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永世成追忆——《甜蜜蜜》十年祭

互联网 | 编辑: 2006-11-17 00:00:00转载

1996——2006.十年,改变了很多事情. 当风华正茂的年代成为记忆,当你我的眼光已经不再游离,当所有的过往在一瞬间涌上心头:只有爱情,与记忆比肩而立.恰如一双双在雨夜紧握的双手;恰如一个个在午夜徘徊的身影;恰如声声不期而至的电话,他们昭示着这个时代的匮乏与冷漠之外


    序言: 信仰爱情

    1996——2006.十年,改变了很多事情.
    当风华正茂的年代成为记忆,当你我的眼光已经不再游离,当所有的过往在一瞬间涌上心头:只有爱情,与记忆比肩而立.恰如一双双在雨夜紧握的双手;恰如一个个在午夜徘徊的身影;恰如声声不期而至的电话,他们昭示着这个时代的匮乏与冷漠之外的仅存感动.
    与记忆比肩的,予世人感动的,
    叫爱情.
    1986年的车站,当两个年轻的背影交错之后随即背道而驰;1996年的香港街头,当一部看似温吞实则令人无比唏嘘的影片悄然而至;2006年的今日,当又一次的回忆起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片段.原来没来由的,一对男女的悲欢离合,两种文化的兼容并包,三个城市的周遭过往,都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当重温,总是在感叹中发现,原来这样的甜蜜,是我的最爱.
    因为在这个时代,当杀戮成为焦点与美学,当恶俗成为娱乐与谈资,当背叛成为新潮与常见,我们感叹时代的变迁与冷漠,而每当想起《甜蜜蜜》,就会相信:我们曾经,还有无望的将来都一直有爱情.
    是的,因为《甜蜜蜜》,我们信仰爱情,哪怕爱情岌岌可危,哪怕年华真如逝水.

    一. 十年之前,与你相遇

    1996年, 《甜蜜蜜》这样一部影片,确切的说是这样一部港片上映了,它的出现宣告了陈可辛文艺情节的顶峰与港片的分水岭,1996年,一个港人无比困惑的年代,即将变迁的时式,欲走还留的人心,通过影像与交流, 《甜蜜蜜》的出现都契合了当时港人的心态,于是,华人世界的轰动也就不足为奇,有人说: 《甜蜜蜜》成全了港人,造就了几大情结,比如张曼玉不可动摇的华人女星之冠,更有人形容她是”女人都想成为的女人”,再如陈可辛的文艺开始轻车熟路,而最不可思议的是,邓丽君,一个曾经在华人世界名噪一时的歌者,更通过与影片本身无比默契的描述,将其演绎之路与经典曲目,刻画成为一段传奇与佳话.
    二十年前的香港街头,黎小军在车水马龙的繁华世界.穿着土气的衣服带着天真的眼神四顾,他的笑是纯净的,然而他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初遇了李翘,那样一个视事业为第一的女子,相比之下,黎小军的淳朴与李翘的精明,黎小军的坦然与李翘的回避都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比,黎小军是知道的,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在那个雨夜的除夕街头,终于,在满街飘荡却又为他们带来微薄收益与高驻债台的邓丽君的歌声中,李翘向黎小军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句”我广州来的”与黎小军不合时宜的傻笑相映成趣,终于两个糊涂的人吃了一顿年夜饭.有一个镜头印象深刻,就是李翘在水池边洗手时黎小军给她擦手的镜头,细心如斯.
再后来的情节,每每回忆起总是感叹时光的与造物的无情,为什么每每我们回忆起过往的爱情总是唏嘘,为爱疗伤,时间成为灵药.而十年之前,相遇就是无法结束
是的,爱过就永远无法结束.
    结果他们的真的重遇,机缘总是巧合,岸西躲在故事后边微笑,我们在荧幕面前流泪.
    别说那在黎小军婚礼上的不期而遇,你看到黎小军又一次见到李翘时的眼神,这个依偎在黑道大哥身边的女人,还是那么风姿绰约,四人合影,各怀心事,小军凄然,李翘无奈,小亭单纯,豹哥了然.每个人都在回避,再后来,别说在纽约街头的追逐,李翘的眼光中,异乡的重逢在她即将离别的时刻变得犹如人生的一线希望.我们也和她一样的在心底喊着,黎小军.名字是,背影是,可是终究有些东西无法追逐的,比如时光,比如旧梦.比如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的爱情.
    我们十年前相遇,从微笑到哭泣.爱情从萌动到遥不可及.影像中的十年,无比伤感与遥远.

