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系列共分四篇:音源(已发布: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18664.html),耳放(已发布: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26401.html),耳机(已发布: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35224.html),线材(本篇)。敬请关注!】
首先做下说明,本文所说的线材,主要包含以下常见的几种:1,数字信号线(同轴线,光纤线,AES数字线等)2,模拟信号线(RCA信号线,平衡信号线等)3,喇叭线(与台式耳机系统无关,用于传统HIFI音箱系统)4,电源线等。
在台式耳机系统中,线材相对于“三大件”(音源、耳放和耳机)来说不算是主角。但在有一定水准的高端耳机系统中,谁都无法忽视线材的作用。一些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整套系统中,线材的作用仅仅是“微调”。月影并不否认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事实情况是,越高端的系统,线材起到的作用越明显,所占到的比重也越大。在顶尖的发烧系统中,线材起到的作用不仅无可替代,甚至可以独立于“三大件”之外并与之平起平坐。
因此,选择合适的线材,对打造一套优秀耳机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以至于月影需要单独撰文进行说明。“细节决定成败”,在HIFI耳机系统中,每一个可能影响声音表现的环节都应该得到重视。下面就以月影自身的经验,在对线材的认识和选购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荒唐的“线材无用论”
直到今天,依然有部分发烧友对线材在音响系统或HIFI耳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存在认知上的盲目排斥。月影对这类观点相当不以为然。在月影眼中,这些烧友拼命的寻找各种奇特的观点和理论来支持自己关于“不同线材在同一系统中的声音没有区别”的看法,但却不愿意面对最基本的实践感受和事实。
世界顶级线材品牌--荷兰银彩RCA信号线
月影不打算多费笔墨来反复驳斥诸如“线材无用论”“线材随便弄弄就行了”这类论调。仅仅在此说明一下,线材可以在系统中改变声音的原因:
无论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在HIFI系统中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因此,对于身为导体的线材而言,不同的导体必然导致最终传输端信号的不同。结合事实来看,无论是数字信号线,还是模拟信号线,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线材都可以改变声音。有些烧友不明白HIFI设备中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本质,才会妄图以“1和0”的信号传输不会存在误差为理由来无视线材改变声音的事实并试图解释自己的论调。
电源线也同样会影响系统的声音
对于不同电源线会改变系统的声音,这更是不需要深入解释也可以明白的道理。众所周知,无论是音源还是放大器,决定其声音表现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供电。世界上成名地HIEND厂商产品,无不在供电上下足功夫:例如赫赫有名的麦景图功放,其电源变压器的制造技术堪称一绝。而电源线作为导体和传输电流的媒介毫无疑问属于供电系统的一部分,不同的材质,线径和加工工艺自然而然的影响供电从而改变HIFI系统的声音表现。
决定线材声音的要素
通过上面的文字,或许会给你带来一种误解:线材有用,原因在于线材材质的不同。这种类似“材料决定论”或“唯材是举”的观点无疑是片面的。月影需要对此进行补充说明。影响线材声音表现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如下:
英国 AUDIONOTE能将银线做出类似铜线的厚暖温和音色
首先,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材质。排除其他要素的情况下,银,铜,金与合金线,其声音理所当然是不同的。由于电源线传输的是电流,而信号线传输的是电信号,因此导体的电阻不同,其信号传输率必然也不相同,声音表现必然也随之不同。但这样的比较只是在同一条件下相对而言的,忽略了其他的要素。事实上,通过加工工艺和技术,完全可以大大改变固有材质的声音风格。比如英国的AUDIONOTE银信号线就拥有类似铜线的厚暖声音,而非“偏亮,飘,紧”的传统银线风格。
特殊的编织方法也会影响声音
第二,当然,线材直径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声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径越大,电流越大,电信号传输也越顺畅,信息量也越大。但这样的指标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不合适的直径,造成电流和电信号溢出,只会使系统声音密度过大,冲耳,刺激,不耐听。因此,不同线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不管是电源线和信号线,都不一定是越粗越好。每个厂家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考量和依据。月影个人认为,线材直径大小不适合作为评价线材优劣的指标。
不能忽视接插件的作用--顶级WBT插头
第三,同一种材质,不同的内部结构,声音也不相同。同一种金属,纯度相同,但内部晶体结构不同,导致信号和电流的传输率不同,声音自然也就不同。例如单晶铜,单晶银等材质的线材,由于单晶体在内部结构上的优势,使信号传输率相比普通的铜和银有所改善。
音乐丝带的特殊编织方法和屏蔽技术是其好声的秘诀之一
第四:外部加工工艺。前面已经提到,无论是信号线,数字线还是电源线,它们传输的都是电信号和电流。根据电的磁效应以及电磁感应原理,可以得知:有电的地方就有磁,而有电和磁的地方自然免不了电磁干扰。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电磁干扰对线材的信号传输、声音表现的负面影响超出原有预计。因此,凡是世界顶级线材厂商的高端产品,无不把“克服电磁干扰”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并各施绝招,力求将线材屏蔽做到位。哪怕在选择接插件和焊接工艺上,也会注重每个细节。一条高端的线材,不仅会在材质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上精益求精,其屏蔽的技术和做工也是难以挑剔的。
线材的“好与坏”?
