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联赛2011第一赛季线下决赛结束后,观众都为这精彩的赛事报以热烈的掌声,游戏风云主持人、解说BBC也有所感触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大谈G联赛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子竞技会和G联赛一样走的更稳!
G联赛2011第一赛季线下决赛结束后,观众都为这精彩的赛事报以热烈的掌声,游戏风云主持人、解说BBC也有所感触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大谈G联赛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子竞技会和G联赛一样走的更稳!
G联赛,加油!
打开百度百科,搜索G联赛,你会得到G联赛的官方定义。
G联赛名称的含义:
Golden 黄金,参与者的价值将在联赛中得到提升,胜利者将得到一桶“黄金”。
Gamers 玩家,一个属于游戏玩家参与的联赛,联赛将针对各个游戏的爱好者开放,并使他们参与其中。
General 常规,全面。
G联赛宗旨:
In The Game,Be Myself.
这些文字会把我带回原点,回到2007年的1月1日。
诞生
虽然我的记忆力逐年下降,但是2007年1月1日G联赛第一赛季开播的日子我还记得。2006年,网络游戏视频公司GamesTV与SITV旗下的游戏风云频道合作。之前在电子竞技赛事方面GamesTV主要依靠直播国内外的电子竞技赛事或者讲解这些比赛的Replay和Demo为主要内容。例如2005年第一次WCG世界总决赛的直播,其他例如木瓜大战,STARSWAR,ESWC,WC3L,NGL ONE……但直播这些赛事具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和节目量的不稳定性。这样可以适合网络媒体的运作,但对于一个电视频道来说是不够的。于是出于内容需要以及“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做一个电子竞技比赛”这样的想法,在斟酌了数月之后,第一届G联赛诞生了……
G联赛最初的演播室
那时候反恐精英还很火热,那时候玩DOTA的人数还没有玩3C或者真三的多,那时候我们还在热切讨论着星际争霸会不会有第二代,那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没到三十岁,那时候我的概念里也只有比赛是否精彩,全不在乎预算是否够用。
G联赛早期最华丽的一次决赛舞台,下方是PJ,上面是2龙,我,大师
那时候的游戏风云是在上海市广中路777弄多媒体谷幻维数码的4楼,而我们的演播室也就设在幻维数码的几个棚里。解说在100平米的小棚里,线下赛的舞台设在600平米的大棚里。当我们在600平米的大舞台里比较满足的办了两届决赛之后,大家都憧憬着能够走出去,给G联赛这个儿子找一个更大的舞台。但没想到,很长时间里,我们甚至连个舞台都没有了。
G联赛在幻维数码600平米演播室的舞台
低潮
2008年7月1日,是我和原GamesTV解除工作合同的日子,也是我进入上海文广互动电视SiTV的日子,因为老公司解散的关系,GamesTV这个名字也成为历史。在长时间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在濒临破产的那段日子里,G联赛因为他的高收视率,高节目时长而被艰难的保留了下来。但好几个赛季里,我们没有了线下决赛的预算,奖金预算也必须缩减。好死不如赖活着,熬下去,总会看到希望。
GamesTV最鼎盛的时候有超过60号人,有自己的电视频道,自己的网站,论坛,甚至自己的视频点播服务器。当我们进入SiTV的时候,就只有7个人,不是不想尽可能保留原来的团队,而是实属无奈。这7个人是频道总监陈剑书,HOJ(移民澳洲),小熊(离职),我,117,WATHER和小黄。而G联赛的创始团队里的妖魔,SKYLINE,小布,小马等都各奔东西了。
7个人做频道,6个人做节目(未计算以兼职形式参与节目的解说嘉宾们),大家轮流做着导播,字幕,音控,VTR,摄像,主持的工作,保持一周至少12小时的首播量。那段日子里,我并没有觉得身体有多么的劳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低工资,大工作量,努力撑着,看不清前方。
FABIA晶锐G联赛
一个人要活着,要吃饭,就要想办法去挣钱,有了钱才能去买粮食,去活下来。对于当时的游戏风云频道来说,挣钱,活下去是当务之急。然而要挣钱就要有观众,要观众就要有好节目,要好节目就得有投入,要投入就要花钱。还没挣到钱,就得先花钱。所以年初做预算的时候,我们就是背着债开始新的一年,指望的就是年末的时候能把帐填上。这样我们可以再继续多活一年。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在公司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举办了第一次有赞助的G联赛–Fabia晶锐G联赛以及后来的2季光明优+G联赛。
光明优+G联赛
一个赛季的赞助费差不多正好可以满足一届完整G联赛的支出。于是我们还得想着其他办法去挣钱,比如网游厂商的软广告节目,比如去承接其他赛事的直播业务……一年辛苦到头之后也最多只是勉强温饱而已。
