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土机对阵SNB! 2011年CPU大事件回顾

PChome | 编辑: 贾征 2011-12-22 06:01: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SNB全线出击 32nm制程成为主流

2011年对于CPU业界而言是非同一般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作为桌面级处理器两大巨头的Intel和AMD都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作为业界领袖的Intel在2011年依然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截止到目前位置,基于Sandy Bridge架构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已经涵盖至全系列产品,完成了SNB架构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面普及。

AMD在2011年当中可谓收获颇丰。面对主流市场,全新的APU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在市场上热卖,并且通过一系列的价格调整,目前已经显示出不错的性价比;对于中高端市场而言,基于推土机核心的AMD FX系列处理器在经历过多次延期和跳票之后,终于在今年发布上市。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这两大阵营入手,回顾在2011年CPU业界发生的大事件。

SNB全线出击 32nm制程成为主流

2011年1月中旬,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正式发布,万众期待的Sandy Bridge微架构处理器终于浮出水面。代号为Sandy Bridge的CPU核心包含32nm全新处理器架构,首次将CPU与GPU整合于同一块芯片中,新的芯片包含了11.6亿个晶体管,是目前个人消费端CPU中晶体管数量最大的处理器,新的平台提出了新的口号“The best gets better”,显然Intel对于产品的要求永无止境。

在架构方面,Sandy Bridge处理器“亲生”的GPU的待遇肯定更好,它可以直接使用共享的三级高速缓存,能与各个核心直接在高速缓存交换数据而不仅限于之前的系统内存。Sandy bridge中还设计了创新的高速环形联通架构,各个核心、各个高速缓存段、核显、内核管理中心等等可以通过这个高速的双向环形架构进行更高效的数据交换。这个环形架构将SNB处理器内部的各个单元连接起来,其中核显就是这个环形联通架构上的重要一个节点。

除了架构的优化以外,Sandy Bridge处理器的上市价格也十分平易近人,这就导致了用户根本无须顾忌新品上市价格偏高的弊端,新旧两代处理器做到了完全的无缝接轨。除此之外,SNB架构处理器也促使32nm制程工艺成为主流。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