对线材的认识:许多烧友存在一定的误区,月影试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观点一:盲目的认为凡是银线就比铜线好。
银由于在导电率和信号传输率上的先天优势,常常以其“高导电率”被拿来与其他材料(通常是铜)作比较。而很多初烧看到诸如“低失真率”“高传输率”“高导电率”等词汇,就盲目的认为银线一定胜于铜线。
尽管是铜线线基,美国天仙配信号线依然能提供顶级品质的声音
不能否认,银确实是比铜电阻更小的优良导体。但银线在作为音频信号传输时,其最终的声音表现是有着自身明显的特性的。这些特性决定了银线并不是用在所有的系统上都会有理想的声音表现。月影要在此提醒:银线对HIFI系统并不具有“普世价值”。另外,如之前所说,影响线材声音的要素绝不只有材料种类。内部结构,设计工艺,屏蔽技术都与其声音表现息息相关。通过不同的加工,银线的声音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处理适当,银线也可以获得类似铜线的声音特点;处理不当,银线的声音容易尖,亮,飘,紧,冲,高频过分,不耐听。完全无法让人满意。
观点二:盲目的认为材质纯度高的线材一定比纯度相对低的线材好。
对于纯度的追求,也是初级发烧友容易进入的误区。月影当然不否认同样的情况下纯度更高的线材会更好。但忽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盲目追求所谓的“7N”“8N”的纯度,其实并没有很大地意义。某日本品牌喜欢用“8N”的单晶铜来制作线材,是否就可以说他是世界第一了?一些厂家用纯度相对低些的“4N”铜线,但却通过焊接工艺,线基的编织技术和屏蔽技术获得了让人满意的声音。世界著名的银彩信号线甚至使用银,铜,金等金属合金来制作线材,你能因为“纯度”就下结论说不好?
荷兰银彩研发出金银铜合金材质,是顶尖水准声音的保证
显然,对于线材的声音表现和制造,不同的厂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心得。某些地方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不少地方认识不同。而客观事实是,他们的线材产品都拥有被世界承认的实力。
正确的认识线材
在开始这章的内容之前,月影首先要阐明一个观点: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最好线材,只有最适合你系统的线材。请记住,在一套HIFI系统的组建中,线材的调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摸索,需要尝试,需要时间来聆听揣摩。绝对不是任意换根线就随随便便了事的。
线材的做工技术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你选择它的理由
另外,即使给你一根材质很好,编织技术,焊接工艺和屏蔽技术都很到位的高价线材,但其本身的声音风格不适合你的系统。那么这样一根“好线”对你的系统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相反,一根各方面都相对不出彩的平价线材,但其声音风格却和你的系统十分搭调。那么,它就适合的好线材。对你来说,用对地方,用对路子的线材才是最重要的。
满意的声音需要通过线材搭配和寻找才能获得
月影觉得,选择线材,没有定数,一切以其声音表现,是否与整套系统搭配为准。千万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硬指标”框死,只要能弥补你系统的缺陷,让系统出好声的,就是适合你的好线材。
准备升级线材前最好先花时间聆听原有的系统
对于低端系统,由于其音源,耳放和耳机的整体素质有限。因此对声音文件的揭示力自然不足。此时线材的作用相对不那么明显(这也是“线材无用论”等观点的来源之一)。而排除风格要素,越是高端的系统,随着设备素质和揭示力的大幅提升,对线材,避震,音乐文件的要求会大大提高。因此越是好的设备,越是高的揭示力,越容易暴露系统环节中存在的缺陷。此时,木桶效应体现的尤其明显。指望用廉价甚至劣质线材来玩好高端系统,是不太现实的,一分价钱一分货是不变的真理,既然要组建高端系统,就不要抱有“可以不重视相应细节”“想省钱”等不切实际的幻想。
线基的材料只能决定一部分声音,不要盲从
总结:关于线材选购的建议
线材其实骨子里和“三大件”一样,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十分价钱未必十分货。”同一品牌的线材都会有接近的声音走向,对于适合你系统的同一品牌线材,高端一般都会比低端好。但不适合你系统风格的,高端也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美国天仙配信号线
因此,月影建议:线材的选择,应放在“三大件”(音源,耳放,耳机)确定之后进行。在确定“三大件”后,先用厂家原配的原装机线进行试听。在充分的了解自己系统的特点和缺陷之前绝对不要花任何钱投资昂贵的线材。月影觉得,原装机线象征着厂家对设备调音的依据,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线材也需要“煲练”,尽管低端系统上不一定听得出区别
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聆听,器材的各个元器件已经完全“煲开”,并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此时你也对线材调整前的系统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调整的方向也随之确定了下来,再着手寻找可能的合适线材进行搭配。这样不容易走弯路,是比较理智稳妥的方法。
后记
在一套HIFI系统中,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瓶颈和问题的来源。因此,在确定了主要部分的音源,耳放和耳机后,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为了避免让线材成为整套系统的瓶颈,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聆听和实验。无数的事实和例证都让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线材的调整绝对重要到让发烧友无法忽视。请相信,组成一套优秀的HIFI耳机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希望各位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