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玉米”一族 抢注莫打恶意算盘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2-02 17:13:00转载

对于恶意抢注,律师说,新修订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已于今年3月17日起施行,最大限度地界定了恶意抢注行为的范畴,给投资者保护自己的注册权益提供了依据,对有着潜在移动信息化需求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我把注册的一个域名卖给一家艺术品经纪公司了。”烟台某高校美术系四年级的王某昨日兴奋地对记者说:“除去注册成本,我还赚了500元呢。”

王某今年8月份注册了一个域名,本打算将自己的美术作品放在网上出售,没想到他的域名主体恰好与一家艺术品经纪公司名称相同。公司老板在代理他美术作品的同时,还将他的域名以高出成本价500元的价格一起买了下来。如今,看到商机的王某除了出售他的油画作品外,又注册10个比较好的域名,放在网上寻找买家。

据烟台一家综合性网站的负责人姚先生介绍,去年4月份,著名搜索引擎Google公司以百万重金赎回被另外一家公司抢注的CN域名后,CN域名投资随之火爆,众多CN域名以数万、甚至数十万高价成交,可观的利润吸引了很多人投身其中。由于“域名”与“玉米”发音类似,圈内习惯把注册域名趣称为“煮玉米”。从事域名投资的人也就被称为“玉米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烟台的“玉米虫”多是经常接触网络的年轻人。他们一有时间就泡在网上专门搜寻还没有被注册的好域名,因为注册成本很低,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都乐此不疲。但据一份资料显示,随着国内外“玉米虫”队伍的壮大,包括COM、NET、CN等好域名已经被抢得差不多了,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将目光转移到移动信息领域。

2005年初,国家信息产业部推出了利用手机短信上网的新业务,被称作“手机上的门牌号码和商标”的短信网址,由于和网络域名一样具有唯一性,一下子又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不过和网络域名不同的是,在烟台抢注短信网址的投资者已不都是年轻人的身影,46岁的刘先生原本做医药生意,他最近就一下子注册了数万元的短信网址,他告诉记者说他十分看好这一领域,前段时间“疯狂英语”这个短信网址关键词就被一个深圳人以每年600元的价格抢注,最后被人以7000元的价格买回。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增强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品牌保护意识,下一步移动通信进入3G时代后,手机的网络互联功能大大增强,许多投资者正是看好这一点,纷纷抢注。

记者试着发短信查询几个跟烟台有关的关键词,发现还有许多都被注册了,看来具有超前意识的“玉米虫”还真不少。不过记者还了解到,尽管短信网址商机无限,也不是什么域名都可以注册的。恶意抢注很容易让“玉米虫”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今年2月5日,国内首例短信网址抢注仲裁案终结。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被抢注的短信网址“阿里巴巴”与“alibaba”,经过两次仲裁最终物归原主;威海市一家知名渔具上个月发现自己的通用网址被抢注后,在第一时间与注册服务机构取得了联系,抢在10天审核期内要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通用网址。

对于恶意抢注,律师说,新修订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已于今年3月17日起施行,最大限度地界定了恶意抢注行为的范畴,给投资者保护自己的注册权益提供了依据,对有着潜在移动信息化需求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保护。看来,要做“玉米虫”投资赚钱,光有创意不行,还得有一个好的心态。
记者 孙逸云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