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平视点:虚拟货币的货币相关性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11-19 00:00:00转载
最近忽然又有记者来询问我对于虚拟货币的看法,只是题目从游戏币转到了Q币。虚拟货币的问题我早已谈过多次,本来不想再谈。不料,问这个问题的记者越来越多,而且还提及有学者担心“如果Q币等虚拟货币商家无限发行,势必会冲击我国的金融秩序”,甚至举出《成都商报》报道央行已开始关注“网上交易Q币冲击人民币”问题等等。 如果专家也跟着网民一起担心,那就真的成问题了。

    因此我们要重新提起这个话题,看一看:虚拟货币到底是不是货币,或者说它在多大程度上与货币相关?象Q币这样的东西,真的能引起通货膨胀吗?将来真正的虚拟货币会有什么不同?

    Q币不是货币

    首先,我开门见山表明观点:我认为Q币不是货币。因为它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Q币的商品属性大于它的货币属性。

    用商品来充当等价物,具有悠久的历史。贝壳、贵重金属等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都曾充当过等价物,用来进行商品交换。这种特殊等价物不同于一般等价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们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Q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交换功能的特殊商品。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许多这种东西,例如邮票、商场里的打折卡、游艺园内的游戏币等等。从表面看,它们似乎具有货币的某些特征,但并没有人把它们当作真的货币来看待。

    第一,有交换功能不等于是货币,这些特殊商品可以无条件用人民币来交换,但它们本身却不可以无条件地交换人民币。说明它们与人民币的交换条件并非对等。

    Q币只是在腾讯服务所及的范围内流通,用来支付QQ秀、QQ游戏、QQ会员、QQ家园、QQ贺卡等具体服务的费用,出了这个圈,就象游戏币出了游艺场、打折卡出了所在商场一样,不再具有等价物的一般交换功能。

    第二,货币有贵重金属作为抵押,而Q币是一种没有贵重金属作为抵押的信用凭证,它只能用服务商的商誉作为抵押,因此作为货币是不可靠的。

    就Q币可以对应的物品,如游戏中的装备等来说,它们甚至不具备起码的保值功能。房地产也是一种可以交换的特殊商品,但与Q币性质也不一样。当前外资投资房地产,看中的是它本身既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Q币具有流动性,但却缺乏使用价值的保值性,因此作为投资对象是不利的。开个玩笑说,作为典当物,当铺都不会收的。

    第三,人民币由央行发行,货币总量由央行决定。Q币由服务商发行,服务商只能决定Q币的数量,但不能决定货币总量。

    有人担心Q币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毫无道理。不管有多少人用Q币,只要Q币不能形成与人民币交换的全国统一市场,不能实现对等交换,更主要的是只要人民币不因Q币而增发,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从字面来说,通货是指现金,只要现金不增发,何来“通货”的膨胀呢)。以上三个条件都是非现实的,因此不可能出现所谓对金融秩序的冲击。

    第四,最重要的,货币不光具有价值,而且是是价值尺度;而Q币只具有价值,并不能充当价值尺度。Q币既不存在利率那样的资本价格水平尺度可以调节价值,也不存在存款准备金比率那种的通货价格水平尺度可以调节价值。

    Q币本身出现膨胀或贬值,是有可能发生的,但那将不是货币现象,而只是商品现象。也就是说,Q币对应的服务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可能引起Q币相对于这些服务的流动速度的变化。但要注意,此时人民币本身的价格水平(V)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许多人,包括专家,可能把货币价格与货币价格水平的概念搞混淆了。Q币的货币价格发生变化,与货币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不要在这里犯常识性的错误。

    央行怎样面对虚拟经济?

    据《竞报》援引学者曹红辉透露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明年起草制定电子货币相关管理办法。”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如果属实,我认为央行应更加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按照以往经验,对发展过程中本质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之前的新事物进行规范,百分之九十的可能,将是用旧的生产关系去束缚新的生产力,而违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

    我个人十年以来,一直呼吁人们注意,在货币市场之外,已经出现了信息市场(不是信息产品市场,而是信息价值市场)这种现象。这意味着,电子货币的规律,只有在信息市场规律得到充分认识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相反,就会把电子货币当作一种货币市场现象来理解,从而导入传统规范之中,限制其积极的一面得到发展。关于这个问题,争议很大。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游戏币、Q币这些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到了正视的时候了。我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出现了“不完全信息市场”这种新现象。不正面面对,就会跟不上形势,落在国际潮流后面。限于篇幅,我只谈结论,而且点到为止。

    第一种信息市场最接近完全市场,这就是股市。股市的本质不是货币市场,而是信息市场。这是虚拟经济的核心观点。之所以说它最接近完全市场,是因为在发达国家,股市可以同实体货币市场进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对接。信息市场具有两大不同于货币市场的根本特点:第一,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水平(股指)不再由货币多少决定,而由信息决定,第二,市场不再由央行决定,而由网络结点上的参与者共同决定。这导致了货币理论新一轮的反思,要求从货币市场中分离出一个独立的信息市场。典型如斯蒂格里茨在货币经济学新范式中提出的注重信贷市场的观点、行为金融学中提出的行为观点等。

    第二种信息市场是不完全的信息市场。典型如游戏市场、网络信息服务市场。其中已经出现游戏币、Q币这种“准信息货币”。我认为信息货币不是货币,它是在本质上不同的另一种东西(我下面还会谈到)。这种信息市场(包括其信息货币)的特点是,第一,没有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形成统一市场,其等价物不能与货币进行对等交换;第二,它具有“信息+货币”的混合价值形态。象邮票一样,其价值一方面取决于面值,一方面取决于基于内容的信息;第三,其价值决定是分布式而非中央控制类型的。

    央行面对两种选择,或者在金融和信托分离的观点上,抑制信息现象的独立化;或者在货币和信息结合的观点上,鼓励金融创新(不如说是信息创新)。对中国来说,这是个不容易的选择。

    未来的信息货币具有何种特征

    有一位记者非常坚持地追问我,假设Q币们具有发展前途,它会有成为虚拟货币的一天吗?那时的货币与现在的货币有什么根本不同?

    据我所知,这个问题十年前就开始争论,至今也没有形成共识。我只能谈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从自然经济到工业经济,等价物的发展趋势,是由特殊等价物向一般等价物方向发展;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等价物的发展趋势,将是由一般等价物向特殊等价物复归。

    第一,信息货币的本质,将是“等价+不等价”的“一对一”对价物。对价是个法律概念,它强调对等,但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等价物,是对价物。它将包含两种构成成分,一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成分;二是起特殊对价作用的成分。这种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物一价。但一物一价,并不完全否定一般等价,而是在P2P交换中,首先进行社会化网络询价,确定一个半成品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讨价还价形成完全的个别价格。

    第二,信息货币的形式,将是“货币+语言”的行为金融方式。由于“讨价还价”成为个性化生产条件下“一物一价”定价的主要方式,货币就退居基础地位,而由语言主导“议价”过程。通过语言确定的,主要是不可比较之物的心理价格(行为价格)和意义价格。目前的拍卖,就接近这种形式。

    第三,信息货币是基于电子网络的分布式的价值中介。它的整体价格水平将是由分布式的网络节点,以信息化的方式决定,并且与服务、自我服务本身内在相联,密不可分。随着生产与消费的合一而被扬弃。

    Q币也许坚持不到那一天,但它如果要向那个方向坚持,最低限度要记住一个原则:不要去模仿传统货币,一定要同一对一的信息服务,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壮大。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