    二. 张曼玉,当名字成为传奇

    有一种说法:张曼玉是女人都想成为的女人.
    回首张曼玉的演艺生涯:无论是泼辣果敢的金镶玉,还是调皮怪虐的小青,人戏不分的阮玲玉,甚至年华瑰丽的旗袍丽影,大气天成的宋家名门,每一个角色在她的演绎下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令世人为之倾倒.
    角色的演绎上,张曼玉在《甜蜜蜜》中所传达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伤感与美丽,想起初见黎小军时的她,嚼着口香糖,漫不经心的挥着拖把,听到询问的眼中狡黠的稍纵即逝,在一个个长长的镜头之下,转身对黎小军几乎哭诉的表白,是的,她好怕,她不消说,不用表演她就是李翘.还有影片的最后足以写进中国电影历史的回眸一笑,她的演绎均是十分的传神与到位,有种令人叹息的感伤随着李翘这个女子从大陆到香港,再至纽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者的神经.
1997年,她凭借此片获得金像和金马的双料影后.
    看张曼玉的表演往往有种人戏不分的感觉,那种直观的印象总是很强烈的,而其带来的反思也是极其凝重的,在《甜蜜蜜》中,她和豹哥之间的片段很少很零散,但是在曾志伟那几乎不动声色的表演之下,把李翘对豹哥从最初的戒备,到与黎小军分手时的投靠,直到雨夜豹哥面色凝重的托付,与义无反顾的转身想随,直至二人在街角瞬间的阴阳两隔,都刻画得十分的合情合理.为何这样说,对于李翘来说,一个性格好强的女子不是错,但是一个好强的女子本身再加上传奇的经历,这样的故事往往会因为演员的流于表面而使得角色千篇一律,但是张曼玉的演出很出色,当她看到豹哥尸体背上刺青的一段:张曼玉的表情将惊讶、疑惑、伤心欲绝、甚至时对命运的无情嘲弄短时间的爆发出来.可以说,作为演员,张曼玉对情态语言的也就是表情的运用已经到了收方自如的地步.
    于是,我们因为这个女子喜欢上《甜蜜蜜》,也因为这个故事,对这个女子铭记一生.
    喜欢她在黎小军车上的哼唱,马楚成的镜头在远近交替的变幻中,清晰的记录了这个年青的大陆女孩的恣意歌声与瞬时幸福,她带着我们悲或笑,怒与喜,无一不令我们深深沉迷.

    三. 邓丽君情结

    有的歌手注定使音乐成为商品,也有的歌手注定使声音成为经典.
    邓丽君出生于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地是台湾,在早年间红遍中国内地,1987年开始半退休的状态,而这个时候,她的热潮开始退却,而关于黎小军与李翘的一切则刚刚开始上演. 一九九五年五月八日, 因气喘病发猝逝于泰国清迈.
    作为一个歌手,邓丽君的歌声影响了几代人,虽然她的歌声曾经被斥为流毒和靡靡之音,但是每当提起邓丽君和她的歌,更多的是都会将她当做心中独一无二的歌者来对待.
    在《甜蜜蜜》中,邓丽君的歌声总是相伴期间,开篇时单车上的静静哼唱,黎小军与李翘共续旧情前的《再见,我的爱人》,以及雨夜伴着二人在”水为财”的叫卖声中的《泪的小雨》,还有临近结尾的国语经典《月亮代表我的心》.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陈可辛习惯在自己的影片中使用老歌, 《金枝玉叶》、《风尘三侠》、《双城故事》都有中英文
的歌曲出现.甚至多年后的《如果爱》中的一首《外面的世界》在金培达的改编之下也通过周讯的重新演绎变得动人异常,而在《甜蜜蜜》中,则是一次邓丽君情节的全面爆发,是的,当买者得悉没有谭咏麟而转身离去时,邓丽君的歌声,成了香港这个城市与外来之间不同的最好见证,时代总是喜新厌旧的,也总是排斥异己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李翘在听到诸如又赚同胞钱的询问后一笑的意味深长.
    而在黎小军这里,邓丽君无异于是一个神话,从大陆来的他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与偶像重遇,那份激动的欣喜与车内因为二者关系不确定所左右为难的李翘之间的对比显得相得益彰,这时候《再见我的爱人》这首歌的旋律开始由弱转强.黎小军离去,背影上的”邓丽君”三个字.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
    之后的港片,每每在题材中都涉及到了两地之间的差异,香港这个都市,也渐渐变成了权利的觑觎者的乐土,城市变成挥霍欲望和天堂,那么,对于《甜蜜蜜》这部影片,邓丽君就不是符号,而是有了邓丽君,才见《甜蜜蜜》,她和她的歌声是影片传达的文化内核.于是我们回首《甜蜜蜜》的甜蜜如斯,印象很深刻的手链,大陆一条,香港一条.她有,她也有,而在街头发人深省的那句不是为了你我彼此而来的香港,和这个城市以及曾经飘荡在它上空的歌声一样的刻骨铭心.
    影片结尾的橱窗前,当邓丽君逝世的噩耗传来,一对男女终于在异乡重遇,大悲之后的惊喜,竟读不出一丝欢愉的意味,十年之前的那节列车,使得二人无法回避命运的无情捉弄.注定和这种身份纠葛一生,我去年在广州,前年也是,小婷,天津还好吗?
    歌声依旧,人生如斯.

