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美国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最新定义,信息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它不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了传统的报纸、书刊、电影和音像产品的出版,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被划为制造业下的一个分支。
如果用企业收入的1%-3%比例来作为年度的平均信息化投资,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新兴产业为中国GDP带来了多少,而且此比例属于信息化投入初期比例。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它还呈增长趋势,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信息化产业(不是泛泛的信息产业)属于资源节约、环保,完全符合十一五规划的现代服务业。
在中国,信息化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工具,重要手段,赋予了极大的权利和期望。这巨大而富有想象的空间使得国际、国内众多相关产业、行业、专业集聚在一起。他们围绕着信息化目标自发创建着产业链和自身财富,同时也在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共同推动着中国企业的增长。
产业链形成起始,信息化咨询公司、应用软件供应商、平台提供商、集成与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和企业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轮番扮演着主角、专家、教练和最佳实践的角色。这不但是他们自己极力期望演好的角色,也是政府和客户自身培养和长期供奉出来的。可以说,这个初期阶段,产业链上没有盟主,或者是除了客户个个都是盟主。运动式和跨越式的超常规发展的额外成本就是过程中的夹生饭,以及客户支付的信息化学费。
产业链中信息职能分离造就CIO,从这个时候起,CIO天生使命就是定位于自身企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把控。由于每个节点的专业能量都很强,这对CIO的驾驭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有复杂的IT技术、上下左右的高效沟通,内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外部业务整合、信息传递等等。
没有全才的信息职能管理能力,这就不得不需要借助专业的服务继续提供那些无法把控且无法评价的服务,这也是信息化产业链中盟主缺失的根本原因,更确切的说是名义上"以客户为中心"的泛滥。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服务运营模式的创新,一种隐形的巨大力量正冲击着信息化产业。一些敏锐的、充满活力的(不一定是现在最强和最大的)公司正在异军突起,也许几年后我们发现真正主导这个产业的会是他们。
客户在新的服务与应用模式下将毫无疑问的回归真正的盟主,即使是IT外包高级形式,如建立在IT系统之上为客户提供业务流程外包,也是以盟主-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提供。违背产业发展规律和逆势的IT公司会越活越累,这些公司具备的特征就是封闭的体系、缓慢的服务节奏、漫长的新版本发行和自以为傲的功能罗列。没有真正理解新技术、互联网、行业、知识以及面向服务的应用,忽略信息化产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将被产业结构内部运动和内在因素自然调整与修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