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后的觉醒 2011存储行业年终盘点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1-12-22 05:39:00原创 返回原文

3月份的东日本大地震和10月份的泰国洪灾都对整个IT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而聚焦存储市场,今年还同时发生了两大硬盘厂商的并购事件,可谓史无前例。而NAND闪存市场的异军突起,对DRAM厂商是极大冲击还是新的机遇?固态硬盘的普及速度如何?新一代传统硬盘何时才能主导市场引领

无标题 1

年度盘点——四大重点行业事件回顾

又到了年度盘点的时候了,今年IT市场确实不容乐观。很显然,3月份的东日本大地震和10月份的泰国洪灾都对整个IT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而聚焦存储市场,今年还同时发生了两大硬盘厂商的并购事件,可谓史无前例。而NAND闪存市场的异军突起,对DRAM厂商是极大冲击还是新的机遇?固态硬盘的普及速度如何?新一代传统硬盘何时才能主导市场引领升级?个人网络存储设备的发展会是新兴市场吗?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逐一点评今年存储行业的几大重点新闻事件和产品事件。

西部数据收购43亿日立环球存储公司

2011年3月西部数据公司宣布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GST)。并购后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由HGST的首席执行官Steve Miligan担任新公司总裁,向西部数据首席执行官John Coyne汇报。

有人认为西部数据收购HGST意在补全企业级市场和获取SSD相关技术。也有人推断西部数据是借以HGST的研发团队共同研发下一代磁记录技术。

但这起收购进展得并不顺利,遭到欧盟的多次阻挠。目前的最新进展是这项收购已经得到批准,将于明年3月份完成,却要求西部数据卖掉一家硬盘工厂。

日本大地震重创半导体行业

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几乎覆盖各大产业,包括金融、摄影耗材、汽车等行业均受到重创,而对于电子、半导体产业来说则更是如此。

这次地震直接造成尔必达、东芝工厂受损,而硅晶圆的供应商信越化学旗下的信越半导体公司也被迫停工。尔必达是全球第三大DRAM制造商,但地震对DRAM市场的影响从最终价格走势来看只影响了一个月而已。而这个价格波动从全年的DRAM颗粒价格走势面前来看是那么微不足道。

东芝作为持有全球30%占有率的NAND制造商,地震的影响也持续了数月,从而带动的也是整个产业链的影响。自然灾害对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希捷13.75亿收购三星硬盘业务

今年4月19日希捷和三星达成协议:三星以13.7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向希捷出售旗下硬盘业务,计划专注于存储芯片业务。并于昨日正式宣布完成收购。

根据交易条款,希捷获得三星硬盘业务的包括资产、基础设施和员工这些能够帮助希捷扩大规模、推动创新的元素。资产包括三星领先业界的大容量、2.5英寸硬盘M8系列产品线。

实际上这是一项交叉协议,包括:延长和拓宽双方之间已有的专利交叉授权;三星向希捷提供NAND闪存芯片,用于企业及固态硬盘、混合硬盘和其他产品;深入合作开发企业级存储方案;三星获得希捷的大量股权;三星的一名高管将进入希捷董事会。

这项收购引起的外界猜疑在于希捷会否加大力度研发固态硬盘或者混合硬盘产品,并将重点放到企业级解决方案方面。

泰国洪灾让硬盘行业进入寒冬

上半年的日本地震,下半年自然就是泰国洪灾。这次的洪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硬盘,其中西部数据的受灾程度最为严重,两家工厂被淹,生产停滞,业内人士预计要想工厂恢复原样恐怕要等明年第二季度。毕竟硬盘属于精密仪器,无论是设备维修还是重新购买也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洪水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硬盘的疯狂涨价。从国内市场的行情走势来看,主流出货量最大的500GB和1TB硬盘价格涨幅几乎翻番,2TB硬盘价格的涨幅也高达70%之多。虽然其中不乏经销商炒作,但是影响时间之久恐怕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硬盘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可能会给固态硬盘的普及带来一丝契机,但是作用依然不会明显。而固态硬盘这种基于NAND闪存的产品,目前产量若和传统硬盘相比依然是天壤之别。但从目前的走势来看,NAND的产量将在未来两年内超越DRAM。

年度盘点——内存与SSD市场回顾

三星全新Green DDR3系列内存一鸣惊人

作为今年的重点产品,三星在DRAM市场萎靡的今天自3月份开始以自由品牌的身份进军零售市场,并立即形成完善的渠道体系,并逐渐取代了以往深入人心的金条产品。

事实上这是一次重要的战略升级,三星Green DDR3系列内存以全新的包装和黑色窄版的PCB板型立即引人夺目,同时全新的内存产品在品质方面表现一流,深得中高端玩家的喜爱。而三星借以在半导体工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率先引领30纳米DDR3 1600内存成为主流。