    四.错过的年代,不完美的时代

    香港还有文艺片吗?
    还是从来都不曾存在过?
    1987年,张婉婷导演的《秋天的童话》,使得周润发和钟楚红在异国他乡的遭遇牵动观者,童话,在真实中依然美丽, 1993年尔冬升的《新不了情》,在金像奖上的横扫预示了港片文艺的时代大潮来临.1996《甜蜜蜜》的再次登顶,2000年《花样年华》的震惊戛纳.都是众多港片迷曾经津津乐道的往事,而如今的港片只在温吞水般的情节与滥俗的复制中与韩片的崛起抗衡着.苦苦支撑.从去年的《再说一次我爱你》到今年的《我要成名》,再加上年初的《如果爱》,质量参差不齐,我们看到了港片文艺的下坡之路的日渐清晰,我们听到了时代的末路与悲歌.
    我们发现,香港电影人,所有的导演好像通通变得不会讲故事了,剧本上,每个天灾人祸总是不期而至,每每感人情节总与低俗恶搞挂钩,使我们不禁叹息.
回想《甜蜜蜜》十年来的旅程,是一个港片文艺由盛至衰的完美弧线,其中,张艾嘉的《心动》,由于剧本时间的跨度,在加上难得的人文关怀.都流露出了难得的气质,其余的作品,无一不是过眼即消失的模糊影像记忆.而王家卫作为大师级人物的随意与精雕细啄,也改变不了光影下的动荡与奢华的空虚.
    为什么不感人?
    很简单,看《甜蜜蜜》,从情节架构到演员选择,再到电影音乐的丝丝入扣,都体现了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特色-----精致.而导演所传达的对于时代的解读和其中传达的人文关怀,都代表港人的心声和所有经历过爱情男女的凄苦与无奈.也就是说,这样的影片传达的思想是人类大同所共有的,即追逐真正的爱情.而在一些导演技巧上的纯熟使用,陈可辛更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能够引起观影者的共鸣与长年的回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香港还有文艺吗?文艺还会甜蜜吗?

    写在后面

    一九八六年的三月一日,一对男女彼此依靠的异乡之旅,拉开了我心中十年挥之不去的影像情结,二零零六年的初冬世界,在青春的明媚渐渐远去,婉转的歌声飘然而至之时.我又一次重看《甜蜜蜜》.
《甜蜜蜜》的配角与幕后班底都是那么的出众,杜可风的英语老师,为了爱情的赴死,令人叹息,只不过当年我还不知道这个怪异的外国老头是华语摄影界的翘楚;当时还长着虎牙的杨恭如,她的青涩是那样的令人惊异,只不过当年的我还不知道这个上海姑娘的现实世界;还有黎小军慈祥的师父张同组,只不过当年我还不知道这位老伯就是王家卫的恩师;而此后被誉为金牌编剧的岸西,甚至和黎小军有着同样大陆背景其后成为文艺片首选的黎明,都体现了人的力量.
究竟人类可以将一个爱情故事通过编纂,传达出怎么样的信息? 《甜蜜蜜》无疑给了我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十年,我们在影像里默默成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丢弃纯真.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中寻找自己.
    十年,周遭都会变化,你我亦会重逢,可能从把酒言欢到行同路人.也可能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十年.只要你转身,我就在身后.只要你抬头,请你携手.
    因为,爱情不会以时间的跨度来冲刷它的刻骨铭心.我们常想:我们爱谁?明天在哪?是否甜蜜?却屡屡没有答案,而每当重看一遍《甜蜜蜜》,我都会回答你:
    还是执子之手,然后偕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