,并且兼容于Cortex-A架构,不须特别针对A5重新撰写软件,可望A5架构可以带来平价但能够满足一般消费者对于连网与一般等级影音需求的智能手机平台。
另外一块市场则是工业控制,这也是一般使用者比较不熟悉的领域,随着工业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包括节能车、机器人等装置成为市场话题,过去采用8位以及16位核心的厂商也逐渐转向更高效能的32位核心,ARM也表示,在台湾MCU领域,ARM今年成长高达一倍,可见市场对32位高效能工控核心有迫切的需求。
而另一块MCU的重要市场,就是仍在发展中的大陆汽车产业,由于这些新兴汽车厂商不像欧美日等传统汽车生产地已经有长期配合的车用电子厂商,是台湾厂商可以试图耕耘的领域,然而车用电子与消费电子不同,除了需要长期的验证,还需要长时间的供应炼,甚至许多核心组件需要长达15年的供应期;然而台湾厂商习惯在产品推出后的一年内看到成效,能否顺利切入大陆汽车电子市场仍有待观察。
会场中有一款由茂创股份有限公司(CATCAN)所展示的蜘蛛机器人,采用大量来自ARM的应用处理器,很可惜由于展示桌太小,又放在地板拍摄怕被人踩到,本来笔者想拍一小段这只机器人的移动,只好作罢。这款蜘蛛机器人由于采用仿生的设计,甚至各只脚都配备有压力传感器,能够应付复杂的地形(当然不能从桌子跳下去...),而且若在头部装设Webcam或是其它传感器,就能够透过主控的Cortex-A8处理器进行运算,并进行自主的移动,是很有趣的一款机器人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