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数码半年度回顾
与平板和智能手机的风生水起相比,随身数码市场显得异常冷清,并不是没有受众,只是这个比例在大幅下降。这种趋势或许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相关厂商也在努力地扭转局面,但似乎大势仍然已去。作为消费者,感受并不明显,只要这种产品是新潮实用的就OK了;作为媒体,也会顺应潮流,新闻点在那里,那里就是主要阵地;作为靠MP3/MP4等吃饭的厂商们就无法淡定了,必须不不断提升,不断改变,寻找到自身的特色以立足于市场。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按理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好,哪有那许多这样那样的感慨,各个方面的角色都会有自己的应对风格,也正是不同的应对策略形成了并决定着现在的市场局面。在2011上半年度,随身数码的整体趋势仍然不容乐观,面对ipad2的冲击,暂不论如何争得一些市场份额,就是保持原有受众都成为了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许从阶段现状的梳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出一些值得继续挖掘的闪光点。
MP3已难觅“新人”
听歌的设备,从广播到Walkman,从CD机到MP3,既是音乐存储格式的变换,也是文件载体的更迭,二者共进退,却难逃主流听歌趋势—在线听音乐,这时的载体变为音乐播放软件,音乐的格式可以随用户的喜好而定,当然比不上CD的精致纯净,却也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继而出现的无损音乐格式等,也同样为高品质音乐普及了分享的平台。
前面铺垫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意识到—MP3市场的确令人堪忧,而这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似乎只有“在途中”才会想起来MP3播放器;对于上班族而言,多数人会对着电脑完成常规工作,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似乎只要想得到的应用就能够得到相关软件的支持,除了学生之外,多数人也更加倾向于在线听音乐或者在线学外语。
其实从厂商们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MP3新品已经不多见了,大家都削减了在这方面的研发力量,除了索尼、三星以及艾利和的几款经典产品在坚守着市场,国内数码厂商已经鲜有新品问世了,或转做平板电脑,或转做电子书。
在2011上半年度,在公共场所看见携带MP3的用户越来越少,MP3概念以及应用的弱化都是不可避免的现状,而对于很久没有出奇出新的一条产品线是否已经濒临消亡了呢?但是,您看,前方跑步的GG听MP3听得还很High。
智能MP4未成气候
2010年底,“智能MP4”概念由原道提出,并也发布了首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MP4新品—原道N5,随后,昂达也迅速推出了多款搭载该系统的MP4产品,Android系统开源,软件网络资亿元丰富的特点,成为智能MP4抓住的一根宣传大旗,并且相当低廉的价位以及兼顾扎实的播放功能,赢得了市场的期待和智能迷的关注。
然而,收到网络的限制,好多软件的应用都受到限制,于是又有多款搭载WIFI功能的Android MP4问世,此时,已经很难去明确定义是MID还是MP4了,不过这倒是无所谓,只是个名称罢了。然而,这也并没有扭转其在应用体验方面的口碑,还是受到配置以及触控感等的限制,但还是给不是很活跃的MP4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只是这个药力还是不够猛。
“WIFI无线上网”“高清视频播放”“海量智能软件应用”等等这些标签被贴满MP4包装盒时,还是没有诱惑太多的观众,笔者心中有些纠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或许是出了依靠Android系统的ARM芯片外无自主研发模块,让这些产品都严重同质化,凸显不出核心竞争力;或许是触控感受是在不尽如人意,系统缓冲时间过长,也或许是这个组合有些不够“般配”,并没有将智能发挥出来,也没有真正针对MP4的软件资源去联合开拓市场。
电子书内容为王
5月29日,全球最大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宣布,在该公司电子书Kindle诞生四年后,销量首次超过了印刷版图书。而自4月1日以来,亚马逊英国网站用户购买Kindle电子书和购买精装图书的比例已经达到2:1。这充分凸显了内容的重要性,Kindle电子书的内容优势与数字阅读的有力结合将电子阅读平台推向进步的轨道,在这一点上是其他电子书厂商所不具备的。
对于国内的电子书市场,盛大的云中书城被业内人士看好,并且借助云中书城,盛大文学和内容商的数字内容将能通过更多的渠道得到推广,但是对于盛大来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业务,盛大文学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近期汉王也与盛大联手开始修建网络平台,再加上自建的汉王书城,也同样在尽全力夯实内容基础,毕竟在硬件设施上与中游厂商拉开差距或者与ipad齐肩都有难度,所以汉王也回到了核心问题中,解决资源受限的阅读器通病。说到这里,大家也许觉得昨天“汉王高管举起大锤敲碎苹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近日却爆出“汉王高管集体套现”的报道,时局总是如此的动荡,让人琢磨不定。
除了专攻数字阅读平台的电子书厂商,还有许多周边数码厂商也在坚持自己的电子书之路,例如不同品牌的彩屏电子书的问世,无论是阅读舒适度还是内置资源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例如纽曼的彩读系列等。
总之,实现内容和终端的整合是电子书唯一的生存之路,优质内容资源则是电子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2011上半年度电子书行业依然围绕着资源进行整合以及构建成熟的网络平台,未来的主流还是将应用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品牌才能抓住深度用户。
MID概念淡化
MID作为连接手机与笔记本的过渡设备,似乎定位总是略显尴尬,说到MID就不得不想起上网本,二者除了配置上的差距之外,似乎在属性与功能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只是MID更便携,上网本更智能。
但伴随着平板电脑的风靡,让MID的概念在逐渐淡化吗,因为毕竟MID的“生父”—intel,除了08年携手Linux推出过一款MID产品之外,就没有相关新品问世了,倒是ARM在移动互联领域影响力直线上升,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MID都能看到其“低调曼妙”的身影。
MID本身就是一款比较小资的产品,并不是多数人价值观中的高性价比产品,在价格以及应用感受方面都是阻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所以,2011上半年并没有具有代表性的MID产品产生,倒是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互联MP4蒙上了浓重的MID味道。
写在最后:时代的进步推动着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淘汰过时IT产品,推动科技的长足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从微观市场角度,我们又不得不为随身数码产品捏一 把汗,似乎这一领域不再那样充满创新和活力,似乎各种资源门槛也在刷新着市场格局,似乎MID的市场份额在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基础上还面临着消失……当然,东方不亮西方亮,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才能成为一定时期内的价值明星,毕竟身处于风云变幻的IT市场,变中还要思辨的危机意识还是要时刻充斥在脑海之中的。
黯然神伤的随身数码。
其实,黯然神伤是一种忧郁的思考,并不是代表颓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