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book象征了X86与ARM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也因此让Ultrabook已经比作为下一代超轻薄本的意义更加深远。如今消费级存储的关键词将为围绕两点来发展:闪存的多元化和高度集成化,以及无线与大容量集中存储。
Ultrabook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思维
前不久笔者才开始关注英特尔投资3亿美元来支持的Ultrabook这个产品,而笔者对其的第一反应就是Ultrabook暗示了X86与ARM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也因此让Ultrabook已经比作为下一代超轻薄本的意义更加深远。
若说平板电脑是最大的元凶并不为过,毕竟这种东西接上一个键盘几乎就可以当成一个笔记本用了,只不过缺点就在于我们还不习惯在非Windows和Mac的电脑上办公而已。
但英特尔看到如此情形自然不行,因为它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X86阵营。Atom处理器全面进军手持移动设备现在来看还困难重重,显然更不能失去笔记本电脑这个市场。因此以Ultrabook向ARM阵营的低功耗、超便携等特点发起冲击。
当然系统软件方面也存在诸多变数,其实大部分消费者对Windows的依赖性远大于对X86的依赖性。或许很多问题要等到明年Windows8正式发布时再做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中心已经从PC转移到了手持移动设备。也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概念重新定义了很多事物。
对于主攻存储的厂商而言,比如内存和硬盘厂商自然也按捺不住。就像NVIDIA全力发展Tegra芯片一样,消费级存储厂商也在寻求转型。而Ultrabook的出现则要求厂商需要加速这一过程,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必须要改变我们当前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事方式,而不能再局限于过去围绕DIY用户和发烧友来进行。
如今消费级存储的关键词将为围绕两点来发展:闪存的多元化和高度集成化,以及无线与大容量的集中存储。
或促使DRAM回暖而转型仍是必须
传统PC萎靡DRAM厂商减产至价格反弹
移动互联对传统PC行业的巨大冲击,也顺带导致标准DRAM行业萎靡一年之久,2009年10月发布的Windows 7也并没有为市场带来巨大变革,单条4GB内存模组从去年的六七百元跌至现在只有150元不到。
随着1Gb DDR3 1333颗粒现货价格跌破1.2美元,触及DRAM厂商底线,因此以日本尔必达为首等台系厂商都纷纷减产,终于于上月底开始反弹,没有让跌破0.95美元的1Gb DDR3 1333颗粒价格成为常态。
寻找新的蓝海或者寻求转型依然是重中之重,很多厂商已经把目光投向移动内存芯片市场以面对需求越来越大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市场趋势,也尝试从韩系厂商长期霸占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当然在过程中,Ultrabook的到来让这场游戏充满了一些变数。
Ultrabook将集成内存会是芯片厂商福音?
Ultrabook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会集成内存,就像苹果的MacBook Air一样,虽然失去了手动升级的权利但是轻薄性大大增加。而OEM厂商向来挑选品质最佳的原厂内存,因此三星、海力士、尔必达以及镁光将会受惠。
不过若说Ultrabook的全力出击会带动整个周边零组件需求的增长还为时过早,首先英特尔3亿美元的投资不算少也不算多,现在来看更多是临危受命,在Ivy Bridge和Windows 8全面到来之后显然意义会更加浓重。
靠封装技术模组厂商仍有话语权
相对于DRAM芯片厂商来说,其实模组厂商若有自己独到的封装技术优势,也会获得不错的议价权。模组厂商的工作并非只有购买颗粒、检测和焊接到PCB,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多层封装技术,让存储密度更大,有的则拥有散热方面的技术,比如Kingmax的纳米散热。虽然面向发烧友的高频版内存通常会有不错的利润,这曾经是DIY的灵魂,也希望能继续下去。
如今也有厂商开始推广PIO产品以重塑DIY精神,并拥有不错的便携性,又可以升级配件。或许在英特尔和AMD所主导的“融合”进一步发展之后会为PIO诠释新的定义。
默认配SSD 芯片和模组厂商机会多多
Ultrabook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全面采用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最重要的好处就是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而Ultrabook的定位依然是高端商务人群以及互联网消费群体,CPU性能不必过高,而SSD大幅度提升系统操作的流畅度嫣然至关重要,远远超过使用5400RPM机械硬盘的感受。只是SSD当前容量还无法做到太大,而且价格较贵,但这恰好就给了其他存储厂商很多机会。
掌控核心技术厂商优势明显
如今拥有核心技术的几家主流厂商包含英特尔、Marvell、SandForce、三星、东芝以及JMicron,其中三星和东芝在OEM市场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华硕的Ultrabook上赫然出现了SandForce的Logo,也会让用户激动一把。
目前还没有看到Ultrabook的拆解评测,不过笔者认为应该和苹果的MacBook Air一样采用mSATA接口的条形固态硬盘,这意味着模组厂商仍有很大的发挥余地,OWC就推出过这种产品。多元化也正是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的最大特征,所以很多厂商只推标准SATA接口的SSD是远远不够的。
容量价格问题终究会解决
剩下的问题就在于容量和价格,这两点也是相辅相成的。以苹果MacBook Air采用的固态硬盘棒为例,它集成的8颗NAND闪存可以组成最大256GB的容量,制程工艺的进步固然可以促使更大的容量,但是改进封装技术也可以促使容量的提升,比如Kingmax已经透过8层堆叠实现2.5英寸1TB的容量了,而价格仅相当于没有采用这项技术的512GB固态硬盘。这一优势也会使得厂商在与OEM市场中获利。
存储周边产品将加快膨胀步伐
所有都在变小 只有数据还在膨胀
正如Ultrabook所采用的SSD容量小的缺点,存储外设才成为其他厂商的另一大发展重心。而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以移动互联网的思考方式去做产品。
相较后PC时代,微软更多的是认为我们现在是处在PC+时代,因为平板电脑实际上也被认为是PC。微软Windows8系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对平板电脑的大力支持。
移动互联网更进一步的精神在于无线数据传输将替代有线传输,当然这都是针对外设而言。硬盘被认为是PC中的最大瓶颈,但却也是最为重要的硬件,其价值在存放很多个人数据之后则难以用金钱来形容了。在互联网覆盖面越来越广的今天,我们访问互联网的设备可能会逐渐变小,但是数据量却是在逐渐增加的。
无线与集中存储诠释互联网时代新含义
手机、平板电脑乃至Ultrabook都不会具备更高的存储容量,而容量则是机械硬盘的优势。因此脱离PC的数据,以独立的形态来满足各种设备存取数据的需求,也许这就是集中存储的意义。
集中存储与网络结合,诞生了诸如希捷GoFlex Home、西部数据My Book Live以及金士顿Wi-Drive这样的产品。这些设备可看做是互联网产品,今后我们将可以通过便携式互联网终端远程访问位于家中的硬盘,也可以随身携带一款支持WiFi的硬盘并与他人共享,毕竟共享也是移动互联网的精神所在。
而闪存则似乎并不太适合集中存储这个概念,毕竟当前同容量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还存在着接近20倍的巨大价差,传统机械硬盘显然也是在固态硬盘不断猛增的今天加大发展大容量存储的力度。
总结:Ultrabook的意义或许还没有那么深远,但他却暗示了高度集成化的趋势,闪存将在这一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集中存储则象征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数据存取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