预计明年DRAM市场风云变化,但三星能够从技术和产量方面双双占优,用全新面貌的零售内存产品冲击市场,同时凭借其40%的DRAM市场占有率,绝对是个不容小觑的潜在杀手。

固态硬盘市场变化多端

今年的固态硬盘市场百花齐放,3月份英特尔发布新一代320系列固态硬盘,从定位上来看它是笔记本电脑的绝配,但后来出现的8MB门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固态硬盘稳定性的担忧,实际上这也来自于闪存芯片制程的不断提升、P/E次数的不断减少所需要更强悍的ECC校验和纠错性能。

而SandForce固态硬盘在上半年也曾出现过蓝屏死机等故障,罪魁祸首同样来自于固件。即便是Marvell阵营的美光M4和浦科特M2P也都出现过NOR信息丢失的现象,只是几率较小。但通过不断完善的固件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在高速前行的固态硬盘产品中,如何切实有效地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成为明年各大固态硬盘主控厂商的重要课程,而且在闪存制程进一步向1x纳米级制程进化时更为重要。

胜创8层堆叠封装让SSD突破1TB

固态硬盘市场除了上游的主控芯片厂商和闪存芯片厂商握有话语钱之外,模组厂商其实并非没有资本。他们不仅要推出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固态硬盘产品,同时也可以针对闪存的封装技术予以改进,以在固态硬盘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胜创科技今年重磅发布了基于8层堆叠封装技术的固态硬盘,由于封装密度更高,可以轻松实现单颗NAND闪存64GB的容量,而且价格非常可观。借助闪存制程的提升,明年还有望推出2TB的固态硬盘。

但胜创目前的产品似乎还集中于工业领域,消费级市场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款产品的推出。明年的情况值得期待。

混合硬盘将是未来主流?

在固态硬盘普及进程当中,受限于PC体积的限制,同时也是为了兼顾传统硬盘的大容量和固态硬盘的高性能,混合硬盘一直都是厂商关注的重点。今年5月英特尔发布了Z68系列芯片组,透过“智能响应技术”,可以将固态硬盘作为机械硬盘的大容量缓存,达到加速对使用频繁数据的一个加速作用。

而希捷也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混合硬盘产品Momentus XT 750GB,除了原有的Adaptive Memory技术以外,还加入了了Fast Factor技术,将SSD和机械硬盘实现更加完美的融合。

混合硬盘作为一种长期的过渡方案,对笔记本电脑市场将起到一定推力的作用。预计希捷明年还将推出3.5英寸混合硬盘Barracuda XT系列

年度盘点——传统硬盘与外置存储

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硬盘缓慢前行

继日立发布首款采用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的Z5K500硬盘之后,三星也在今年发布了Spinpoint M8 1TB(HN-M101MBB)全球首款9.5mm标准厚度双碟装1TB笔记本硬盘产品,并在市场上得到热销。而随后西部数据也发布了双碟装1TB笔记本蓝盘产品,编号为WD10JPVT。

而在台式机方面的进展显然有些缓慢,9月初日立终于发布了业界首款单碟1TB规格的3.5英寸台式机硬盘7K1000.D系列,而希捷也紧随其后于11月初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单碟1TB规格的Barracuda系列,在性能方面更胜一筹。

但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这一年的发展,却并没有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市场主流产品依然停留在如希捷7200.12这一代上。加之受到洪水的影响,明年上半年新一代硬盘的渗透率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有待观察。

外置网络硬盘进军家庭与消费终端

除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大有看头之外,今年的外置存储市场也逐渐升温,这主要是得力于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家庭概念的快速普及,可谓是传统DIY厂商针对一线城市新的发力点。

这种网络硬盘的理念在于“集中式存储”,消费者将自己的档案集中存放,集中管理,透过WIFI网络可以在家中任何角落使用支持的设备随时访问数据。更可以透过3G网络在户外的任何地点和时间访问位于家中的网络硬盘。它就是一种NAS,但只这种NAS一开始走入家庭。

作为完全颠覆了以往的USB硬盘的使用方式,网络硬盘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这其中的佼佼者主要有西部数据My Book Live和希捷的GoFlex Home。他们都针对终端消费级用户,在硬件层面上推出简洁、直观的软件界面,将这种理念深入开来。预计借助3G网络资费的下降,新一代硬盘的上市,手持移动设备的继续攀升,这个市场明年有望进一步发展。

WiFi无线硬盘诠释移动存储新概念

除了诸如西部数据My Book Live这样的产品以外,或许意识到人们对有限范围内数据的即时多人共享的需求,希捷发布了一款GoFlex Satellite硬盘,金士顿也推出了基于闪存的Wi-Drive。这种产品被定为为“无线移动硬盘”,它内置WIFI和电池,可以随时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使用iOS设备或者Android设备进行访问。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

有人认为这种产品其实和网络硬盘的理念有相互冲突,同时这种产品的电池续航时间也有待完善,明年这种产品的发展前景如何只待观察。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