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陕西农村已经开始了“三网合一”的幸福生活,不过此三网是“电子政务”、乡镇门户和“电子农务”,它们正在为当地农民造福。相信这种政企共建农业信息化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1
刚踏进四川省陴县唐昌镇信息站,就被撞了个满怀,“哎呀,光顾高兴了,没看路,不好意思。”一位农民大哥急忙解释道。
“什么事这么高兴?”“刚刚捡到了金蛋蛋!”
原来,这位唐昌镇星罗村的村民汪子春刚从该信息站买了联通的SIM卡,“以前我总从我哥那里打听天气、播种、防病虫害的情况,因为他那联通手机里什么都有,今年我们两家的大白菜都卖了好价钱。今天我也特意来办一个联通的号,不然我哥一不在家,我就慌神了。”汪子春成为联通用户的理由竟如此简单而真实。
这就是记者到四川、陕西两省实地走访农村信息化的第一幕。在11月13日-18日的6天里,记者看到了更多因为信息服务造福当地农民的事例,而作为提供这些信息的当地运营商———四川联通和陕西联通,一个是成功解决信息入农户,创造“天府农业信息网”的先河,一个是与当地农业厅以政企联合共建“电子农务”平台的典范,在同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却处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环境。
先入为主
创建于2003年5月的“天府农业信息网”,目前在四川已经无人不晓。它的创建初衷是解决农村信息传播“收集难、发布难、交换难”和农业信息到户“最后一公里”等实际问题。在“天府农业信息网”建立后的三年时间里,四川联通通过手机短信、座机、互联网以及10109555呼叫中心等多种手段,为当地农民提供各种惠农信息。
四川省陴县唐昌镇战旗村38岁的蔬菜种植大户杨建民,2004年注册成为“天府农业信息网”用户,他告诉记者,当初他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蔬菜运输问题,“50多亩蔬菜,每亩能产3万余斤,一年在运输上能拉烂3辆三轮车,还要搭上不少过桥费。”
自从用上“天府农业信息网”,一个信息发布出去,客户就自己跑到杨建民地头,不但免了运输费用,蔬菜因为卖得及时、买家多,卖出了更好价钱。“我家的菜地现在一年能稳稳当当收入20多万元。”杨建民说。
“农业大户+联通”是四川联通“天府农业信息网”运作模式之一,四川联通总经理杨惠恒告诉记者,这样的农业大户每月的话费在100元以上,对四川联通农村市场的拓展很有帮助。
另外一种“协会+支部+联通”的模式也正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养鱼协会会长陈水清介绍说,该协会从2006年5月前开始利用“天府农业信息网”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鱼等多个鱼种,经培育又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使整个协会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增收1.2亿元。
农民看到了实惠,“天府农业信息网”的口碑便逐渐形成。目前,“天府农业信息网”的注册用户达到50多万户,其中新发展用户占三分之一。
“农民对资费非常在意,但看到周围的人通过信息服务脱贫、致富后,就会产生‘效仿效应’。又由于‘天府农业信息网’是最早建立起来的惠农信息服务模式,目前已发展得相对成熟,农民一旦选择将基本不会再改选其他服务。”杨惠恒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