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离职的事件在业界闹的沸沸扬扬的。也难怪,因为上任只有40天,而且谢文拥抱YAHOO中国的开端是马云和谢文都十分看好的,两人都喊出了豪言壮语。谁曾想,“蜜月”刚刚过完就要被迫分离。
为什么要说被迫分离呢?我觉得整个事件不但是理念分歧的缘故,更深层次的是雅虎中国对中国互联网网的不适应。当然雅虎中国只是先驱,后来者还有EBAY,GOOGLE谷歌。
雅虎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可是这个在美国红极一时的门户站点,来到中国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变化。到现在和马云的阿里巴巴合作也是变来变去,直到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好。虽然有本地团队管理,但是美国模式依旧禁锢着雅虎中国的大脑,所以反反复复又回到原点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EBAY收购易趣成功打入中国C2C市场。可是美国的模式在淘宝免费的冲击下,节节溃败。到最近有退出中国市场和被收购的传闻。
GOOGLE虽然立志本地化,并发布搜索中文名字谷歌。但是一直和政府关系协调不顺畅。服务也是断断续续。美国式的自由遭受巨大挑战。
这三家在美国呼风唤雨的网络巨头,走到中国来却怎么也火不起来。在美国挺灵的模式,搬到中国来就哑火了。当然业界斥之以本地化能力差。我个人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大环境造成现在的局面。
现在中国网民达到了1.2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网民国家,仅次于美国。但是数量庞大不足以支持整个网络经济。其中网民结构成为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大多数网民都是青少年,以没有职业的为主,购买力差,上网也大多为了娱乐消遣。包括整个的网民群体,对待网络的态度也大都是一个娱乐的工具。很少有人将其作为商务平台,进行经济行为。试问这样的网民结构,这样的认知态度,能支持网络经济的发展吗?
中国的网络监管政策在大的背景下也限制了这些站点的发展自由。国外网站不用备案,但是在中国你必须备案,所以有了google备案风波。在美国网民喜欢网上购物,并且愿意支付一定服务费用,中国网民你免费提供服务,他还是有很多疑虑。在美国你可以搜索任何信息,但是在中国有些信息你是不能搜索的。
但是为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巨头们肯定要曲折的去适应。正如闾丘露薇在她博客里所说的:如果只有一家公司提供搜索服务,对于中国的用户肯定不是好事情。市场需要竞争,而竞争会使得这些公司想办法提供更好的或者更独特的服务。
所以巨头们要发展,如何去适应,成为他们成功的最大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