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价就质中国彩电全球竞争力拐点显现

互联网 | 编辑: 2006-11-15 00:00:00转载

与日韩品牌轮番降价相反,国内品牌“十一”不约而同“弃价就质”,纷纷推出新技术产品。

  与日韩品牌轮番降价相反,国内品牌“十一”不约而同“弃价就质”,纷纷推出新技术产品。

  今年“十一”黄金周,已经折射出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中国彩电品牌已获得敢于与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同台竞技的自信。

  “平板电视时代,让全球的彩电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中国彩电企业的历史机遇,”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认为。“中国彩电企业未来三五间在全球崛起的起跑点已经出现。”

  GFK最新的中国彩电市场统计数据表明,1-9月,创维彩电已经取得销售额第二的市场地位,而在9月当月,创维的销售额排名第一。在平板电视上,创维已经后来居上。

令人兴奋的拐点

  今年“十一”期间,三星将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降至6999元,索尼则将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降至7560元。令外界瞩目的是,两家在“十一”期间的产品价格,不仅与国产品牌同尺寸产品价格持平,甚至低于某些型号产品。

  与日韩品牌相反,国内品牌却出乎意料地“弃价就质”,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技术与产品身上。创维推出“屏变系列”新品,TCL推出“炫系列”,长虹推出“量子芯”,康佳则推出“靓影系列”。

  不过,日韩品牌的低价冲击并未扭转大局。“日韩品牌‘十一'期间通过国美、苏宁等在一级市场上采取价格放水的方式,取得销售份额的提高。”业内专家分析说,“但是,就全国市场而言,依然是8∶2格局,本土品牌是8,日韩品牌是2。”这一正一反两个信号,应该如何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外资品牌在特定时间段、特定渠道、特定市场区域取得市场份额的提高,并不能持续下去,而且这样的价格政策,因为没有利润,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杨东文则解读为,中国彩电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拐点已经显现。最近五六年间,中国市场一直牢牢地掌控在本土企业手里。

昔日之长今日之短

  是什么推动力催熟了这个令中国彩电业兴奋的拐点?

  分析人士认为,平板电视时代,国际化专业分工的格局让全球彩电生产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极大地缩短,这是促成拐点形成的关键因素。

  平板电视的核心部件有两大部分,一个是显示屏,一个是核心IC线路板。而这两部分核心部件的产业集中度非常高,中国彩电厂商是他们极力积极推销的重要客户。比如,液晶显示屏的采购,都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而主要IC部件,索尼与创维、康佳完全一样,都在使用来自美国Genesis和美国泰鼎公司(Trident)的产品。彩电核心部件的研发属于技术、资金双密集领域,即便实力如日韩企业,也难以独家承担。因为研发投入大,因此需要广泛推广,才能获得收益。这是技术差距拉不开的重要原因,而日韩企业无力打价格战,其成本高则是关键因素,包括高人力成本。比如,日企高管的年收入是中企高管的10倍。

  在中国市场上,日韩企业有两大短板,一是销售渠道建设,一是售后服务系统。一直以来,不进行耗资巨大的渠道与售后系统建设,是日韩企业攫取高额利润的重要市场策略。但是市场环境转换之下,昔日之长,顿成今日之短。而且,这种补“短”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并由此陷入“技术差距拉不开,价格战打不起”的两难境地。

  外资品牌当然打不起价格战。“十一”过后,三星与索尼都恢复了原来的价格水平。领跑的招数1998年,四川长虹作为老大登至行业顶峰时,创维的销售规模不过十几亿元。8年后,两家的销售额和利润指标已经不相上下。创维的快速成长,浓缩了中国家电企业10年来的发展史。

  那么,创维靠什么把电视卖得比别人高一截?

  杨东文表示:“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就是一堆废铁。而执行这一企业战略,关键是建立一套内部机制。”由于创维高管都具备市场销售背景,因此执行“市场需求导向”时,最坚决,最彻底。

  “建立以市场需求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结束了此前产、销、研各自为政的局面。”——创维数码CEO张学斌解释说,三个部门被各个型号的产品拴在了一起,一个型号的电视卖好了,三个部门的人都获奖励;如果一个型号卖不好,谁也没好处。这就把原来的部门之间相互指责推诿,转变为各个产品线之间的竞争,看谁的产品卖得多。

  家电专家陆刃波认为:“创维能在高度竞争的彩电业取胜,胜在创维拥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而让企业拥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解决视听方面的现实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更是创维作为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所在。”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