演播室里的G联赛总决赛
A棚被比赛景占满,解说席只好移到另一个小棚里
记得那时候有人在论坛说我和老杨的解说开始逐渐失去激情,其实我比所有观众更先感觉到激情从身体里流逝。STARSWAR2应该是我和老杨解说魔兽的历史上最激情的一次经历。诺大的体育馆里座无虚席,配合着选手一次次精彩的操作,我们的每一句调侃,每一次呐喊,都能得到观众最热烈的回应。然而后来长时间憋屈在一个小小的演播室里,直播时得不到反馈,下了直播被生活逼迫的直不起腰,激情怎么会不流逝呢……
转机
虽然那时候的确挺难的,但值得所有游戏风云人骄傲的是,我们挺住了,没趴下。我们7个人的时候,用的QQ群叫《游戏风云先锋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游戏风云在SITV能够继续发展壮大,我们是来打头阵的,我们要让老兄弟们能够回来,能够继续一起为我们的梦想去打拼。
裤衩,张锐,妖魔,老弟兄在一个个回来,虽然不是全部,但至少我们在一点一点壮大着。2010年我们设置了G联赛风云争霸赛这样只有冠军奖金的擂台赛制度。这个创新除了提高决赛的观赏性外,弊端也是很明显的。说到底,钱还是一个关键因素。面对风云转盘的抉择,为难的是选手,心酸的是我们。
INFI在2010年G联赛3战FLY,勇敢连庄,被TH000在最后一季狙击
2010年中,我们开始尝试做网页游戏的联运。事实是我们终于找到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了。而凡事都有矛盾,联运游戏节目缺少足够的观赏性,联运游戏节目的增多让很多观众开始抱怨。我对联运游戏节目的态度最初也是有抵触情绪的,但后来我很快说服了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们有了钱,才能把G联赛办得更好,才能放开手脚做我们喜爱的电子竞技。尽管这条通向终点的路绕了一个大圈子,但总强过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吧。
LGD战队在风云争霸赛制中是唯一敢于连庄的DOTA战队
挣到第一桶金之后的游戏风云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投入电子竞技节目。下半年的BLZCON的两个通宵直播,杭州WEM的全程直播,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在东方明珠下办了OSL的2010年第2季总决赛。
OSL上我和2龙,大师情不自禁的呐喊
作为一个电竞的主持人,起码我觉得做过这样比赛的直播主持,我已经没有太多遗憾了。然而心里的声音告诉我,OSL这个孩子是别人家的,我们自己的孩子是G联赛。
OSL决赛大雨滂沱的天气和座无虚席的现场
2011三部曲
在计划2011年G联赛的时候,我们把目标设定成3步来走。首先结束并不合理的风云争霸擂台赛制度,回复到淘汰赛制,并在户外举办1届大型的G联赛总决赛;其次我们要走出上海,到我们观众群众多的其他城市去举办落地的预选赛;最后我们要有一个更好的总决赛阶段,我们要把比赛节目丰满起来,要把G联赛办成一个真正的顶级的赛事。
经过3个月的筹备,我们终于在4月1日开始了2011年第1赛季的直播。泪别星际1,保留魔兽3,主推DOTA和星际2是我们综合考虑之后的结论。当我得知我们的场地在南京路世纪广场,绝不逊色于去年OSL东方明珠塔下的赛场的时候,我这颗已经有点麻木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当我知道总决赛是送票而不是卖票的时候,我担心观众会拿了票不来;当我知道露天场地可能有雨的时候,我担心面前会是一个冷冷清清的看台。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观众们来了,不管有票没票,他们来了,而且是那么多……
G联赛2011第1赛季总决赛-座无虚席的赛场
G联赛2011第1赛季总决赛-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几乎要堵住南京路
G联赛2011第1赛季总决赛-这不是演唱会,而是电子竞技比赛!
G联赛2011第1赛季总决赛-舞台,能不能再大一些!
金钱能够带给人多少幸福感我不清楚,因为我并不富有;但是站在这样的舞台之上,面对如此众多为着同一个理由汇聚在此的观众,我心里激动和幸福无法言喻。开场的时候我就想哭,颁奖之后我也想哭。但是我三十好几了,所以我忍住了。
第一步,我们走出来了,我们还要用尽力气走下去,要走得更好。当剑书问我能给这次比赛打几分的时候,我说满分100的话最多75分,去年的OSL90分。因为无论从台上的主持解说的发挥,到直播的镜头水平;无论从比赛的宣传推广到招商引资,我们都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若干届比赛以后我们就可以接近韩国同行的水平了,一定可以赶上然后超过他们的。
谢谢你们喜欢G联赛,我想可能只是这几个简简单单的理由:
G联赛准时开始直播;
G联赛没有黑幕;
G联赛按时发放奖金;
G联赛报销选手路费和住宿;
G联赛是一群真正热爱电竞的“老男孩”们用心去做的比赛。
请继续关注我们,陪伴我们,好吗?
让我们一起说一声–G联赛,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